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8篇
安全科学   17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22篇
综合类   120篇
基础理论   18篇
污染及防治   8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炼油企业是用水大户,也是水污染大户,如何降低该类企业的用水量和排污量是当前节水研究的焦点之一,也是环境管理的重要内容.以提高企业节水减排的积极性为目标,本文依据层次分析法原理建立了炼油企业合理用水评价指标体系,分别采用相关系数法、相似系数法来确定指标体系中各层指标的权重,这样即保留了层次分析法分类清楚、解释性强的特点,又发挥了客观赋权法人为因素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52.
针对黄土遇水后湿陷产生陷穴并引起埋地管道悬空这一过程中管道的力学行为,以基于弹塑性地基的黄土湿陷区悬空管道力学模型为基础,从湿陷原因和机理出发,建立三维有限元实体模型,模拟了土体湿陷过程和沉降变形,模拟计算结果与理论值和实测值进行了比对验证;进一步的计算和回归分析得到了管道最大位移、最大von Mises应力与地表土体湿陷沉降量的变化规律,同时也得到了最终湿陷情况下管道的von Mises应力分布和湿陷区范围的影响。结果表明:土体湿陷沉降是管道和土体共同作用的结果,湿陷前期管道与土体一起运动,位移和应力增加较快,而管道下方土体脱离管道产生陷穴后则增长较慢;管道最大位移和土体湿陷沉降量间呈对数函数关系,而管道最大von Mises应力和土体湿陷量呈指数函数关系;湿陷区管段向下弯曲变形会在3个位置形成应力集中区,湿陷区范围增大会引起管道应力和变形的明显增加,且3个区域的最值分布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53.
王楠  马淼  石金辉  高会旺  姚小红 《环境科学》2018,39(9):4034-4041
利用2016年6~7月在青岛采集的总悬浮颗粒物(TSP)样品,分析了其中不同形态磷的浓度,讨论了夏季气溶胶中总磷(TP)、溶解态磷(DP)、溶解态无机磷(DIP)和溶解态有机磷(DOP)的分布特征及来源,并估算了大气P的沉降通量.结果表明,夏季青岛大气气溶胶中TP的浓度为(49.3±30.6)ng·m~(-3),其中DP浓度为(15.5±10.4)ng·m~(-3),对TP的贡献为30.9%±11.0%.DP中以DIP占主导,其贡献平均约为60%.气溶胶中不同形态P的来源分析结果显示,夏季青岛气溶胶中P的来源复杂,受地壳源、人为源、生物质燃烧、农业施肥等多种源的共同影响.其中TP的38%来自土壤源的贡献,农业活动源和工业源的贡献分别为20%左右;DP中DIP主要受到农业活动源及燃烧源的影响,其贡献分别为51%和24%;DOP主要来源于土壤源及农业活动源,其贡献分别为41%和27%.观测期间,大气TP的干沉降通量为(51.7±31.7)μg·(m~2·d)~(-1),其中DP对TP干沉降通量的贡献为23.2%±8.2%.DP中DOP有重要贡献,约为DP干沉降通量的40%.DP的干沉降通量可支持黄海(0.5±0.3)mg·(m~2·d)~(-1)浮游植物碳的生产,对新生产力的贡献约为1%.  相似文献   
54.
孩子们刚刚入住基地时纸屑塑料袋乱扔,而参观完环境教育馆后,整个宿舍区出奇地干净,孩子们洗碗只舍得用一小滴洗涤剂。环境教育馆不仅面向学生,还吸引了周边无锡、淮南等市教育界人士以及社会环保志愿者前来观摩。  相似文献   
55.
低碳发展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高效益为主要特征的绿色、可持续的综合发展模式,对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成长江上游生态屏障,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实现"两个跨越"具有重大意义。2006—2014年间四川低碳发展水平逐年增长,但增速缓慢,经济、社会、能源等高碳化特征依然明显,针对四川低碳发展的现状和资源禀赋,建议从低碳产业、低碳能源、低碳消费、低碳环境、低碳科技等探索低碳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56.
