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11篇
环保管理   14篇
综合类   34篇
基础理论   1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18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带动了整个农村经济腾飞。但是,由于乡镇企业发展快、数量多、分布散、规模小、行业杂、所有制形式多样、职工文化水平低、技术素质差、缺乏管理经验,加以大多企业设备陈旧、工艺落后、没有“三废”治理设施,给农村带来了环境污染和破坏,并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据我国职业病防护工作者最近报告:由于乡镇企业没有完善的防尘、防毒、防治“三废”的设施,职业病危害十分惊人,某些五十年代即将绝迹或发病率降低了的职业病,现又在乡镇企业中卷土重来。有些进入乡镇企业务工不到二、三年的农民就被诊断为患了矽肺。乡镇企业蓬勃发展的主要优势是劳动力比  相似文献   
2.
(接2006年第1期第7页)3组团状经济体中的循环经济推进方式组团状经济体中推进循环经济,应通过科学设计经济体内物流和能流的传递方式,形成企业间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寻求物质闭路循环、能量多级利用和废物产生最小化,从而形成一个相互依存、类似于生态食物链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考虑了一个拥有两种不同成本的不可再生资源的资源所有者对高成本资源储量信息公布如何进行决策的问题,即如果现在尚未开采、且开采成本较高的不可再生资源储量发生变化时,资源所有者是否会隐瞒信息。依据传统的Hotelling模型,高成本的资源会在低成本的资源开采完毕之后才会投入使用,而即使是未来才会开采的资源的储量也会影响现有的资源的市场价格;通过隐瞒或是宣布未来资源新的储量信息,资源所有者可以获得或失去现有的收益,但同时失去或得到未来的收益。资源所有者必须通过权衡两者的得失来决定最优的资源储量的新信息的宣布时间。本文的研究表明,在不考虑保密成本的情况下,如果高成本的资源储量变大,资源所有者会把信息隐瞒到最后才宣布;如果储量变小,那么资源所有者会立即宣布。本文还分析了这一结果似乎与现实中实际情况不符的原因,包括:(1)资源所有者可能本身不是长期利益最大化的,这会导致它们做出符合短期利益的行为。(2)保密本身也需要成本,当保密成本够大时,资源所有者就没有动机去保密了。  相似文献   
4.
基础设施系统能力持续增长,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国家新型城镇化加速推进提供支撑的同时,造成的资源过度消耗、自然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严重。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运用系统动力学理论方法,研究基础设施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交互作用机制,提出基础设施系统与自然生态互动增长策略。研究得出,基础设施系统内部通过环境污染程度和人口规模动态关联且存在着负反馈,交通、供电和供水等基础设施规模的增长相互制约,都不可无限增大。在既定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条件下,交通基础设施与自然生态存在着负反馈关系,原因在于公路里程增长刺激机动车保有量增加,致使空气污染程度加重,年人口增加量减少,从而限制了交通基础设施规模的增长;供电基础设施对自然生态的恶性累积效应显著,原因在于供电基础设施规模增长所导致的资源可获得性和环境污染程度负效应叠加,并通过人口增量联系起来,使得供电基础设施规模持续扩大;供水基础设施与自然生态存在着负反馈关系,原因在于年污水排放量与水源影响因子的作用相抵,使供水基础设施规模趋于稳定。通过系统动力学基模分析可得,一类基础设施规模增大,必须综合考虑自然生态承载和它类基础设施规模增长的关联效应。交通基础设施能力提高的关键不在于增加公路里程,而是实施以空气质量控制为导向的公共交通完善策略;供电基础设施规模的增长须与交通基础设施增长的空气污染累积解耦,降低火力发电的能耗或比例;供水基础设施能力提升的根本不在于污水处理设施的增加,而是降低水源污染程度。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某城市由于规划发展的需要,陆续搬迁了一批高污染的化工企业。现调查发现其中一家化工厂原厂址存在严重的重金属污染问题,现采集多个表层土壤样品,对样品中的多种重金属(Pb,Cu,Cr,Ni,Zn和Cd)的总量进行分析测试,发现搬迁区土壤重金属累积效应显著,除Zn和Ni外,其它重金属平均含量均超过其背景值,其中Cd的含量是其背景值的324倍,Pb是背景值的1.8倍。重金属的富集顺序为PbCrZnCdCuNi.不同功能区各种重金属的平均含量均不同,其中仅以绿地重金属累积最少,生产区、排放区和设备维修区累积较为严重,为高浓度污染区。生产活动和处理排放已成为影响研究区土壤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研究区土壤具有极强的重金属污染潜在生态危害,其中Cd为极强潜在生态危害。所以,该企业搬迁区土壤重金属积累显著,Pb,Cd和Cr将是该企业原址厂土壤的重点污染物,需要重点控制和修复。  相似文献   
6.
