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3篇
安全科学   3篇
综合类   72篇
基础理论   32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1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东海区带鱼伏季休渔效果及其资源的合理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2002-2003年东海区带鱼年龄鉴定资料,并引用以往的带鱼渔业生物学研究结果,作为估算带鱼死亡系数和建立动态综合模型所需的有关参数值估算的依据,从而运用Ricker动态综合模型分析了在现行渔业条件下东海区带鱼伏季休渔效果和带鱼资源利用状况以及变更渔业利用情况对带鱼渔业所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现行渔业下(tc=0.5a,F=2.61/a),东海区实施3个月的伏季休渔制度能使年平均资源量增加87%,年产量增加29%,渔获平均体重增加42%;带鱼资源的利用虽处于捕捞过度状态之中,但尚能承受较大的捕捞压力,资源结构利用不合理之处是捕捞大量的幼鱼群体,渔获个体依然过小,渔获平均体重仅为75g/ind.;单位补充量渔获量(Y/R)随tc变化的影响大于随F的变化,建议在维持现有伏季休渔制度下,应逐渐降低捕捞强度,并以提高起捕规格放大网目尺寸作为今后一个时期首选的渔业管理目标,应是较为现实的资源合理利用措施。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湖库型水华的发生机理和生态效应都做了大量研究,但有关水华生消对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影响的研究还很少.因此,本研究利用两个室外水泥池在中等尺度上考察了颗粒直链藻水华生消过程对婆罗异剑水蚤(桡足类)种群动态的影响,以及后者摄食对水华生消的下行调控作用.结果发现,颗粒直链藻水华发展迅速,仅5 d时间叶绿素浓度就从(21.24±0.75)μg·L-1上升到(240.34±11.00)μg·L-1;随后水华进入快速消退期,3 d后叶绿素a浓度下降到(53.63±0.47)μg·L-1.婆罗异剑水蚤的摄食压力对颗粒直链藻水华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水华生消期间含有婆罗异剑水蚤的藻液叶绿素a浓度比对照组低20μg·L-1左右,最大差异为26.08μg·L-1.期间婆罗异剑水蚤的丰度也由接入时的(56.50±4.32)ind·L-1增加到(142.11±6.35)ind·L-1,增加了1.5倍.该研究结果表明,在无鱼类摄食压力情况下,颗粒直链水华的爆发和消亡对婆罗异剑水蚤的生长和繁殖没有负面影响,反而促进了其种群数量的增加,这可能是由于水华期间为其提供了充足的饵料供应.  相似文献   
3.
将曼氏无针乌贼幼体置于24h半致死剂量(24 h LC50=10mg/L)的硫化物溶液中,检测不同时间点曼氏无针乌贼幼体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血细胞数量逐步下降(p<0.05);血糖(p>0.05)和总蛋白(p<0.05)的含量先降后升;总胆固醇(p>0.05)、甘油三酯浓度(p>0.05)和谷草转氨酶活力(p<0.05)的变化趋势相同,均为先升后降;谷丙转氨酶活力呈“降升降”的变化趋势(p<0.05);而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力变化的比值却呈现“升降升”的变化趋势(p<0.05).其中血细胞数量降低可能是因为受到了硫化物胁迫及饥饿的双重压力,增加的血糖主要由血脂转化而来.而硫化物胁迫下血液中多项生理生化指标改变,其主要原因是肝细胞受损和免疫力下降,这也是最终造成乌贼幼体大量死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工业的快速发展和溢油事故的频繁发生所产生的大量芳烃化合物正威胁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建立芳烃化合物物化性质与小球藻急性毒性间的非线性模型,是预测未知芳烃化合物对藻类毒性的主要手段之一.本研究以实验获取的25种芳烃化合物对小球藻96h的毒性数据为基础,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中的B3LYP方法,在6-311G**基组上全优化计算25种芳烃化合物结构参数和热力学参数,通过逐步广义线性回归(GLM)、小波神经网络(WNN)和T-S模糊神经网络(T-SFNN)等方法,对芳烃化合物物化性质和藻类抑制毒性的非线性关系进行拟合和逼近.F检验表明,逐步GLM方程是显著的(p<0.001).配对t检验表明,GLM、WNN、T-SFNN3种模型都是可信的;决定系数(R2>0.96)表明3个模型具有很高的精确性.上述结果证明本文建立的模型具有良好的拟合度和解释能力,可以预测未知芳烃化合物对小球藻的急性毒性.模型误差计算结果表明,WNN的精度最高(mse=0.0076,mae=0.0533),采用WNN方法进行建模,预测未知芳烃化合物对小球藻的急性毒性是最合适的.  相似文献   
5.
利用TiO_2和过硫酸盐(PS)的异相体系,在暗反应条件下降解水中典型染料罗丹明B(RhB)。考察了温度、pH值和PS浓度对RhB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为4. 0,罗丹明B初始浓度为5 mg/L,PS浓度为3 mmol/L,ρ(TiO_2)为0. 5 g/L,温度为25℃时,240 min内RhB可降解91%。通过醇类捕获自由基实验,发现·OH和SO_4~-·是TiO_2暗活化PS降解RhB的主要活性物种。TiO_2暗活化PS反应体系相比于光催化反应,能源消耗相对较低、操作简单,在染料废水处理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7.
