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5篇 |
免费 | 13篇 |
国内免费 | 15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31篇 |
环保管理 | 8篇 |
综合类 | 43篇 |
基础理论 | 2篇 |
污染及防治 | 18篇 |
评价与监测 | 3篇 |
社会与环境 | 1篇 |
灾害及防治 | 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8篇 |
2022年 | 11篇 |
2021年 | 6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2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13篇 |
2013年 | 1篇 |
2012年 | 3篇 |
2011年 | 4篇 |
2010年 | 4篇 |
2009年 | 5篇 |
2008年 | 4篇 |
2007年 | 6篇 |
2006年 | 5篇 |
2005年 | 7篇 |
2004年 | 1篇 |
2003年 | 2篇 |
2001年 | 1篇 |
1999年 | 4篇 |
1997年 | 1篇 |
1995年 | 3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21.
22.
γ-射线辐照法改善城市污水厂剩余污泥厌氧消化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γ-射线辐照法对城市污水厂剩余污泥进行预处理,从固体组分、可溶性组分及厌氧产气量等角度来探讨γ-射线辐照法改善城市污水厂剩余污泥厌氧消化特性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经γ-射线辐照处理后,污泥的平均粒径减小,在辐照剂量为6.51-30.75kGy范围内,粒径的减小率达30%-50%;可溶性有机组分随着辐照剂量升高而增加,当辐照剂量为19.4kGy时,SCOD增加率达552.5%;与未辐照相比,污泥经2.48、6.51、11.24kGy辐照处理后,厌氧消化累计产气量分别增加8.89%、19.74%和35.81%。γ-射线辐照法是一种有效的改善污泥厌氧消化特性的方法,11.24kGy左右的剂量可作为污泥预处理的最佳剂量。 相似文献
23.
24.
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历,对采用双碳酸法的甜菜制糖厂制糖过程涉及的危险化学品、生产过程主要危险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与建议,对采用双碳酸法的甜菜制糖厂加强安全管理、从源头上消除不安全隐患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5.
利用坡缕石黏土污泥(从木质素磺酸钠废水中得到)和酸化的坡缕石黏土(1mol/L盐酸)作为吸附剂对水相中的亚甲基蓝进行吸附研究,并利用透射电镜(TEM)、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及Zeta电位分析对两种吸附剂的结构及表面电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吸附剂用量为10mg,温度为30℃时,1mol/L盐酸酸化的坡缕石黏土最大吸附量为97.50mg/g,坡缕石黏土污泥最大吸附量为98.7mg/g.选取坡缕石黏土污泥作为最佳吸附剂,对污泥吸附亚甲基蓝的吸附等温线、吸附热力学及吸附动力学模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此吸附过程为自发吸热过程,吸附等温线更符合Langmuir模型,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26.
铁炭复配修复地下水中NO_3~- -N的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了铁炭复配修复地下水中NO3--N,探讨了实验条件对修复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值近中性条件(初始pH 6.42)下,反应时间为1 h时NO3--N修复率达到60.85%;Fe/C=1∶1时介质最佳用量分别为4~5 g;Fe/C=1/1.5时修复率为72.80%;反应速率在高振荡强度下大于低振荡强度;氧化铜的催化效果最好,可使修复率提高7.5个百分点。铁炭复配介质修复地下水中NO3--N是有效可行的,修复率随反应时间的增加而提高,在Fe/C=1∶1时修复率与介质用量呈正相关,无限减小Fe/C比并不能无限提高修复率,振荡强度对修复具有显著影响,低振荡强度下的修复过程较高强度存在滞后现象,并非所有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对铁炭修复NO3--N均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7.
28.
29.
为优化干旱矿区浮选单元的取水结构,降低市政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的回用风险,以内蒙古某铜钼矿为代表性研究对象,采用臭氧氧化工艺对该区域市政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进行深度处理,探讨其对水中病原微生物的去除效果,研究处理后的二级出水对浮选指标的影响以及相应的健康风险,评估氧化处理工艺的二级出水回用于选矿浮选单元的适用性。结果表明,二级出水中大肠杆菌浓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分布性,最高浓度可达3.85 ×106 个·mL−1,轮状病毒检出率为77.78%,直接回用具有一定风险;而且浮选用水的水质对浮选指标影响较大,随着COD、悬浮物浓度的下降,精矿中铜、钼的品位和回收率相应增加,浮选指标得到改善;采用臭氧氧化处理工艺二级出水,在臭氧投加量为6 mg·L−1、氧化时间为10 min、不调节pH的情况下,二级出水中粪大肠杆菌衰减率可达3.44lg 个·L−1。在该工艺条件下,使用处理后的二级出水进行浮选,浮选产品指标合格,且粪大肠杆菌单次暴露感染风险为4.71×10−8~1.35×10−6,年暴露感染风险为1.59×10−6~4.70×10−4,均为可接受水平。 相似文献
30.
植物源挥发性有机物(BVOCs)排放量约占全球总VOCs排放的90%,其排放易受环境因子(温度、光照、土壤水分、饱和水汽压差、风速、风向、O3和CO2浓度等)的影响,对采样和分析要求极高,而BVOCs样品的精准采集与分析是获取BVOCs排放因子的基础。该文综述了国内外BVOCs采样和分析方法,根据采样系统是否能控制或模拟环境因子(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空气湍流、二氧化碳浓度等),对采样叶室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其中光合仪-动态封闭系统可精准控制温度、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易使空气形成自然交换且便于外场测量,适用于大多数植物BVOCs排放测量。依托高塔、系留球、飞机等开展测量的开放式采样系统适用于外场的长期观测。PTR-MS、PTR-TOF-MS、Vocus-PTR-TOF等在线分析系统逐步得到应用。微型传感器已应用于BVOCs的快速检测,碳同位素分析法已应用于BVOCs合成转化过程中组分的探究。对采样和分析系统发展的研究,将为精准获取BVOCs排放因子并评估其环境效应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