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安全科学   2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49篇
基础理论   63篇
污染及防治   15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10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不同植被下土壤碳转移对岩溶动力系统中碳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土壤是陆地生物生长、发育、繁殖的最佳场所,也是岩溶发育最为活跃的部位。土壤~岩石(土箱)、草本植物(麦冬)-土壤-岩石(草箱)、木本植物(黄杨)-土壤-岩石(树箱)体系中碳循环的模拟试验显示,黄杨具有较大的树冠可截获更多的降雨,根系的呼吸作用、分泌作用和土壤微生物活力的提高,使土壤环境中CO2浓度提高,树箱比土箱、草箱分别提高148.08%、75.01%,而土壤呼吸排放CO2的量则分别提高175.75%、171.14%;随水排泄的无机碳浓度分别提高77.78%、72.49%,排泄的总量分别提高166.49%、153.81%。碳循环强度的增加,使土下碳酸盐岩的侵蚀能力加强,树箱比土箱提高2.84倍、比草箱提高1.36倍。  相似文献   
102.
伊乐藻在冬季低温条件下对污染水体的净化效果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朱伟  陈清锦  张兰芳 《生态环境》2004,13(4):497-499
研究了耐寒沉水植物伊乐藻(Elodea nuttallii)在冬季低温条件下的生长状况,以及不同生物量的伊乐藻对污染水体的净化效果。在冬季水温3—7℃的低温条件下,大多数水生植物处于生长停滞期,然而实验结果表明,伊乐藻在此条件下却具有明显的生长能力,并且单位生物量的增长量最大可达0.34g;实验结果同样显示了伊乐藻在低温条件下对TN、TP和CODCr具有一定的净化效果,对TP的去除效果要比对TN和CODCr的去除效果好;从实验结果还可看出,伊乐藻在水温高于4℃时对藻类具有抑制作用,从这一点就可说明伊乐藻具有一定的克藻效应,且其抑制能力与水温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3.
洞庭湖生态环境承载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姜加虎  黄群 《生态环境》2004,13(3):354-357
洞庭湖湖内冬枯水季节,有芦苇面积530km^2,草地面积800余km^2,泥滩地面积367km^2,天然水域面积约993km^2。湖洲之间隔水相望,河沟水系纵横交错,具“水浸皆湖,水落为洲”的地貌特征,呈现出支离破碎的形态面貌和典型的自然湿地景观。文章在大量调查的基础上,从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对洞庭湖的生态环境承载力或环境压力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4.
水生维管束植物在水污染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随着水污染的加剧,高效低耗的水污染处理技术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水生维管束植物以其特有的组织和生态功能及易于人工操纵等原因而在净化水体污染、防治富营养化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文章对水生维管束植物在水质净化中的作用、影响因素、水生植物的综合利用及其在水污染监测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多种植物组合比单种植物能更好地实现对水体的净化,通过温度、水深的调控措施可以加强水生维管束植物对水质的净化效果,温度、水深、水质状况以及水生植物的经济价值等是水生植物选择的重要因素。指出了当前水生维管束植物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认为在人为操纵下,对于水生植物的长效管理是其在水污染应用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5.
城市土壤的特性及其管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卢瑛  龚子同  张甘霖 《生态环境》2002,11(2):206-209
城市土壤影响到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和人体健康,正日益受到关注。城市土壤受人为活动的影响强烈,许多性质不同于自然土壤。文章就城市土壤形态、物理、化学、生物和污染特性作了详细综述,并提出了城市土壤的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06.
土壤溶解有机碳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淑芬  俞元春  何晟 《生态环境》2002,11(4):422-429
系统地综述了DOC的来源、组成、性质、影响因素、环境效应及测定方法等。尽管关于土壤DOC的研究目前还不完善,至今对DOC的组成、性质等问题都不是很清楚,但现有的研究已经表明,DOC是土壤圈中一种非常活跃的化学物质,它对土壤中化学物质的溶解、吸附、解吸、迁移和毒性等行为均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7.
石油烃类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陆光华  万蕾  苏瑞莲 《生态环境》2003,12(2):220-223
介绍了治理石油烃类污染土壤的各种生物修复技术——原位处理法、异位处理法(现场处理法、预制床法、堆制处理法、生物反应器、厌氧生物处理法)及植物修复技术的原理、研究、应用的最新进展;分析了生物修复技术的影响因素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8.
稻田氨挥发研究进展   总被引:60,自引:0,他引:60  
宋勇生  范晓晖 《生态环境》2003,12(2):240-244
就稻田氨挥发产生过程和机理、影响因素、测定方法以及减少稻田氨挥发的有效技术作一综合回顾;对稻田氨挥发研究中存在问题和今后研究的重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9.
现代生态农业与农业安全   总被引:19,自引:7,他引:19  
赵其国 《生态环境》2003,12(3):253-259
现代生态农业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现代生态农业的核心是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其重要内容是农业安全。文章着重提出现代生态农业的基本概念与内涵,指出现代生态农业是以生态理论为基础,以现代生态农业技术为手段,通过农业与环境,生态与经济的平衡,达到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安全和人类健康的最终目标。在总结国家发展现代生态农业的经验的基础上,列举了我国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包括江苏省)存在的生态环境质量和农业安全问题,最后提出现代生态农业建设和解决农业安全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0.
多环芳烃(PAHs)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环境行为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占新华  周立祥 《生态环境》2003,12(4):487-492
PAHs具有强致癌性,它在环境中的污染问题日益受到重视。文章综合评述样品中PAHs分析过程所用提取剂的种类、提取方法和检测方法;土壤中PAHs的来源、含量、分布及其影响因素;PAHs在土壤中的吸附和解吸;PAHs在环境中的降解及降解PAHs的微生物类群;PAHs在植物体内的含量、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提出了今后值得加强研究的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