试验了玻璃、聚乙烯、聚四氟乙烯等不同材质容器溶出氯离子对环境空气中氯化氢测定的影响,指出测定结果偏高的原因在于采用玻璃气泡吸收管,分析了玻璃材质溶出氯离子的原因,建议采用特制的聚四氟乙烯或聚乙烯吸收管采样。  相似文献   
57.
研究PM2.5中NO-3、NO-2、NH+4及其气态前体物HNO3、HNO2、NH3的浓度特征和气-粒平衡关系,对深入认识PM2.5的来源及控制因素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利用2012年6—7月在青岛采集的denuder和PM2.5大气样品,分析了其中气态和颗粒态氮组分的浓度.结果发现,青岛大气中HNO3、HNO2和NH3浓度分别为(0.80±0.79)μg·m-3、(0.49±0.59)μg·m-3和(4.71±4.03)μg·m-3,PM2.5中NO-3、NO-2和NH+4的浓度分别为(7.50±9.00)μg·m-3、(0.07±0.02)μg·m-3和(8.23±5.57)μg·m-3.HNO3气体浓度的昼夜变化具有统计意义上的显著差异,白天平均为1.16μg·m-3,高于夜晚的0.44μg·m-3,但其他氮组分无显著昼夜差异.观测期间,青岛大气为富氨环境,PM2.5中NH+4主要以(NH4)2SO4的形式存在,NO-3生成主要受HNO3的限制.利用ISORROPIA II热力学平衡模型探讨了青岛PM2.5中氮组分的控制因子,通过敏感性实验发现,颗粒态NO-3和NH+4分别对总HNO3(TN)和总H2SO4(TS)的变化响应敏感,而对总NH3(TA)的变化响应不敏感,这暗示了减少大气中TN和TS而不是TA对降低青岛PM2.5浓度更有效.  相似文献   
58.
“十四五”推动绿色消费和生活方式的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当前,中国消费规模持续快速扩张,居民消费已从温饱向小康转型升级,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快速提升,成为驱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前期研究表明,消费领域的绿色转型有助于引导和倒逼生产的绿色化,促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带动公众积极践行绿色理念,改善社会绿色转型的治理体系,将对中国整体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发挥决定性作用。在此基础上,本文研究提出了中国“十四五”时期推动绿色消费的总体目标、指标体系和重点领域,认为中国政府应将绿色消费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通过“十四五”规划全面推动相关实践,按照供给侧与需求侧共同发力、激励约束并举、政府企业消费者共建共治共享的原则,构建绿色消费政策体系,并针对建筑、汽车、电力、物流等重点行业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9.
挑 战持久工业增长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20世纪70年代后期提出的改革开放政策使中国工业得到了基于引进外资,并以出口产品为导向的快速发展机会。与农业这个传统经济基础相比较,工业获得了三倍的增长率。工业在经济中作为最大的生产部门己快速超过了农业,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中国的GNP就增长了三倍之多。亚洲开发银行预测,随着经济高速增长,到2025年中国人均收入将达到相当于美国人均收入的38%。尽管中国经济近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中国的人均年收入仍仅为750美元,在联合国开发署的人类发展指标上被列为第108位(总数…  相似文献   
60.
用内部填充有陶粒的生物滴滤塔净化苯乙烯废气,考察了气体流量、液体喷淋量及氮源对苯乙烯废气净化效果的影响。,进口苯乙烯质量浓度为300~4500mg/m^3时,气体流量和进FI苯乙烯质量浓度对苯乙烯的去除率影响显著,当气体流量为0.3m^3/h时,苯乙烯去除率达87%以上。实验结果表明:在气体流量为0.9m^3/h时,液体喷淋量对苯乙烯废气的净化效果影响不明显;降低进口苯乙烯质量浓度和增大生物滴滤塔的有效传质面积,有利于苯乙烯的净化;用浓度为0.0017mol/L的NaNO3作氮源时苯乙烯的去除效果优于用NH4Cl作氮源时苯乙烯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