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2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不规范的流域水环境模型应用增加了决策风险。从过程管理的角度来看,我国尚未针对流域水环境模型的评估与验证建立标准化的技术流程,模型标准化应用水平较低。在总结已有研究成果以及先进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标准化的流域水环境模型评估验证技术框架,提出了对应用于流域水环境管理决策的模型开展评估验证的基本原则、工作流程和技术要求,并通过案例研究验证了技术框架的可行性。技术框架引入了结构合理性评估、参数识别与灵敏度分析、模拟效果评估、不确定性分析等模型评估验证的关键技术,结合不同的模型类型、决策功能等特征给出了原则性的技术要求和应用建议。研究成果充分考虑了我国的环境管理需求,与现阶段环境模拟技术要求、环境监测能力和数据条件相适应,在理论探讨和技术实现层面具备明确的可行性,将促进我国流域水环境模型的规范化、标准化和本地化应用。  相似文献   
2.
基于在线监测与人工水质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大量背景数据的收集,制定了系统化的监测方案,实现了区域内各污染物负荷的定量化分析工作。结果表明:在提质增效的"挤外水"中,污水管道入渗地下水的去除可将污水厂水质浓度提高36.01%;工企业污水的污染物负荷贡献率较低,部分企业需在预处理后继续排入污水处理厂;"收污水"中,对水厂浓度提高影响较大的是城乡接合部散排污水,全部纳管收集后,污水厂水质浓度将提高30.30%。同时,雨水管网混流污水与过河管道漏失污水虽对污水厂水质浓度的提高影响较小,但也会带来水体污染的危害,仍需进行改造纳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