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15篇
废物处理   12篇
环保管理   7篇
综合类   49篇
基础理论   15篇
污染及防治   17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李小兵 《安全》2019,40(9):83-87,6
事故致因理论是企业安全管理工作首要研究的理论问题,是所有安全具体工作背后的理论依据。本文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安全管理体系—HSE管理体系为样本,探讨了基于风险管理思想下的石油企业事故成因问题,并得出相对完善的石油企业事故致因模型,可对其它石油企业或其它工贸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2.
介绍了盖板的弯曲工艺 ,对普遍存在的钛合金难成形这一科研难题进行了分析 ,并实施了改进措施 ,对同类材料的成形加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3.
以可溶性淀粉为原料,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A)为交联剂,通过反相悬浮聚合得到淀粉微球作为吸附载体,研究了pH、吸附时间、温度对其苯酚吸附性能的影响,以及淀粉微球吸附苯酚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特性,并利用扫描电镜仪、红外光谱仪对淀粉微球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淀粉微球粒度分布均匀,表面粗糙多孔,具有相当大的孔容积和比表面积,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在20℃、pH为5.3时,吸附30 min后,淀粉微球对苯酚的吸附容量达到饱和,最大吸附量为18.71 mg/g;采用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能更好地描述淀粉微球对苯酚的吸附行为,淀粉微球对苯酚的吸附是以化学吸附为主控步骤的作用过程,淀粉微球对苯酚的吸附主要是通过氢键作用来完成的。  相似文献   
104.
聚合氯化铁的制备及其混凝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钢管厂盐酸酸洗废液为原料制备聚合氯化铁(PFC)。实验结果表明,当n(Fe)为2.5mol/L、碱化度为1.0、反应温度为35℃、PFC加入量为100mg/L时,对高岭土模拟水样的浊度去除率为93.0%,色度为4倍。采用纳米激光粒度仪测得PFC在稀溶液中的粒径呈正态分布,表明其为非聚集形态。当混凝剂加入量为75mg/L时,与聚合氯化铝、聚合硫酸铁、三氯化铁相比,PFC的处理效果最好,对高岭土模拟水样的浊度去除率为80.2%。皮革涂饰废水实验表明,PFC加入量为500mg/L时,废水COD去除率为79.6%,色度去除率为92.4%,SS去除率为94.5%。  相似文献   
105.
采用混凝-催化氧化-水解酸化-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高浓度难降解分散染料废水.比较分析了O_3、UV/TiO_2/O_3,UV/O_3/H_2O_23种高级氧化法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UV/TiO_2/O_3对废水COD和色度有较高的去除率.可明显改善废水的可生化性,废水的BOD_5/COD由0.05~0.07升高至0.42~0.46.在混凝沉淀单元HRT为1.5 h.催化氧化单元(UV/TiO_2/O_3)HRT为3.0 h,水解酸化HRT为10.0 h,生物接触氧化HRT为10.0 h的最佳条件下,该组合工艺对废水COD和色度总的去除率分别可达95.0%、99.5%.  相似文献   
106.
为了实行对环境污染的远程智能检测,提出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环境污染检测与控制系统设计方法,采用无线传感组网技术进行智能环境污染检测系统物联网设计,实现对环境污染信息采样,采集的环境污染数据主要有水污染数据、土壤污染数据和大气污染数据等。将数据输入的集成控制单元中,通过上位机进行远程传输控制,采用TMS320VC5409A智能处理DSP芯片作为集成控制芯片进行控制系统硬件设计,环境污染检测与控制系统硬件模块分为物联网传感模块、AD模块、上位机通信模块和数据输出接口模块等。在嵌入式Linux内核中实现环境污染检测程序加载,实现污染检测和优化控制。测试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进行环境污染检测与控制的智能性较好,准确度较高,实时性较好,总体性能较优。  相似文献   
107.
环境持久性自由基(EPFRs)是相对传统短寿命自由基提出的一种半衰期较长的新型环境风险物质,可将O2分子转化为活性氧物质,从而危害人体健康.为研究2018年西安市大气PM2.5中EPFRs的种类、浓度及其来源,本文利用电子顺磁共振波谱方法对2018全年的大气PM2.5样品进行EPFRs分析.结果表明:2018年西安市PM2.5中EPFRs年平均大气浓度为2.16×1014spins/m3,范围为6.27×1012~1.07×1015spins/m3,呈现冬季>秋季>夏季>春季的季节变化特征.按照EPFRs年平均浓度计算出西安市民每人每天吸入体内EPFRs的量相当于7支香烟,而在冬季雾霾天气高达35支香烟.西安市PM2.5中EPFRs的年平均g因子为(2.0034±0.0002),说明其可能主要是以碳为中心的自由基.相关性结果发现EPFRs与SO2和NO2显著相关,说明煤炭燃烧源和交通源可能是西安市PM2.5中EPFRs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108.
为了探明自然光和紫外光(UV)对二级处理出水中溶解性有机物(DOM)及其毒性效应的削减特性,研究了在自然光和UV两种不同光源的辐照条件下,二级处理出水中DOM的光谱特性、遗传毒性和植物毒性变化,阐明了毒性效应变化的成因.结果表明:相比于自然光照,UV辐照可以明显降低二级处理出水的UV254,并达到21%矿化.自然光和UV均可降低二级处理出水中有色溶解性有机物(CDOM),但去除的组分有所差异.同时,自然光照与UV辐照均可降低二级处理出水的遗传毒性,其削减率分别达到92%和61%.遗传毒性的变化与CDOM荧光强度变化有显著相关性.UV辐照可降低二级处理出水的植物毒性,削减率达到81%,而自然光照对二级处理出水植物毒性的削减率仅为19%,削减效果较差.利用UPLC-MS检测二级出水中的除草剂,发现植物毒性削减的差异主要是由于自然光照下二级处理出水中的阿特拉津降解缓慢,表观降解速率常数为0.0033h-1;但是UV辐照下二级处理出水中的阿特拉津可快速降解,其表观速率常数为0.2225h-1.这为污水厂排放水毒性效应控制及生态安全保障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9.
在分析公路建设项目传统管理模式不足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公路建设工程实际情况,从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与国际管理体制接轨和公路建设项目公益性属性3方面阐述公路建设项目推行"代建制"管理模式的必要性。针对"代建制"管理模式在我国公路建设中存在缺乏法律法规的保障、缺乏职能定位依据、"代建制"机制不完善以及代建方管理水平较低等问题,提出从转变观念、完善法制建设、加强代建单位自我完善3个方面采取措施,推行和完善公路建设项目"代建制"管理模式,从而实现公路建设项目"质量、费用、进度和安全"目标的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10.
以陕西花园土为供试土样,采用室内模拟实验,在土壤中加入一定量的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研究不同数均相对分子质量的PBS(Mn分别为3.46×103、8.13×103、1.60×104、3.50×104)对土壤呼吸强度,微生物(细菌(bacteria)、真菌(fungi)、放线菌(actinomycetes))数量的影响,以此来探讨PBS降解产物对土壤微生物生理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相对分子质量为3.46×103和8.13×103的PBS在其质量分数较低时有利于土壤呼吸强度的增加,有利于细菌的生长,最大增长幅度达到40%,在其质量分数较高时有利于真菌生长,最大增长幅度达到500%。②相对分子质量为1.60×104和3.00×104的PBS随着PBS质量分数的升高,对土壤呼吸强度和微生物数量的促进作用相应增加,对土壤呼吸强度的提高幅度最大达11.6%,对真菌的提高幅度达17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