长江口疏浚土掩埋对两种贝类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疏浚土处置产生的土丘状浮泥,会掩埋原有底质,底栖生物被掩埋后或死亡,或垂直向迁移重新获得生存机会,而使底栖生物群落得以重建.为评价疏浚土掩埋对底栖生物存活的潜在影响,采用长江口深水航道工程疏浚土模拟掩埋尖紫蛤(Sanguinolaria acuta)、文蛤(Meretrix meretrix),观测两种贝类对不同埋深的反应及其存活情况.结果表明,文蛤和尖紫蛤被掩埋后均表现出垂向迁移行为,文蛤比尖紫蛤表现出了更强的垂向迁移能力,当掩埋深度为8cm时,可100%迁移至疏浚土表层,获得存活机会,而尖紫蛤仅50%左右个体的进出水管伸出疏浚土表层;疏浚土掩埋深度与尖紫蛤死亡率之间有极其显著正相关关系(R2=0.967,P=0.007<0.01),并求得4d-LC50为6.9cm,95%置信区间5.2~8.6cm.试验所设置掩埋深度与文蛤死亡率之间没有表现出显著相关关系,难以通过统计方法获得文蛤的4d-LC50;借鉴毒理学中推定LOEC(最低有影响深度)的方法,推定文蛤的LOED为10cm.研究表明,疏浚土处置后的沉积厚度对底栖动物种群的存亡具有决定性作用,而底栖动物在被掩埋后表现出的垂向迁移能力大小也可影响自身种群及处置区整个底栖动物群落的最终重建几率,并且积极的管理策略对底栖群落重建意义重大.表4图1参22  相似文献   
8.
东海区小黄鱼总允许渔获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91~2003年中国渔业统计年鉴以及东海区渔业资源动态监测网各网站监测产量和捕捞努力量(投网次数)数据,通过同时期东海区小黄鱼产量对海区总捕捞努力量进行标准化,运用剩余产量模型中的Fox模型估算东海区小黄鱼最大持续产量(MS Y)、最适产量(Y0.1)和总允许渔获量(TAC)。结果表明,东海区小黄鱼的最大持续产量为116 565 t,相应捕捞努力量(fMSY)为4 988 315网次,最适产量为113 068 t,相应捕捞努力量(f0.1)为3 890 886网次,TACMSY=99 317 t,TAC0.1=77 468 t。建议以东海区小黄鱼总允许渔获量(TAC0.1)作为渔获量限额指标,对小黄鱼的总允许渔获量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9.
为系统掌握江西省水体资源结构和水产养殖基本特征,论文通过遥感技术获取了2012年各县域的水体面积,并划分为不同的水体类型。通过全局和局域空间自相关,分析了89个县(市)水产养殖典型要素的空间异质性以及空间差异程度。针对空间关联及非均质性的现象,运用地理加权回归揭示了水体资源大小、养殖方式、平均单产水平和渔业专业养殖人员数量对养殖产量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江西省水体资源类型以大水面为主,占总面积的70%,其次为水库山塘,占21.26%,小型池塘面积占9%。水资源结构地区差异明显,北部区域以大水面为主,南部以山塘水库为主。养殖产量和面积表现出空间集聚分布特征(P<0.01),但各县域的聚集性分布也表现出不同的模式,彭泽县、都昌县、鄱阳县、南昌市辖区、南昌县、丰城市、进贤县和余干县8个县域,均为高-高分布类型,养殖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到总量的34.55%、35.42%。从养殖品种结构上,特种养殖产量主要集中在上饶市、九江市、南昌市和宜春市,占69.84%,但特种养殖产量所占比例与水体资源大小的相关性下降,水资源较少的东部山区丘陵地带依据区位特征发展鳖、蛙产业,特种养殖比例较高。从水产养殖驱动力分析,水体面积对养殖产量的影响程度最大(中位值为0.46),其次是小型池塘面积(中位值为0.36)、专业养殖人口数量(中位值为0.26),3个因素与养殖产量均为正相关,其中水体面积和小型池塘面积对养殖产量的影响程度从南向北递减,专业养殖人口对养殖产量的影响程度从南向北递增。影响程度的空间异质性变化可能与养殖方式和品种结构有关。平均单产水平对养殖产量的贡献较弱(中位值为 -0.003),各地区影响强度差别不明显。分析结果有助于系统了解江西省水体资源分布和养殖结构,对优化产业规划布局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通过对典型污水处理厂各构筑物进行采样分析,研究多溴联苯醚在污水处理厂中的分布、迁移和转化.结果表明,在污水处理厂所有污泥样品中都有PBDEs检出,PBDEs浓度范围在4226.76~9204.14 ng·g-1之间.其中,BDE-209是主导同系物,所占平均比例为83.16%(范围为75.75%~89.48%).该污水处理厂的进水样品中溶解态PBDEs总浓度为183.11 ng·L-1,而出水样品中溶解态PBDEs浓度则降至7.07 ng·L-1,PBDEs的去除率达到96%以上.所有污水样品中BDE-209都是最主要的同系物,所占比例在75.75%~85.68%之间,BDE-99和BDE-47是仅次于BDE-209的另外2种主要同系物.通过对污水处理流程中PBDEs的溶解态和颗粒态分配系数的研究得出,溶解性颗粒物对疏水性有机物在整个污水处理流程中的迁移、转化有重要的影响.该污水厂的日均PBDEs负荷量为21311.2 mg·d-1,污水经初沉池和二沉池处理之后分别有58.07%和39.91%的PBDEs被去除,即一共有97.98%的PBDEs被去除了,最后在出水中只剩2.02%的PBDEs.该污水厂通过出水的日均排放PBDEs的量为430.8 mg,通过脱水污泥日均排放PBDEs的量高达20880.4 mg.土壤在污泥农用之后PBDEs浓度年增加量为25.4μg·kg-1,污泥农用需要百年以上才能达到欧盟的规定限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