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0篇
  免费   198篇
  国内免费   522篇
安全科学   25篇
废物处理   50篇
环保管理   92篇
综合类   1046篇
基础理论   399篇
污染及防治   281篇
评价与监测   106篇
社会与环境   75篇
灾害及防治   16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98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93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106篇
  2011年   144篇
  2010年   122篇
  2009年   163篇
  2008年   140篇
  2007年   131篇
  2006年   149篇
  2005年   126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71.
通过液相沉积法制备了以大孔阳离子交换树脂D001为载体的纳米水合氧化铁复合材料(HFO-D001),考察了不同溶液pH值(3~7)下EDTA (0~20 mg·L-1)对HFO-D001中铁溶出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较强酸性(pH=3)条件下,HFO-D001的铁溶出量随着EDTA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在pH=5或7时,由于树脂刚性骨架的保护作用及EDTA与树脂磺酸基团之间的静电斥力,EDTA的存在几乎不会造成HFO-D001中铁的溶出.同时,考察了Cu2+、Ni2+等离子共存时EDTA对HFO-D001中Fe(Ⅲ)溶出性能影响,发现Cu2+、Ni2+等共存阳离子(0~2 mg·L-1)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 HFO-D001中Fe(Ⅲ)的溶出.  相似文献   
972.
运用因素分解方法,将影响环境污染事故频数变化的因素分解为经济规模、污染治理资金规模和风险控制技术水平,构建了环境污染事故频数变化的完全分解模型,并对我国1991~2010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环境污染事故年度间变化均值为-138起.其中,由经济规模、污染治理投资规模和风险控制技术水平所引起的频数变化分别为279起,-74起和-344起.总的看来:该时期经济规模增长对污染事故频数增加起到促进作用,但随着经济规模的增加,该效应对污染事故频数的促进作用减弱;1991~2005年污染治理投资效应有一定的随机性,对污染事故频数的增加基本起到遏制作用;风险控制技术效应对污染事故频数的增加起到遏制作用.环境污染事故频数变化是由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不同时期各因素对污染事故频数变化所发挥的效应不同.  相似文献   
973.
高浓度氨氮胁迫对纤细裸藻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刘炎  石小荣  崔益斌  李梅 《环境科学》2013,34(11):4386-4391
采用室内培养方法,通过检测纤细裸藻生长、光合色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及DNA损伤(彗星实验)研究了高浓度氨氮胁迫对纤细裸藻(Euglena gracilis)的毒性效应,以期为氨氮的水生态风险评价以及藻类污水净化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氨氮在所设定的浓度范围内抑制藻类的生长,浓度越高,抑制越明显,2 000 mg·L-1时相比对照抑制率达55.7%;叶绿素含量随氨氮浓度增加先升高后下降,蛋白质含量与叶绿素变化趋势基本吻合;抗氧化酶系统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随氨氮浓度增加而上升,2 000 mg·L-1时比对照分别增加了30.7%和49.4%,提示氨氮胁迫可诱导抗氧化酶活性增加;彗星实验中,纤细裸藻细胞DNA损伤程度随氨氮浓度增加而加重,表明高浓度氨氮具有潜在的致突变性.  相似文献   
974.
石灰石和黄铁矿-石灰石人工湿地净化河水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张菁  李睿华  李杰  胡俊松  孙茜茜 《环境科学》2013,34(9):3445-3450
利用石灰石和黄铁矿-石灰石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处理受到污染的河水,了解它们对河水中污染物,尤其是对氮和磷的去除效果,并分析这些矿物的作用,考察了水力停留时间变化对2种人工湿地污染物净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染物去除效果的最佳停留时间出现在3 d左右,COD、T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51%、70%和95%.在相同进水水质和水力负荷运行条件下,石灰石和黄铁矿-石灰石这2种人工湿地对COD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3.93%和51.66%,对NH4+-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2.13%和77.43%,对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6%和72.06%,对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0.9%和97.35%.2种人工湿地对COD的去除效果差距不大,黄铁矿-石灰石人工湿地的脱氮除磷效果优于石灰石湿地,对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不受温度影响且净化效果稳定,适宜长期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975.
