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5篇
安全科学   4篇
综合类   74篇
基础理论   44篇
污染及防治   17篇
社会与环境   4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2004年8月底到9月初的调查结果,对长江以北沿海滩涂大米草属植物中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在采样中共发现大型底栖动物20种,其中以甲壳类和软体动物占优势,分别为8种和7种,占40%和35%,环节动物为4种,其他的1种,其中以绯泥沼螺分布最为广泛。在种类数和多样性方面:日照最高分别为9种和2.03;最低的是塘沽,分别为2种和1.00。在密度方面:崇明东滩最高为607个·m-2;最低的是丹东鸭绿江口75个·m-2;生物量最高的是盐城射阳为92.5g·m-2,最低的是塘沽为8.1g·m-2。最北的丹东和塘沽在各指标上都是最低的。通过聚类可以发现生境相似的2组丹东与塘沽,潍坊与日照。环境因素如污染及气候的不同也导致地表动物群落组成的差别。日照底栖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数最高,这与当地环境地质量较高有关。  相似文献   
2.
城镇化快速发展导致大量污水污泥(Sewage Sludge, SS)和餐厨垃圾(Food Waste, FW)等有机固废的排放和产生。将微生物电解池(Microbial Electrolysis Cell, MEC)引入到厌氧消化(Anerobic Digestion, AD)过程可实现其高效的甲烷转化。本研究探究了间歇通电和电极反转对MEC-连续搅拌式反应器(Continuous Stirred Tank Reactor, CSTR)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2 V的外加电压和15 d的污泥停留时间(Sludge Retention Time, SRT)的条件下,MEC-CSTR运行良好,甲烷产率达到(741.9±99.2) mL/L-reactor/d。短暂断电(2 d)未对系统各项性能造成不良影响,而过长断电(7 d)则会降低反应器的有机物水解效果和甲烷产量;同时,连续电极反转会引起甲烷产量((541.7±32.0) mL/L-reactor/d)的下降;然而,无论间歇通电亦或电极反转均未对消化液的理化性质和系统稳定性造成不良影响。本研究...  相似文献   
3.
彭霞  佘倩楠  龙凌波  刘敏  徐茜  魏宁  周陶冶 《环境科学》2017,38(11):4454-4462
黑碳(BC)是大气污染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空气质量与人类生活健康产生重要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移动样带手段开展上海市近地面BC浓度监测,分析其基本统计特征和空间分异性.在此基础上,利用土地利用回归模型(LUR),探讨人口密度、经济产值和交通道路网密度等因素对上海市近地面BC浓度空间分异的影响.结果表明上海市近地面BC平均浓度为(9.86±8.68)μg·m~(-3),空间差异明显,郊区[(10.47±2.04)μg·m~(-3)]比市中心地区[(7.93±2.79)μg·m~(-3)]高32.03%(2.54μg·m~(-3)).气象要素(风速和相对湿度)和交通道路变量(路网长度、省道距离、高速距离等)显著影响上海市近地面BC浓度(r为0.5~0.7,P0.01).基于气象和交通道路变量的LUR模型能较好模拟上海近地面BC浓度(调整后R2为0.62~0.75,交叉验证R2为0.54~0.69,RMSE为0.15~0.20μg·m~(-3)),其中100 m和5 km缓冲距离的LUR模型相对较优,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上海市近地面BC浓度主要受气象要素和交通源的影响.本研究有利于加深对上海市BC浓度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的客观认识,可为模拟和预测BC对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响应机制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回流对陈垃圾反应器处理老年渗滤液污染物的影响,构建了回流的陈垃圾生物反应器,试验了不同温度、负荷和回流比条件下反应器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较低水力负荷12.8~25.5 L/(d.m2)的情况下,陈垃圾反应器对NH3-N、BOD5和COD等污染物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0%、95%和70%以上。在不同温度下提高水力负荷,回流会抑制氨氮和COD的去除,但可显著提高TN的去除率,表明回流可作为提高老年渗滤液TN去除率的途径之一。利用氮同位素示踪技术发现反应器中有Anammox脱氮途径存在。但是可利用碳源的缺乏仍是提高老年渗滤液脱氮效率的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5.
