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45篇
安全科学   24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195篇
基础理论   34篇
污染及防治   72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7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71.
基于多元统计的引黄水库沉沙条渠泥沙与水质的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济南市引黄供水鹊山水库沉沙条渠为研究对象,测定了9个断面(Y1—Y9)表层水体中的含沙量、总有机碳、总磷、总氮、叶绿素a等19个水质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分别探讨水体的主要污染因子及监测断面的沿程归类,并通过室内模拟实验分析了泥沙对水体中N、P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沉沙条渠中的水质总体特征以Ⅱ类水和Ⅲ类水为主,其中,超标水质指标为TN,达到劣Ⅴ类水标准,P为藻类生长的限制因子.19个水质指标可由6个主成分来反映,其贡献率分别为:F1(TN、NH3-N、NO3--N、NO2--N、总碱度、Br-、硫酸盐)34.41%,F2(含沙量、浊度、色度、电导率)22.78%,F3(pH和UV254)13.95%,F4(TP)6.280%,F5(CODCr)4.990%和F6(Chl-a)4.830%;9个监测断面归为4类,相应地整个沉沙条渠可划分为4个功能区:入渠布水区(Y1、Y2、Y3)、快速沉降区(Y4、Y5)、缓慢沉降区(Y6、Y7、Y8)和出水稳定区(Y9).此外,水质与泥沙关系的室内模拟实验表明,条渠来水的P浓度随着泥沙颗粒的沉降而降低,TP在0—15 h内快速下降,而后缓慢下降,30 h内基本达到平衡;而泥沙颗粒对水中N浓度基本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72.
利用酸、碱、盐、水及煅烧等对钢渣颗粒进行改性,研究改性方法、煅烧温度和煅烧时间对钢渣吸附除磷的影响,并通过表面特征分析、吸附动力学试验和吸附等温试验研究优选改性钢渣和未改性钢渣吸附除磷的特征.结果表明,粒径为0.9~2 mm的钢渣经过3mol/L NaOH浸泡24h和800℃煅烧1h改性后对磷的吸附效果最佳,最大吸附量可达13.39 mg/g,比未改性钢渣提高了60.75%.扫描电镜和比表面积分析可知,钢渣经碱改性后表面变粗糙,吸附孔径变小,比表面积和孔容变大.准一级动力学模型能较好地描述未改性钢渣对磷的吸附过程,碱改性钢渣的吸附动力学过程则符合Elovich模型.未改性和碱改性钢渣对磷的吸附过程均可用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较好地拟合.  相似文献   
173.
雨强和坡度对裸地径流颗粒物及磷素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溪  潘忠成  李敏  刘峰 《中国环境科学》2016,36(10):3099-3106
采用人工模拟降雨的方法,研究了不同雨强(0~100mm/h)和坡度(0°~10°)条件下,北方砂壤土裸地降雨径流中颗粒物(SS)、总磷(TP)、颗粒态磷(PP)的流失量及径流污染物之间的相关关系,并分析了雨强和坡度对污染物流失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雨强和坡度越大,SS和TP流失量越大;径流中SS与TP、TP与PP的单位面积流失量呈显著线性相关关系(R2>0.946);在实验条件范围内,雨强对颗粒物及磷素流失量的影响比坡度更显著;径流中颗粒物及磷素单位面积流失量与雨强、坡度及场降雨径流总量之间均有明显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大于0.911,由于0°裸地和有坡度裸地的下渗及产流情况差异较大,在模拟雨强和坡度对颗粒物及磷素流失量影响时需分别考虑.结果可为我国北方砂壤土裸地径流中颗粒物及磷素单位面积流失量的估算提供计算方法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4.
175.
基于能源碳排放预测的中国东部地区达峰策略制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东部的11个省市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其碳排放量约占全国碳排放量的1/2.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和国际社会的关注,中国政府制定了区域差异化的达峰目标,因此,预测该地区碳排放对于评估中国能否实现达峰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中国东部11省市1997-2017年的面板数据,采用STIRPAT模型来预测不同情景下的碳排放趋势,并据此分析东部地区整体碳排放达峰的可能性.结果发现,有7个省市碳排放可能在2030年之前达峰,其中,北京、上海将最早出现碳排放峰值,达峰时间可能为2022年;然而,另外4个省市碳排放较难在2030年之前达峰.从东部地区整体来看,该地区碳排放达峰时间在2028-2033年,峰值为5018.03×106~5497.20×106 t.因此,东部地区整体碳排放可以在2030年左右达峰,为较好地实现中国整体碳排放达峰目标奠定了基础;此外,考虑到东部各省市的碳排放达峰情况存在差异,应根据各省市的实际情况制定差异化的达峰目标.  相似文献   
176.