改性水凝胶的制备及其对Pb2+、Cd2+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吴宁梅  李正魁 《环境科学》2013,34(6):2263-2270
采用60Co-γ射线低温辐射技术,以丙烯酸羟乙酯(HEA)和N-乙烯基甲酰胺(NVF)为共聚单体,合成了一种新型共聚物水凝胶:聚(丙烯酸羟乙酯/N-乙烯基甲酰胺)[p(HEA/NVF)],并采用三乙烯四胺(TETA)对其进行胺化改性,制得一改性水凝胶:聚(丙烯酸羟乙酯/N-乙烯基甲酰胺)-三乙烯四胺[p(H/V)-T].对制备的p(HEA/NVF)凝胶进行了SEM分析和FTIR分析,并对改性后的p(H/V)-T进行XPS分析及FTIR分析.研究了改性前后水凝胶对重金属Pb2+、Cd2+的吸附性能,改性后水凝胶对Pb2+、Cd2+的吸附动力学,以及重金属离子初始浓度、pH值等对改性凝胶吸附性能的影响,并对吸附重金属前后的水凝胶进行电子能谱分析.SEM分析表明,p(HEA/NVF)水凝胶是一种具有多孔结构的高分子材料;吸附实验结果表明,相比较p(HEA/NVF),p(H/V)-T对Pb2+的吸附量增加了700%,对Cd2+的吸附量增加了600%;p(H/V)-T对Pb2+、Cd2+的吸附量随着pH的升高而增加,吸附过程满足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并均能较好地符合Freundlich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R2>0.95);红外分析证实,HEA和NVF已成功聚合为一新型共聚物水凝胶,且多胺基团已被成功地接于共聚物水凝胶表面;XPS分析得出,改性后水凝胶p(H/V)-T对重金属Pb2+、Cd2+的吸附机制为两者之间的螯合作用.  相似文献   
976.
从1981年到2005年,国务院就环境保护工作共发布了5个重要决定,这些决定是指导我国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纲领性文件。通过对比这五个决定的背景及内容,回顾我国在应对环境问题方面的历史、现状以及新的动向,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77.
气候变化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经济学上著名的“投入-产出”分析方法,结合气候变化对工业影响的统计模型和对农业产量影响的计算机模拟系统,建立了气候变化对区域经济影响的投入-产出模型,预测了未来不同气候变化情景对经济部门国内生产总值和总产出量的影响;分析了当气候变化对工业、农业部门的生产和产品发生影响时,导致的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生产和产品的改变、部门间需求量的变化和各部门间投入产出流量的变化,为决策者提供了一些适应气候变化的相应对策,研究结果为实现气候变化情景下区域经济的平衡与协调发展,以及制定区域经济的发展规划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78.
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多的受害人开始通过民事诉讼途径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在环境污染诉讼案件数量不断増加的同时,司法和理论界对环境污染诉讼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本研究采用文本分析的方法,分析了长三角地区环境污染损害赔偿诉讼裁判文书的种类与数量、诉讼请求、裁判理由以及裁判结果,对现今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实施情况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从完善相关法律体系、实现环境损害科学评估、提升法官处理环境案件的能力、设立专门的环境审判规则与程序四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79.
结合南京地区的农业生产状况 ,采用Penman -Montieth法计算参考作物的潜在蒸散 ,建立了本地区农业耗水的物理模型 ,计算了南京地区历年的农业用水量 ,并根据实际资料对模型进行了检验 ,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 ,能够反映农业用水的实际情况。在分析该地区历年农业用水量变化及其用水现状的基础上 ,对影响农业用水量的因素和该地区的农业用水效率进行了分析和计算。南京地区农业用水量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耕地面积和各类作物播种面积的变化 ,同时也受当年气候状况的影响。南京地区多年的农业用水效率计算结果表明 ,该地区的灌溉水利用率较低。最后对该地区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980.
水生植物生物质炭去除水体中氮磷性能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刘舒蕾  彭慧君  杨佳怡  肖琳 《环境科学》2019,40(11):4980-4986
在富营养化水体的生物修复中,将产生大量的水生植物,如何进行合理的处置是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采用水生植物制得生物质炭,并通过镁改性,提高了生物质炭对水体中氮磷的吸附性能.材料性质表征结果表明,镁改性不仅在生物质炭表面形成纳米MgO片层,增加比表面积,而且引入了羟基官能团促进对铵态氮的吸附.改性生物质炭对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吸附过程均属于多层吸附,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模型.改性后生物质炭对磷的吸附机制由单层吸附变为多层扩散.改性生物质炭对硝态氮、铵态氮和磷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5. 66、62. 53和90. 92 mg·g~(-1),其中对铵态氮的吸附量是未改性生物质炭的178倍.在磷、硝态氮和铵态氮共存时,改性生物质炭对其吸附量分别增加79. 1%、67. 5%和47. 1%.本文结果表明通过生物质炭制备可以实现水生植物资源化,并可回用于水体氮磷污染的修复,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