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5篇
环保管理   9篇
综合类   5篇
社会与环境   12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本文以不同类型的石墨为原料,采用密闭氧化法制备了氧化石墨,并通过超声剥离得到氧化石墨烯,利用氨肼还原法将氧化石墨烯还原得到石墨烯。讨论了不同类型石墨原料对所制备氧化石墨烯微观形貌的影响,并且利用高分辨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所制备的氧化石墨烯和石墨烯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在以不同类型石墨为原料所制备的氧化石墨烯中,50目天然鳞片制备的氧化石墨烯的微观形貌最好,呈波浪褶皱状。  相似文献   
22.
本研究认为,创新支撑了宜兴水污染治理行业的不断发展与其在全国的领先地位,同时也是水污染治理企业间出现分化的决定性因素;经济实力、产业集聚、环保法规与产业政策共同作用,打开了宜兴水污染治理行业的创新局面;而制度性障碍则成为当前水污染治理行业创新过程中的主要不利条件。  相似文献   
23.
韩晶  陈超凡 《绿叶》2013,(6):91-96
巴西通过发展绿色能源不仅使得工业发展转型,同时在更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消费结构,使得绿色生活在巴西成为主流,从而真正起到引领经济社会绿色转型的核心作用。依靠提高能源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和维持生态环境的稳定平衡来推动经济转型,这种发展模式是实现绿色增长的必由之路。巴西的绿色发展经验,启示我们要加强对环保的投入  相似文献   
24.
碳减排是减缓气候变暖的必由之路,国际社会正在积极推动全球碳减排。我国已向国际社会承诺了碳减排目标,并正在大力开展相关政策的研究和制定。碳税和碳交易是多年来各国激励碳减排最主要的两大机制。这两种机制各有优缺点,它们适当的混合机制可扬长避短,创造出更优越的机制。我们认为,碳税和碳交易机制之间最大的差别在于碳税机制有较低的制度成本(包括建立者一机制所需要的人力物力的投入,以及监管成本等),在操作性上更简便;而在对市场条件和信息的变化上没有碳交易机制的灵活性强,但从另一方面,这种灵活性也恰恰是风险产生的根源之一,它增加了企业在碳排放决策方面的风险和难度;此外,碳税相对于碳交易是间接的碳减排激励机制,碳交易机制的减排效果更直接。基于这些观察,我们设计出一种混合碳减排机制,它是碳税和碳交易机制的有机结合。该混合机制包含两个部分:首先是累进制碳税制度,小企业只缴纳碳税;其次,碳交易制度,建立碳交易市场并对于大企业确定初始碳排放权,对于大企业的超排,将按照高起点的碳税税率加以惩罚。这一混合机制,既考虑了不同企业之间在碳排放权上的公平性,又考虑了机制的效率,并在保障机制效率的条件下尽可能降低企业在碳排放决策上的风险。这些正是这一混合机制的优越性所在。我们还探讨了这一混合机制在我国实施的可行性,并提出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应注意的若干重要事项,并给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本文的探讨可以为政府碳排放政策制定部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5.
李娟  赵峥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36(12):162-167,172
“十一五”时期,中国环境治理工作在绿色发展中的作用更加明显,环境治理成效显著增强,基本建立健全了与中国基本国情相适应的环境治理宏观战略体系、全防全控的防范体系、法规政策标准体系以及全民参与体系。但东、中、西、东北四大区域的环境治理成效存在明显差异。面对中国绿色发展的需要和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以解决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健全完善多元主体环境治理模式,全面加强环境法律体系建设,积极探索环境治理新工具,不断推进环境治理协同联动机制,将是中国环境治理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26.
大气污染治理问题受到了政府和公众的广泛关注,然而传统研究并未对政府、公众行为和大气污染治理之间的关系予以足够重视。文章构建了一个制度软化、公众认同与大气污染治理之间的理论模型并提出研究假说,采用Super-SBM模型对我国各省份大气污染治理效率进行测算,通过构建面板分位数模型对研究假说进行经验论证,得到以下结论:首先,大气污染治理效率测算结果表明,研究期内我国大气污染治理效率的省际格局变化不大,中部地区大气污染治理效率高于东部和西部地区。其次,全国、中部及西部经验结论符合研究假说,即财政分权和晋升锦标赛引致的制度软化对区域大气污染治理效率具有负向冲击,公众认同对大气污染治理效率有正向影响,且公众认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制度软化引致的效率下降,但东部经验与研究假说相反。最后,晋升激励使得地方政府容易忽视大气污染治理的供给;环境规制对大气污染治理效率的影响在条件分位上具有"波特拐点"特征;产业转型升级的环境效应在东部地区并不明显,但在中西部地区显著;技术进步促进大气污染治理效率提升在全国范围内显著;外商投资能通过技术外溢、严格的规制标准提升大气污染治理效率,但目前这种正向影响只存在于东部地区。故需要将环境质量指标及相关要素纳入地方政府的政治考评体系、改革和完善我国的财政分税制体制、引导公民自觉参与和监督大气污染治理、推进传统产业发展与现代服务业的有机融合等。  相似文献   
27.
新古典经济学理论认为,严格的环境规制会提高污染治理成本,挤占技术创新活动的资金,对技术创新产生"挤出效应"。而"波特假说"认为,长期内适当的环境规制政策将对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动起到刺激性推动作用,可弥补因规制而增加的额外成本,从而形成"创新补偿效应"。这个观点表明环境规制对于企业的技术创新可能存在非线性影响效应。另外,技术创新要经历研究开发阶段与成果转化阶段,即从资源投入到产生经济效益的过程。本文基于系统观和创新链视角,创新性地构建两阶段关联DEA模型测算技术创新活动的投入产出效率,并运用中国2011——2017年间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回归检验,探讨环境规制强度对研究开发阶段和成果转化阶段技术创新效率的非线性影响效应,同时将中国划分为东部、中西部两大区域分别考察,进一步揭示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效率影响的空间异质性和阶段性特点,最后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8.
企业是践行可持续理念、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主体。企业需要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统筹提升环境(E)、社会(S)、治理(G)三个维度的ESG绩效。基于外部压力和内部实力,本文预先设定了国家背景、行业属性、金融实力三种因素驱动企业改善ESG绩效的理论假设。为检验假设,本文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和多层线性模型对来自55个国家、共计6139家上市公司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即使在控制企业规模、风险管理和社会声誉的情况下,国家可持续发展水平、行业绿色发展水平、企业金融实力仍能显著提升企业ESG绩效。其中,国家和行业变量不仅直接促进了企业ESG绩效的提升,还在更高维度上通过调节CFP-ESG的关系间接促进企业ESG绩效的提升。本研究有助于企业更好地制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也能为投资者评估并筛选出ESG绩效优异的企业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