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9篇
安全科学   3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81篇
综合类   67篇
基础理论   14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33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 毫秒
81.
影响洪涝灾害恢复力的因素众多且相互关联,识别和区分这些影响因素,找到因素间互相影响程度和因果关系,对于明确洪涝灾害恢复力关键因素,快速找到需要改善的因素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灾害恢复力的内涵,从自然维、社会维、经济维、技术维、管理维5个维度构建区域洪涝灾害恢复力的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应用DEMATEL方法分析区域洪涝灾害恢复力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并以巢湖流域为例凝练出适合该区域的洪涝灾害恢复力评价指标体系,结果表明,一级指标中自然维、经济维对其他因素影响最为显著,二级指标中政府财政支撑能力、土地因子、地形因子对其他影响因素的影响最大;而一级指标中经济维和社会维与其他因素关系最为密切,二级指标中政府财政支撑能力、区域经济实力、土地因子处于核心的位置。从整体影响输出上看,一级指标中原因因素共有2个,分别为自然维、经济维,且以经济维为最,二级指标中原因因素有11个,涉及五个维度,包括所有自然维中因素,并以地形因子、政府财政支撑能力、灾害政策法规为重。一级指标中结果因素有3个,分别为管理维、技术维、社会维;二级指标中共有12个,以管理维中的因素为主,相比于原因因素,通过改善结果因素可以更直接的提高区域洪涝灾害恢复力的水平。  相似文献   
82.
芜湖市区地表灰尘中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及来源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初步探讨芜湖市区地表灰尘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及主要来源,于2008年4月采集了芜湖市高新技术开发区、中心城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地表灰尘样品,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测定了9种重金属质量比.结果表明,Zn、Cd、Pb、Co、Ni、Mn、Cr、V和Cu的质量比分别为313.53 mg/kg、1.95 mg/kg、138.61 mg/kg、8.19 mg/kg、21.38 mg/kg、589.87 mg/kg、110.31 mg/kg、55.19 mg/kg和135.42 mg/kg.主要污染元素依次为Cd、Pb、Cu、Zn,其质量比超出背景值4倍以上.重金属总体上由南向北呈逐渐增加的趋势.Co、Cu、Cr和Ni具有相似的分布规律,最高值均出现在经济技术开发区;V和Mn主要富集在研究区东南角和东北角,往西逐渐下降;Zn和Pb的最高值出现在中心城区和研究区的最东北角;Cd则出现多个高污染中心,且整个研究区质量比较高,污染较为严重.空间分布及统计分析表明,芜湖市区地表灰尘中重金属主要有两个来源:1)工业排放,特征元素为Co、Ni、Cu、V、Mn;2)城市交通活动,特征元素为Zn、Cd、Cr、Pb.  相似文献   
83.
为了解淮南市不同城区居民人发中Hg分布特征和影响当地居民人体Hg富集的因素。在淮南市市区选择68名正常状态下的居民头发,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定人发中总汞含量。结果显示:淮南市市区居民人发中Hg的平均浓度为(0.390±0.173)μg·g~(-1),Hg浓度主要分布于0~0.5μg·g~(-1)较低浓度区间内,占总样品数的77.94%;市区内人发中Hg平均浓度呈现出谢家集(0.468±0.144μg·g~(-1))>潘集(0.384±0.199μg·g~(-1))>田家庵(0.377±0.176μg·g~(-1))>大通(0.373±0.116μg·g~(-1));不同性别上,当地男性头发中Hg的平均含量为(0.436±0.188)μg·g~(-1),显著高于女性的(0.343±0.146)μg·g~(-1)(P=0.021<0.05);不同年龄段内,40~60岁年龄段居民头发中Hg平均含量最高,达0.445μg·g~(-1);不同工作、生活环境上,淮南市居民头发中Hg平均含量呈现出矿区>过渡区>对照城区,其Hg平均含量分别达(0.466±0.174)、(0.380±0.167)、(0.304±0.151)μg·g~(-1),矿区居民人发中Hg含量分别高出过渡区与对照城区居民人发Hg含量达22.6%和53.3%。相比较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提出的人发中Hg的参考剂量1μg·g~(-1),淮南市城区居民人发中Hg含量较低。但是对比非矿业活动区,矿区居民人发中Hg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城区居民(P=0.0098<0.01),过渡区居民人发中Hg含量与矿区和对照城区差异性均不明显。  相似文献   
84.
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和GIS空间分析方法,分析了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类型结构齐全,类型分布差异化明显的特点,其中传统技艺类、民俗类、传统舞蹈类非遗项目挖掘保护较充分;(2)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上呈现"核心多,边缘少"的分布特征,形成以屯溪区与歙县为核心的2个高密度核心圈;(3)文化载体传承人数量在古徽州地域内相对富集,但内部存在明显的分布不均状况;传习基地(所)在空间上呈现地域分布不均衡的格局.最后,从地方文化和地理环境、政府的保护与管理、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分析了影响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的因素.  相似文献   
85.
芜湖、马鞍山城市重组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芜湖、马鞍山是安徽省长江南岸两座地域紧密相连的城市,作为皖江城市带的主要核心城市,区域经济活跃,但都存在人口少、腹地小、总量不大的特点。从行政区划的角度对两市进行合并重组,实现强强联合,建设组团式复合中心的特大型城市,与合肥一起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从而改变皖江城市带弱核牵引的模式,对整个皖江地区的开发开放、推进安徽东向发展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86.
休闲是人类社会文明的产物和表征,其本质属性是社会文化性。休闲产业是休闲的经济学投影,是与旅游业有着天然联系的产业系统,在经济、文化、社会发展中的地位逐步提高。中等旅游城市是促进区域发展的重要力量,但其发展存在普遍性的制约因素。休闲产业则为其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指明了一个方向。结合实证分析了中等旅游城市发展休闲产业的若干思路。  相似文献   
87.
88.
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和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是两大重要国家级战略.首先对轴—辐理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分析了轴—辐网络的结构及其优劣势.其次,设计了物流中心性指数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皖江城市带的9个地级城市进行物流节点等级划分,根据分析结果的总得分和区位特征确定合肥、芜湖、安庆3个一级物流节点,形成轴三角.分析了各级物流节点间的干线及支线物流通道,构建了皖江城市带轴—辐物流网络空间.  相似文献   
89.
随着我国旅行社数量的增多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集团化战略已成为数量众多的中小型旅行社持续发展和提升自身竞争力的趋势性选择.在对国内旅行社的经营现状和集团化发展态势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旅行社集团化的构建和增长方式,并对我国旅行社企业环境进行了分析,对处于不同环境的旅行社提出了与之相对应的集团化战略模式.  相似文献   
90.
巢湖位于合肥市的上风向,是该市的通风口。在东南风的帮助下,为合肥市输送了大量水汽,并与合肥市形成了一个热量循环系统,使该市的生态呈现出一定的局域特性。总结了巢湖对合肥市的生态调节作用,合肥市在其发展成长过程中对巢湖生态产生的巨大影响,提出合肥市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兼顾巢湖的生态作用,以促进该市经济与生态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