崇明岛生态风险源分析及其防范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年)中提出了要将崇明岛建成生态岛的发展目标,而保障崇明岛的生态安全,规避生态风险是实现这一目标以及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崇明岛地处长江的河口和经济最发达的长江三角洲,而且东邻东海,地理位置十分特殊,区域生态风险来源十分复杂。因此,深入分析崇明岛的生态风险源类型、来源和特征,是进一步开展生态风险评价和正确制定风险防范对策的基础。通过对崇明历史资料的分析和现状的评价,辨识出26种生态风险源,这些风险源按性质分可分为自然风险源和人为风险源两类,按来源分可分为来自流域、来自周边区域、来自海洋和来自岛屿内部4类;通过对风险源的发生概率、强度分析结果,结合各风险源的特点,筛选出咸水入侵、台风、暴雨、风暴潮、生物入侵为崇明岛的主要风险源,并分析了其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和危害。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风险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6.
作为上海境内最大的天然淡水湖泊以及黄浦江上游重要的水源保护地,淀山湖的水质状况对上海市饮用水水源安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运用生物治理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手段,在淀山湖大朱厍港实施了净化人湖水质的生态工程试验。研究表明工程示范区域存在风浪大、水位较深、水流较急等特点,是水生植被尤其是沉水植物恢复的重要限制因素。通过选择...  相似文献   
7.
以著名钢铁企业上海宝钢为例,基于厂区植被调查、航片数字化解释、优势种生物量测定及模型建立,对宝钢厂区植被碳储量和固碳能力进行估算,并通过碳税法对其固碳效益进行评价,以期为城市工业区绿地群落配置和绿化树种选择、企业绿化建设的费用效益分析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结果表明:宝钢厂区植被总碳储量为3992.99~4736.17 t,固碳效益为13507.33~16185.85万元;平均碳密度为45.82~53.27 t/hm2,固碳能力为5.91~6.87t/(hm2.a),高于上海城市森林平均值,但小于中国森林平均值,一定程度上受平均胸径、郁闭度及群落密度等因素影响。厂区在进行绿化建设时,应考虑选择防污且固碳能力强的植物,构建防污固碳兼有型群落,发挥植被的多元功能。  相似文献   
8.
对酸碱-微波耦合预处理后不同EPS组分在污泥厌氧消化行为中扮演的角色进行研究,通过产甲烷潜能实验评价其甲烷转化性能。结果表明:酸碱-微波耦合预处理通过溶出胞内有机物和改变EPS的分布来影响污泥产甲烷行为。甲烷累积产量最优预处理条件为pH=10,微波500 W,预处理时间120 s。此时,预处理后溶解型胞外聚合物(S-EPS)中的溶解性化学需氧量(SCOD)浓度达到11460 mg/L,是对照组浓度的184.5%,累积甲烷产量为89.08 mL/g,较对照组增加59.9%。碱处理(pH=10和12)时,S-EPS对累积甲烷产量的贡献率分别达到了16.6%和30.4%,远高于松散结合型胞外聚合物(LB-EPS)与紧密结合型胞外聚合物(TB-EPS)。在48 d的厌氧消化过程中,S-EPS对产甲烷的贡献率在1~4 d内快速升高,随后缓慢持续下降。因此,酸碱-微波耦合预处理通过强化污泥S-EPS中的多糖、蛋白质等有机质的溶出,促进污泥甲烷化。  相似文献   
9.
随着抗生素及其抗菌产品的广泛应用,自然和人工环境中的抗生素残留带来的危害引起人们关注.本文基于最新文献,综述了国内外抗生素及其抗性基因的污染水平和来源、它们之间的关系和传播机理以及这类污染物的降解和去除技术.现有研究表明,抗生素及其抗性基因的污染已遍布水、土壤、大气等介质,而在以污水处理厂和固废填埋场为代表的人工环境中,其污染水平更高.抗生素残留诱导产生抗性基因,其在环境中传播扩散与水平基因转移(Horizontal Gene Transfer,HGT)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有关.抗生素和抗性基因在环境中自然降解过程受基质类型、光照、温度和微生物种群等因素的影响,其中光照是影响其降解的重要因子;而在人工处理系统中,紫外消毒和生化降解对抗生素及其抗性基因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但并非全部有效.建议今后加强对特定环境中抗生素和抗生素抗性基因的扩散规律和高效降解去除等方面的机理和工艺研究,进而有效控制其环境含量,降低其污染水平.  相似文献   
10.
对苏州河和黄浦江两条河流7个样点着生藻类进行了1年的动态研究,比较分析了2条河流着生藻类种类、数量、密度、多样性指数和优势种的变化情况,并且采用Palmer提出的20属耐受污染藻类的污染指数值求出水体的总污染指数。分析结果表明,苏州河和黄浦江的着生藻类主要为硅藻,各月各样点藻类的总污染指数分别为29、32,水质状况均是重度有机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