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安全科学   7篇
综合类   28篇
基础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乙醇是一种良好的吸收载体,且可作为碳源再利用,经济无污染。该文采用甲硫醇作为难溶于水致臭代表物质,采用乙醇作为吸收剂,考察乙醇溶液对甲硫醇的吸收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当乙醇与水配比为1∶5时,吸收液对甲硫醇的去除效果较好,可达到80%。依据物理吸收原理,探讨了乙醇吸收甲硫醇传质动力学,推导了甲硫醇去除率的数学计算公式,基于试验结果拟合得到了动力学参数及去除率公式中的系数。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水环境质量总体持续改善,对生态环境的重视也越来越高,很多城市已经建设雨水调蓄池,从而截留初雨中的污染物,本文就蓄水池的功能和在城市排水系统中的应用做简要的分析探讨,并进一步的分析了其运行模式,希望通过本文,能够给相关工作者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3.
为了节约能源以及保护环境,市政给排水工程进行了给排水系统中的节能节水设计。节能给排水的设计是目前建筑行业内比较倡导的理念。本文对市政给排水工程设计中节能给排水的应用进行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4.
基于电磁波加载污泥的生物效应和溶出效应,将A2O系统的回流污泥进行电磁波加载,以期从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角度考察其对系统中厌氧池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电磁波加载回流污泥后,污泥絮体分解,细胞破壁;回流污泥中C、N、P的溶出效应显著.与加载前对比,厌氧池中TP富集效果更明显,富集率由122.9%增至152.2%;TN、COD去除率分别由7.3%、58.8%上升为32.1%和65.4%.MiSeq焦磷酸测序分析表明,回流污泥经电磁波加载后,厌氧池微生物群落的丰度增加,但其微生物多样性降低.碳源得到补充,厌氧池中微生物的代谢活性明显提高,活菌数量增加.厌氧池中富集了Zoogloea、Tolumonas、Dechloromonas等菌属.  相似文献   
5.
6.
通过吸附实验考察连续流间歇生物反应器(CIBR)中污泥对有机物的吸附效果及吸附类型,分析好氧、缺氧和厌氧环境对污泥吸附有机物能力的影响,进而探讨污泥的吸附能力在CIBR实现有机物高效去除中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污泥对有机物的吸附主要是物理吸附.好氧/缺氧/厌氧环境对活性污泥及其灭活污泥吸附有机物能力影响不大,各环境下平均吸附率分别达到54.09%和48.62%.污泥良好的吸附能力及其先吸附后生物降解的特性,保证了CIBR混合液中COD值始终低于30 mg/L.  相似文献   
7.
8.
市政污泥厌氧发酵产挥发性脂肪酸(VFAs)强化城市污水脱氮除磷是污泥处理、处置的有效方式之一,实现了污水处理行业“以废治废”的目的。水解环节是污泥发酵产酸的限制性步骤,对污泥进行预处理提高污泥水解效率是解决污泥发酵产酸产率和产量低的有效途径之一。目前报道的污泥预处理方法众多,改善发酵过程的机理和效果不尽相同。总结和对比分析了目前常见的促进污泥发酵产VFAs的预处理工艺,阐述了各预处理工艺的原理、特性和应用效果,对比分析了其经济成本,综合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污泥发酵产酸工程方案设计和优选提供文献借鉴。  相似文献   
9.
采用两级膨胀颗粒污泥床(EGSB)反应器在微氧条件下处理焦化废水,分别考察了一级和二级EGSB反应器(EGSBⅠ和EGSBⅡ)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系统能够高效去除COD和NH3-N,EGSBⅠ主要用于去除COD,EGSBⅡ主要用于去除NH3-N。总水力停留时间(HRT)为24 h(EGSBⅠ12 h+EGSBⅡ12 h),系统对952 mg/L的COD、41.3 mg/L的NH3-N、34.55 mg/L的挥发酚、295.8 mg/L的硫氰化物和0.89 mg/L的氰化物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8.1%、81.3%、100%、98.1%和89.9%。出水COD、NH3-N、挥发酚、硫氰化物和氰化物的平均浓度分别为208、7.7、0、5.7和0.09 mg/L。出水NH3-N、挥发酚和氰化物浓度均低于《炼焦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6171-2012)的直接排放限值。  相似文献   
10.
采用2450MHz电磁波进行污泥脱水,研究电磁波加载过程中污泥温度变化对于剩余污泥性质和溶出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经电磁波加载后,污泥的容积指数(SVI)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在温度为80℃时由原泥的130.73mL/g降至最低值95.25mL/g,污泥沉降性能得到改善;经电磁波加载后,污泥离心含水率也随着温度的升高持续降低,最低降到80℃时的93.52%;污泥的毛细吸水时间(CST)在60℃时由原泥的29.4s降至最低值23.2s,污泥比阻(SRF)始终高于初始值,说明电磁波的加载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剩余污泥的离心脱水和板框压滤脱水效果,但不利于剩余污泥的真空抽滤.在电磁波加载过程中,检测污泥胞外聚合物(EPS)及上清液中可溶性化学需氧量(SCOD)的含量,发现污泥温度升高有利于污泥胞内物质的溶出.在80℃时,污泥上清液中SCOD含量由初始的124.1mg/L增大到883.4mg/L;同时也发现,温度高于60℃后,污泥中微生物细胞破壁更明显,污泥EPS含量随之发生变化,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