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0篇
安全科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试验研究酸性媒介黄GG染料在厌氧、好氧条件下的生物降解机理、降解能力及共代谢降解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厌氧菌能够通过葡萄糖共代谢作用很快降解酸性媒介黄GG;而好氧条件下经驯化活性污泥不能降解酸性媒介黄GG,经过较长时间驯化活性污泥能降解酸性媒介黄GG,但降解效果很差.葡萄糖浓度的升高对提高酸性媒介黄GG厌氧生物降解率有利,当葡萄糖浓度为2000 mg/L时,40mg/L酸性媒介黄GG的12和60 h厌氧生物降解率分别达到81.5%和93.5%.酸性媒介黄GG浓度对厌氧菌的生物降解能力也有影响.当葡萄糖浓度为2000 mg/L,酸性媒介黄GG(浓度为20~100 mg/L)的厌氧降解率最好,降解效率达到了94%,说明厌氧菌对酸性媒介黄GG的降解能力较好.  相似文献   
2.
智能化控制SBBR处理不同C/N城市污水脱氮除磷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自主研发的智能化控制系统,以智能化控制的运行方式使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SBBR)形成交替运行的好氧-缺氧环境,对不同C/N人工模拟城市污水进行了脱氮磷实验研究.该实验中控制反应器内水温为25℃±1℃,曝气量为150 L/h,进水COD浓度为300 mg/L、TP浓度为5 mg/L,以TN浓度为30、60、90 mg...  相似文献   
3.
对松花江全流域14个监测断面的16种美国环保局优先控制的多环芳烃(PAHs)的主要来源及其贡献率应用主成分因子分析-多元线性回归模型(PCA-MLR)进行了来源解析。结果表明:松花江全流域为化石和石油燃料的复合PAHs污染,水体环境中PAHs首要污染源为化石燃料燃烧和交通污染,合计贡献率为63.1%,第二大污染源为工业和民用燃煤污染,合计贡献率为36.9%,沿江的石化、石油基地、大型焦化厂、电厂都是PAHs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4.
5.
棉浆粕蒸煮黑液处理工程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棉浆行业碱法蒸煮黑液是当前废水治理中的难题之一。本文介绍采用酸析气浮 +A O法 +混凝工艺处理棉浆黑液的工程实例。工程运行结果表明 :该工艺对CODCr和色度的去除率可达 98%以上 ,出水水质达到排放标准 ,并且处理效果稳定  相似文献   
6.
煤矿开采过程中的矿坑排水对地下水流场和地下水资源利用具有强烈影响.本文通过建立平面二维地下水渗流模型,模拟煤矿开采后地下水流场的变化.模型识别校验后,对煤矿开采后地下水流场的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表明,随着采煤范围扩大,矿坑排水量增加,地下水循环途径被改变,充水含水层被疏干,导致泉水断流.  相似文献   
7.
碱处理对玉米秸秆纤维素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介绍了在高固含率条件下氢氧化钠(NaOH)和氢氧化钙(Ca(OH))2堆沤处理对玉米秸纤维素结构的影响。分别用2.5%、5%和7.5%(ρ)的NaOH和Ca(OH)2将玉米秸在常温下堆沤处理3 d后,提取其纤维素,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衍射光谱(XRD)对比研究了处理前后纤维素的结构和结晶度的变化。结果表明碱堆沤处理使玉米秸秆中纤维素的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部分分子间氢键断裂,部分酯键消失,随着碱用量的增加,纤维素结构被破坏的程度越大;纤维素的晶体类型与002面微晶位置虽然没有改变,但是纤维素的结晶度与002面微晶尺寸增大。这些变化表明碱处理能提高玉米秸秆纤维素的可及度和反应性,从而改善厌氧消化性能。其中NaOH较Ca(OH)2表现出更好的纤维素润胀能力和反应性,在处理秸秆提高其厌氧消化产甲烷性能上具有更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8.
源头农业区不同类型水塘中水体沉积物磷吸附容量   总被引:20,自引:7,他引:13  
付强  尹澄清  马允 《环境科学》2005,26(4):70-76
湖泊和湿地沉积物性质受到其所在流域土地利用的显著影响.本实验以一个源头小流域的水塘系统为例,研究了位于不同土地利用中的水塘沉积物磷吸附特征.由于水塘分散于不同土地利用中,接收来自于不同土地利用的径流和土壤颗粒,水塘系统提供了研究磷吸附性质的极好范例.研究表明:水塘沉积物具有强的磷吸附容量.吸附最大值(Smax)为228~974mg·kg-1,平衡浓度(EPC0)为0.004~0.032mg·L-1,平均饱和度(DPS)仅为9.5%.水塘周围土地利用明显影响沉积物物理化学性质和吸附性质.对于Smax,周围土地利用为林地的山塘最大,而周围土地利用为村庄的村塘最小,其顺序为山塘>旱塘>田塘>河塘>村塘.对于EPCO则正好相反,山塘<旱塘<田塘<河塘<村塘.分析表明,草酸浸提态铁(Feox)同磷吸附最大值Smax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r2=0.85,p<0.001),而KCl浸提态磷(KCl-P)同平衡浓度EPCO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r2=0.83,p<0.001).多重回归分析表明草酸浸提态铁(Feox)和KCl浸提态磷(KCl-P)是控制水塘沉积物磷吸附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9.
污染河流中Cr(Ⅵ)对浅层地下水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研究污染河流中Cr(Ⅵ)对浅层地下水的影响,选用3种天然砂土作为渗透介质进行室内试验,以生活污水模拟污染河水,发现铬在粗砂中第13d发生穿透,此后粗砂对铬的去除率为77%~99%;2种中砂对铬的去除率始终大于91%和96%,铬很难进入地下水.凉水河野外试验表明,凉水河沿岸的1#、2#、3#采样点和煤厂井中Cr(Ⅵ)浓度均不大于地下水中Cr(Ⅵ)的背景浓度,凉水河中的Cr(Ⅵ)对地下水影响较小.还原和沉淀反应是Cr(Ⅵ)去除的主要机理,由于长期污染河流下部渗透介质始终处于厌氧环境,其中富含还原性物质,Cr(Ⅵ)可以通过沉淀反应大部分得以去除,本次试验研究表明污染河流不是地下水铬污染的来源.  相似文献   
10.
酸性媒介黑T与派拉丁兰RRN的厌氧生物降解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在葡萄糖作为共代谢基质时酸性媒介黑T,派拉丁兰RRN的降解情况.结果表明,在厌氧微生物的作用下,酸性媒介黑T、派拉丁兰RRN还原氮氮双键效果较好,酸性媒介黑T、派拉丁兰RRN的厌氧降解都符合零级动力学方程.其反应速率常数K分别为0.2238mg/(h·L)和0.2652mg/(h·L);半衰期分别为34h和35h,在同样条件下派拉丁兰RRN的厌氧降解比酸性媒介黑T降解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