邹积超 《环境保护》2014,(16):51-54
【案件来源】环境保护部环境监察局【案件点评人】邹积超【案件类型】评价类【案件名称】杭州中泰九峰垃圾焚烧厂事件【主要污染类型】大气污染【主要污染行为】垃圾焚烧导致大气污染【违法企业所属行业】固废处理【关键词】邻避;杭州中泰;垃圾焚烧;环境保护;法律【案件概要】2014年5月10—11日,为反对杭州中泰九峰垃圾焚烧发电厂建设,大量群众涌上02省道和杭徽高速余杭段,进而发生部分人员封堵高速公路省道、打砸车辆等违法事件,导致交通长时间中断,并造成人员受伤。【案件启示】邻避问题极为复杂,但其本质不单纯涉及利益问题,还内含权利与权力的博弈。邻避问题的化解重要在预防,在公众权利保护、参政议政意识觉醒以及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化解邻避问题最为重要的路径是法律。有必要针对邻避问题的起因和本质,对邻避设施相关的决策、实施、补偿和救济进行规范,实现邻避问题的有效化解。  相似文献   
7.
低碳经济的政策分析,通常囿于单一国家层面的局部均衡结果,较少考虑到全球整体行动的外部影响,但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建立以来的全球一致减排行动,却产生了一些意料之外的负面效果。本文通过梳理《京都议定书》签订以来,全球低碳经济合作中遇到的新挑战,以及碳交易市场的建设状况,采用制度分析与新古典框架下的市场均衡分析方法,讨论了全球一致减排行动所触发的"绿色悖论"问题。研究发现,造成"绿色悖论"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国际合作存在制度设计上的缺陷,《京都议定书》及其关键性的附件一,将重点放在如何限制发达工业国的减排设计上,但却忽视了发展中国家在协议期内有可能出现的增排问题,以及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污染转移的碳泄漏等问题;另一方面,当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征税、以及对其替代品进行补贴时,将会导致在当前期对于化石能源的加速开采,并可能导致对同时期的化石燃料替代品的其他可再生资源的开采速度也大幅度加快,造成了在双重加速开采下的全球绿色福利损失以及CO2排放量的急剧升高,化石能源消费与温室气体排放面临到比协议签署前更为严峻,甚至与全球合作减排框架的设计初衷相悖的结果。研究结果表明,非全局性的减排公约和分阶段的减排政策,是造成"绿色悖论"现象的重要条件,缺少了大量发展中国家和一些重要工业国的缔约,使得负面的环境外部性难以克服;同时,减排任务和责任有所区别的分阶段设计,会把在未来行动期内可预见到的更高地化石能源使用成本转嫁到当前的行动期,造成短时间内资源与环境的迅速破坏。但本文的研究也表明,社会最优经济与对可再生能源进行补贴是克服"绿色悖论"现象的两条可行路径,且需要有与其相匹配的政府政策的支持。由此,本文的主要政策建议是,中国需要加强在国际气候公约中的影响力,提升自身话语权;以碳税政策作为发展低碳经济制度设计的主要政策工具;加快技术进步、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对于可再生能源研发进行补贴;根据国情不断优化碳税税率,并适时调整与其相匹配的新能源补贴等相关政策。  相似文献   
8.
基于2003~2018年28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首先使用双重差分模型考察《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对碳排放的影响;其次,探究该政策通过资源依赖这一路径对碳排放的影响效果;进一步地,基于城市区域和城市规模两个视角分析该政策通过资源依赖影响碳排放的异质性效果;最后,探究《规划》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规划》显著地降低了资源型城市的碳排放;机制分析表明,《规划》能够通过降低资源依赖进而减少碳排放,且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进步对《规划》的碳减排效应起到了正向调节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规划》通过降低资源依赖进而促降碳排放的效果在东、中部地区以及大城市更为明显;《规划》对本地及周边地区均具有显著的碳减排效应.本研究对于在双碳目标下实现中国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9.
徐毅 《环境保护》2014,(20):54-57
在环境容量一定的情况下,我们需要对排污收费标准进行优化设计,达到控制排污总量的目的。通过实证分析的结果显示,我国工业企业间排污效率不均衡性十分显著,电气机械器材制造业、电子设备制造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排污效率较高,而电力热力生产供应业、采矿业、造纸及纸制品业排污效率较低,由此证明我国实行效率差异化排污收费标准具有现实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本文根据我国实际,进一步提出了一些实行差异化排污收费标准的政策建议:根据排污效率高低实行累进制收费标准,以应纳增值税额与排污量的比值对排污主体的排污效率进行等次划分,扩大污染当量参数核算范围,进一步完善污染当量参数计算体系。  相似文献   
10.
通过实验室模拟淋溶试验,研究双金属介质对土壤地下水中四氯化碳的去除机理与效果。结果表明,从四氯化碳进入土壤200 h后,在淋溶柱底部取样口土壤样品中的浓度高于初始浓度,表现出土壤对四氯化碳的截留作用;50目的铁粉对于四氯化碳的去除效果较好;铁锌双金属组合对于四氯化碳的去除效果优于其他组合。采用响应曲面法对试验进行优化:在活性炭添加量25.8 g(对应四氯化碳40 mg的处理量),环境p H值为6.2,Fe/Zn为0.853的条件下,四氯化碳去除率最高达到69.7%。实验结果验证了建立的二次多项式模型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