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安全科学   3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17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翁娜  徐峰 《装备环境工程》2014,11(2):106-111
目的研究某核电厂换料水池底部密封结构中密封元件的性能。方法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采用超弹单元建立换料水池底部密封结构密封元件的二维轴对称模型,并运用接触单元模拟密封接触界面进行计算分析。结果经计算得到换料水池底部密封结构密封元件的预紧力-变形量曲线。结论计算结果为分析换料水池底部密封结构密封试验的泄漏原因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为工程中密封元件预紧力的确定提供了较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Visual Modflow与Fluidyn-Pollusol都是用于核电厂地下水数值模拟的软件,本文从两个软件的模型原理,模型的离散形式,网格划分以及软件性能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指出两软件具有的异同点,供研究者根据自己的需求选取不同的软件进行模拟分析。  相似文献   
3.
为深入研究大型自然通风冷却塔及其湿热羽对内陆核电厂气载流出物扩散影响,应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STAR-CCM+提供的k-ε湍流模型模拟了单一冷却塔的运行和停机对不同位置、不同释放高度污染物扩散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释放高度为10m,释放点位于停机冷却塔迎风侧时,释放点下风向的地面轴线弥散因子相比于没有冷却塔时普遍降低1/3~1/2.当释放高度为75m,冷却塔运行时,若释放点位于冷却塔迎风侧时,轴线弥散因子相比于没有冷却塔时普遍增大1~2倍;若释放点位于冷却塔背风侧,则相比于没有冷却塔时普遍降低约1/2.当冷却塔停机时,无论75m高度释放点位于迎风侧还是背风侧,其轴线弥散因子均高于没有冷却塔时.当迎风侧释放高度达到150m时,在释放点下风向约800m的范围内,冷却塔湿热羽使得轴线弥散因子显著增大,但到了800m范围以外,冷却塔湿热羽使得轴线弥散因子减小.  相似文献   
4.
利用量子化学方法,研究了4-溴苯甲醚水热脱溴降解反应机理,并在不同温度和添加剂工况下进行4-溴苯甲醚的水热反应实验研究,对模型的可行性进行验证。模拟结果表明:H+亲电取代反应能垒低于OH-亲核反应,反应更易发生;与[Fe(H2O)6]2+相比,[Fe(H2O)6]3+与苯甲醚自由基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能垒较低,反应更易发生。实验结果表明:4-溴苯甲醚的水热降解过程是脱溴加氢的过程;水热条件下升高温度,可以较大地提高4-溴苯甲醚的降解率,当反应温度由220℃升高至290℃时,所有工况下4-溴苯甲醚的降解率均提高了30%以上;铁盐(特别是混合铁盐)的加入对4-溴苯甲醚的水热降解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290℃的工况下,添加混合铁盐时4-溴苯甲醚的降解率从无添加剂时的83.86%提高到了98.25%。实验和模拟均表明添加铁盐时的水热反应速率常数要大于不添加铁盐时的水热反应速率常数。通过实验与模拟计算结果的比较,发现H+亲电取代机理模型可以较好地解释无添加剂时4-溴苯甲醚的水热脱溴机理;水合铁离子氧化还原作用机理模型可以较好的解释铁盐作用下4-溴苯甲醚的水热脱溴机理。  相似文献   
5.
太原煤化工区有毒气体泄漏环境风险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太原煤化工区氯气、氨气和光气这3种泄漏风险最高的有毒气体的事故条件,采用非定常的CALPUFF大气扩散模式进行了一整年的事故扩散模拟.获得逐时次事故扩散浓度场并分析3种污染物泄漏的全年平均风险及各季变化.结果定量描述了氯气、氨气和光气的致死浓度、中毒浓度和刺激浓度的全年及各季平均风险范围,并分析了不同有毒气体风险范围的差异及四季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王芳 《安全》2012,33(10):35-38
正随着科技的发展,企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生产过程和储存场所需要的危险物质越来越多,造成的潜在危险也越来越大。历史上曾多次发生特别重大事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如1993年8月5日,我国深圳市安贸危险物品储运公司清水河化学危险品仓库发生特大爆炸事故,造成15人死亡;2005年11月13  相似文献   
7.
考虑管线震害发生的随机性,利用管线在地震作用下反应的二阶矩特征信息,采用带渗漏管网抗震可靠性分析的一次二阶矩方法,以华中地区某市主干供水管网为例,进行了基本烈度条件下的可靠度分析,结果表明,在低、中烈度条件下,供水管网中各节点均处于可靠状态;在高烈度条件下,节点主要处于可靠状态,局部处于严重不可靠、甚至出现断水状态。进一步地,基于微粒群优化算法,以管网年费用折算值为优化目标、管网拓扑结构与管径为优化参数、管网节点可靠度为约束条件,建立了新的供水管网抗震设计优化模型,并将供水管网所在区域的道路信息引入管网优化设计中,提出了管网拓扑的自动生成策略,从而形成了城市供水管网系统智能化抗震设计方法。数值算例表明,基于可靠度的抗震优化设计方法为风险-投资之间的合理均衡提供了理论基础,决策者可以据此选择所期望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8.
王茹静 《四川环境》2014,(1):119-123
大多数内陆核电厂将采用大型自然通风冷却塔作为其二次循环冷却方式,本文基于美国核管会推荐的SACTI程序,给出了该模型的基本原理和框架结构,并以江西彭泽核电厂为例,采用该程序预测分析了该核电厂大型自然通风冷却塔所造成的雾羽和太阳辐射损失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了不同环境风速、相对湿度条件下对冷却塔造成的太阳辐射损失的影响。SACTI模型可以根据厂址逐时气象观测数据,较好地计算可见雾羽的长度、抬升高度和太阳辐射损失,其结果可以作为冷却塔环境影响评价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作物秸秆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室内模拟实验研究了大麦、水稻和小麦3种作物秸秆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的抑制作用,并计算了不同秸秆的抑制率和抑制中浓度(EC50)。研究结果表明,大麦秸秆、水稻秸秆和小麦秸秆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且随着培养时间和秸秆投加量的增加,抑制作用提高。处理96 h后大麦和水稻秸秆处理下的铜绿微囊藻几乎全部死亡,表明本研究所用不同作物秸秆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有显著的抑制效果。研究结果还表明,大麦、水稻和小麦秸秆对铜绿微囊藻的72 h-EC50由大到小依次是大麦>水稻>小麦,分别为248、334和1 943 mg/L,表明不同植物的秸秆对藻类的影响作用不同。分析3种秸秆抑制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原因可能是3种植物秸秆在好氧的条件下可以分解产生多种具有抑藻作用化学物质,如有机酸、含甲基的酚类物质、醇类和酮类物质等,这些物质通过化感作用抑制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尤以大麦秸秆作用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载荷大小、加载方式和冷变形对材料裂纹萌生行为的影响规律.方法 采用多轴多试样加载装置,在线测量冷变形316L和308L不锈钢在模拟反应堆高温高压水环境中恒载荷和慢应变速率拉伸状态下的应力腐蚀裂纹萌生行为.结果 加载载荷低于屈服强度时,两种不锈钢均因具有较强的抗点蚀和晶界氧化性能而不易萌生裂纹.高于屈服强度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