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环保管理   20篇
综合类   7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6 毫秒
21.
利用本地风的观测资料,分析、总结了秦皇岛地区风的特点。结果表明,秦皇岛因受海陆地形的影响,风的变化具有海陆风的特征,在空间分布上,海陆风只影响到昌黎、抚宁和市区,达不到卢龙、青龙,在时间分布上,海风以昌黎(10点)出现最早,抚宁(12点)次之,市区(14点)最晚,陆风同样以昌黎(20点)出现最早,抚宁(23点)次之,市区(次日2点)最晚。同时,海陆风对秦皇岛地区气温的影响尤为明显,受海风影响,秦皇岛市的夏季不十分炎热,日最高气温比同纬度的内陆地区低很多,成为著名的避暑胜地。另外,由于夏季受海风影响较大,海风登陆带来充沛的水汽,导致7月是秦皇岛地区大雾天气全年最多的月份。  相似文献   
22.
利用2001—2010年1~12月北戴河观测站气象资料,筛选出401个样本个例,应用常规统计学方法及天气学理论,按不同分级统计分析降雨(雪)前6~8 h风向、风速及转为海风时温度变化基本数据,计算不同分级相关系数值,得出海上偏东风与降水、温度半定量化估计值。并用临近4个观测站同步资料对比分析,偏东风动态变化对岸区强降水落区具有指示意义;北戴河至内陆延伸温度梯度估计值为:夏季平均值0.6℃/10 km,冬季0.3℃/10 km;为单站精细化预报方法研究及中尺度数值模式检验提供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23.
利用秦皇岛市环境监测站和气象站数据、NCEP2.5*2.5再分析资料,对秦皇岛市2021年5月21日—23日一次臭氧污染过程的污染特征、天气形势、气象条件、与细颗粒物的关系、减排措施及管控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污染天气过程500hPa形势场为暖脊控制,地面位于低中心底部,高温高湿、持续的西南风、较长的日照时数、较高的太阳辐射、较高的静稳指数等均有利于增强光化学反应,致使臭氧浓度升高。较高的臭氧浓度,大气的氧化性增强,将促进二次细颗粒物的生成。5月21日—23日在臭氧达到峰值一段时间后,细颗粒物浓度逐渐升高,约滞后1—2小时。针对此次污染过程,5月18日7时—22日19时采取污染应对管控措施,要求强化工业企业VOCs排放管控,加强夜间NOx管控,尽量降低污染影响。此次污染为本地贡献加上风向污染传输,臭氧开始出现超标,随着大面积启动应急管控措施,减排效果明显,低于上风向曹妃甸、滦南及滦县(均在250μg/m3左右),表明本地污染管控起到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4.
根据国际流行的灾害评估模式,通过对秦皇岛市气象灾害的分布和环境状况的调查,建立风险要素和风险级别的隶属关系矩阵,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风险要素权重的排序,凭借DPS数据处理软件(DataProcessingSystem)计算权重,得到综合脆弱度指数集合,获得相关区域的气象灾害风险指数得分。  相似文献   
25.
利用2001—2010年乐亭、秦皇岛大雾监测的252个个例及Micaps3.0常规资料,分析了河北海岸带大雾的时空尺度分布特征,初步建立大雾天气概念模型。研究结果显示:2001—2010年大雾年际变化不大,2005年达到日数最少为17次,2006年达到最多为34次;大雾日具有明显的月变化,一年当中各月均有大雾出现,其中以11~12月大雾日数最多,8~9月次之,其他各月较少;南到东南风、弱的均压场、适宜的海温均有利于产生大雾天气。  相似文献   
26.
通过对秦皇岛草面、沥青表面、水泥表面和裸露地表4种表面温度观测的数据,分析了不同地表表面温度在夏季不同天气条件下温度的变化规律与差异,阐述了草地在城市气候环境调节中的作用。统计结果表明,夏季各表面温度从高到低的次序为:沥青、水泥、裸土和草面温度。在不同的地表面中,夜间基本均以草面温度最低。各表面的最低温度出现在日出前,各表面的平均最高温度出现在12~14时之间。在夏季晴朗的白天,中午各表面温度达到一日中的最高。草面的温度远低于沥青和水泥表面的温度,白天平均温度差异达到10.0℃左右。  相似文献   
27.
秦皇岛探测环境变化对气象要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秦皇岛地面气象探测环境变化对气象要素的影响,采用距平百分率和线性倾向估计及趋势系数等方法,对秦皇岛气象站(54449)新、旧站址搬迁前后1989—1998、1999—2008年各10年,与没有迁站的昌黎站做同期资料比较,结果表明:秦皇岛探测环境变化对气象要素有显著影响:年平均气温、年极端气温较迁站前显著下降,相对湿度增大,日照时数明显减少,雾日增多。指出气象要素变化除具有随时间变化的共同差异外,主要受探测环境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