以入太湖莲花荡水系为研究对象,结合2015年4个季度9个采样点的水质学、生物学共7个指标生态调查数据,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从生物完整性、化学完整性2个方面评价了莲花荡水系整治工程前后的生态健康状况。结果表明,2015年第1、2季度健康状况较差,健康的样点个数分别为3和1,在2015年6月开展清淤工程及集约化畜禽产业整改后,3、4季度健康状况明显改善,健康样点个数分别达到9和7。影响莲花荡水系化学完整性的主要水质指标是TN、TP,3、4季度TN仍超出地表水Ⅴ类标准,处于严重病态,TP为地表IV类标准,处于病态。影响莲花荡水系生物完整性的主要因子是底栖动物,仅监测到20种耐污能力较高的底栖动物物种,而未发现清洁物种。为了进一步改善莲花荡水系生态健康状况,建议开展沿岸农村生活污水的截污治理、农业面源的生态拦阻等污染源控工程,辅以生态岸带建设及湖滨带生态修复等工程。  相似文献   
177.
纳米二氧化钛(TiO_2-NPs)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纳米材料之一,在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污泥以及地表水体中已均有检出,进入到天然湿地和人工湿地中的TiO_2-NPs会在湿地生物、基质、水体之间进行迁移转化和归趋。目前针对TiO_2-NPs对湿地植物金鱼藻的毒性研究很少。本文采用水培实验方法,研究了不同粒径TiO_2对金鱼藻种子发芽和植株生长的影响,解析了TiO_2-NPs对金鱼藻的生态毒理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各粒径TiO_2-NPs对金鱼藻种子的发芽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表现为发芽率、发芽幼苗重量、发芽指数、发芽势和活力指数的降低,且粒径越小、浓度越高对金鱼藻种子发芽的抑制作用越强,4 nm、20 nm和50 nm的TiO_2-NPs对金鱼藻种子发芽的半数有效浓度(EC_(50))分别为1 180、1 520和1 810 mg·L~(-1)。TiO_2-NPs对金鱼藻植株的毒害作用表现为叶片失绿发黄、脱落,植株呈萎焉状,并且TiO_2-NPs的粒径越小、浓度越高毒害作用越明显。随TiO_2-NPs浓度升高,处理后金鱼藻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植株体内的Mg含量均降低,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均升高,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则先升高后降低,而且越小粒径的TiO_2-NPs对金鱼藻的处理效果越明显。3种粒径的TiO_2-NPs均能进入金鱼藻体内,粒径越小、浓度越高进入的量越多。综上表明,TiO_2-NPs对金鱼藻种子发芽和植株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粒径越小、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  相似文献   
178.
我国污泥产量大且无害化处置率低,处理设施尚不健全,在处理处置过程中易造成环境污染。将污泥通过好氧堆肥及厌氧消化制成污泥有机肥产品进行林地利用或土地改良是解决污泥出路的有效途径。本文采用市场调研法,根据现有污泥产品生产工艺,将其划分为好氧堆肥污泥产品和厌氧堆肥污泥产品,测算两种生产工艺在征税且不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和征税但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条件下对污泥产品生产单位的收益情况及投资回收年限的调控作用。通过研究发现,在税收政策的影响下,增值税优惠对污泥产品行业的收益促进作用明显高于所得税优惠,因此对于污泥产品生产单位可适当减免增值税。对于投资成本高、回收期长的生产单位的所得税优惠可适当延长免征年限,如“五免三减半”等,可缩短投资回收年限。  相似文献   
179.
《环境科学与技术》2021,44(2):171-185
近年来水体富营养化引起的藻类爆发性生长在世界范围内频繁发生,严重破坏水生态系统,影响水体景观与水产养殖,藻毒素的释放甚至危及人类健康,开发新型、高效、安全的防控技术是当前富营养化水体藻华防控的热点课题。该文考虑到传统方法中化学方法药剂残留问题明显,物理方法则人力或设备成本高,生物方法存在不稳定、见效慢等缺陷,且较少考虑到藻华发生不同时期的水体中不同藻密度条件下防控策略选择的差异性,针对性进行了常见富营养化水体藻华防控方法的总结与分析。尤其对可用于控制低密度藻快速生长的局部增强电场处理细胞灭活技术以及清除高密度藻的磁性纳米材料微藻捕获技术这2类备受关注的新技术,从技术应用原理、技术特点与应用效果等多角度介绍了最新的研究进展,并分析展望了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0.
森林被誉为"地球之肺",在防霾治污方面有其独特不可替代的作用,不同树种沉降PM2.5的功能有很大差别.本文选取代表性城市森林——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为研究对象,设置垂直监测塔观测大气PM2.5的浓度垂直分布,以考察不同季节城市森林对PM2.5中各组分的影响.在冬季、春季和夏季各采集PM2.5样品,分析并计算PM2.5中Na+、NH4+、K+、Mg2+、Ca2+、Cl-、NO3-和SO42-等典型水溶性无机离子的浓度.结果表明,PM2.5中水溶性无机离子总浓度呈规律性变化特征:冬季((56.90±27.38)μg·m-3)>春季((46.69±12.24)μg·m-3)>夏季((23.16±8.75)μg·m-3).其中SO42-和NO3-浓度和占PM2.5主要水溶性无机离子总浓度的50%以上.3个季节中,除冬季外,在春季和夏季,8种离子有明显的垂直方向上的沉降,夏季的沉降速率高于春季,但是春季由于大气颗粒物浓度高,沉降通量高于夏季.NO3-和SO42-垂直方向的沉降量在所有可溶性无机离子中最高.植被密度、叶面积指数、气象条件等因素对于PM2.5的沉降特征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