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安全科学   2篇
废物处理   6篇
综合类   3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再生水中5种抗生素抗性菌的紫外线灭活及复活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生素抗性菌作为再生水中的新兴污染物而受到广泛关注.为探明紫外线对抗生素抗性菌的灭活和消毒后抗性菌的复活潜能,研究了以城市污水为水源的再生水(简称"再生水")中青霉素抗性菌、氨苄青霉素抗性菌、头孢氨苄抗性菌、氯霉素抗性菌和利福平抗性菌的紫外线灭活特性,并考察了再生水中的抗生素抗性菌在黑暗条件下的复活潜能.结果表明,20mJ·cm-2紫外线消毒剂量下,实际再生水中青霉素抗性菌、氨苄青霉素抗性菌、头孢氨苄抗性菌和氯霉素抗性菌的灭活率均高于4-log,与总异养菌群灭活率相当,而利福平抗性菌的灭活率(3.7-log)略低于总异养菌群.紫外线消毒后,再生水静置22 h后,抗生素抗性菌普遍出现复活现象,当紫外线消毒剂量为常规剂量20 mJ·cm-2时,消毒后再生水中的抗生素抗性菌菌落形成能力高达3-log.因此,常规的紫外线消毒剂量不能有效控制再生水储存或运输过程中抗生素抗性菌的复活.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代表性山区河流电厂的取水工程安全实例分析 ,根据取水方式不同 ,建议应采取的措施分为 :直接在天然河道上布置取水构筑物时 ,取水头部上下端加设三角形挡沙板 ,取水口上游设导沙丁坝 ,抬高取水头高程和进水底槛高程 ,并且可考虑设置两套取水系统 ,枯水期直接利用河道取水头取水 ,洪水期从移动式泵车取水 ;在河道上设置拦河低坝取水时 ,必须设置配套取水防沙设施 ,如排沙闸或冲沙闸 ,进水闸前设导沙坝 ,冲刷闸前设导沙坎 ,泄洪闸前设冲沙廊道和导流堤 ,还可在河道上设置潜水丁坝等。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国内外利用微藻固定CO2和生产生物燃料技术的最新研究和应用情况,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主要研究方向,展望了该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对火电厂液氨贮存风险评价中的三类典型事故(化学爆炸、管道泄漏和贮罐整体破裂)影响范围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探讨。以某火电厂2×1000MW机组为例,当发生化学爆炸事故时,爆炸冲击波损害等级1、2、3、4的影响区域半径分别为78.3、156.6、391.5和1044m;管道泄漏和贮罐整体破裂所引发的中毒事故中,后者对环境的影响较大。若事故发生后10min内得到有效控制,则在F大气稳定度、1.5m/s风速条件下,贮罐整体破裂半致死浓度的影响区域半径(r值)为344.6m,大于管道泄漏r值(205.8m);若事故发生后不考虑控制措施,则在F大气稳定度、1.5 m/s风速条件下,贮罐整体破裂半致死浓度的影响区域半径r值为561 m。  相似文献   
5.
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中四环素抗性菌的生长特性与耐药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生素抗性菌的扩散已成为全世界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安全隐患.本文从某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中分离出21株四环素抗性菌,对其种属、生理生化特性、抗生素耐受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1株四环素抗性菌均属于肠杆菌科,分别属于气单胞菌属(9株)、埃希氏菌属(5株)、肠杆菌属(3株)、克雷伯氏菌属(2株)、柠檬酸杆菌属(1株)和哈夫尼菌属(1株).这些菌大多属于条件致病菌,且有18株携带质粒.21株四环素抗性菌中,气单胞菌、埃希氏菌的平均最大生长量显著高于肠杆菌,大部分菌株的迟滞时间在2 h以内.抗生素耐受性试验结果表明,四环素抗性菌对氯霉素耐受能力最强,对β-内酰胺酶类抗生素(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头孢噻吩)的耐受性次之,对利福平的耐受性最弱.75%以上的四环素抗性菌同时表现出对其它5种抗生素具有抗性.以上结果为我国污水处理厂抗生素抗性菌的风险分析与控制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考察了污水再生处理系统对颗粒物(包括浊度和粒径分布)和微生物指标(包括隐孢子虫、贾第鞭毛虫、粪大肠菌群和SC噬菌体)的去除特性以及不同指标间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污水再生处理系统对浊度的平均去除率为3.53-log,其中二级生化处理及砂滤对浊度的去除率较高,分别为1.52-log和1.35-log。粒径分析结果表明,絮凝沉淀后粒径均值达到最大值223.2μm;而再生水中粒径均值最小,仅为5.8μm。污水再生处理系统对各微生物指标的去除率为2.96-log~4.11-log。各处理单元中,二级生化处理单元对粪大肠菌群和SC噬菌体的去除率较高,分别为2.81-log及2.14-log;而砂滤对SC噬菌体去除效果较差,仅为0.18-log。从再生处理工艺整体上看,水样浊度、粪大肠菌群、SC噬菌体和两虫浓度具有显著相关性。而对于单个取样点,除污水厂进水中SC噬菌体和两虫浓度表现出一定相关性外,其他情况下各指标与两虫浓度间均无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多孔CO2吸附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O2吸附分为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物理吸附主要发生在微孔内,常见的物理吸附剂包括活性炭、沸石、硅胶等。调整多孔材料的结构可以改变吸附性能。通过在多孔材料尤其是介孔材料孔表面接枝或浸渍胺类等碱性物质,将物理吸附转化为新化学吸附,是提高多孔吸附剂吸附性能的有效方法。综述了活性炭、沸石、硅胶和改性介孔材料等多种多孔CO2吸附剂的研究进展,指出了研究和改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以2×300MW、2×600MW、2×1000MW海边燃煤电厂为例,采用SCREEN3模式利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海岸线熏烟和常规气象条件下,不同烟囱高度、不同排烟温度、不同离岸距离时最大落地浓度及其发生距离。结果表明:对于海边大型燃煤电厂,海岸线熏烟的发生与离岸距离、烟囱高度、排烟温度等因素有关;海岸线熏烟最大落地浓度(Smax)是常规气象条件下最大落地浓度(Cmax)的2倍以上,有时甚至达到4倍以上。Smax和Cmax均随排烟温度的升高而降低,Smax随烟囱离岸距离的增加而升高;熏烟最大落地浓度的发生距离(SL)远大于常规气象条件下最大落地浓度的发生距离(CL),两者均随烟囱高度和排烟温度的升高而增加,SL随离岸距离的增加而缩短;对于离岸距离在3km以内的海边大型燃煤电厂,在环境影响评价时对厂址周边1.3~7.7km范围内有环境敏感点的区域要特别关注海岸线熏烟问题。  相似文献   
9.
鉴于我国目前还未颁布烟烙尽 (INERGEN)和七氟丙烷 (FM - 2 0 0 )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通过对大型火力发电厂气体消防系统进行分析 ,建议气体灭火系统设计中应做到 :有人值守的防护区域采用INERGEN或FM- 2 0 0灭火系统 ,防护区控制在 7个以内 ,不考虑备用量 ,减少其存储容积 ;无人值守的防护区域采用低压CO2 灭火系统 ,防止其较高灭火浓度对人体造成伤害。采用该设计方案可大大提高消防安全性和降低工程造价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我国煤炭资源、水资源、电力发展的基本情况和分布特点,阐述了富煤少水地区火电工业发展所面临的水资源困境与节约用水的战略意义;通过分析火力发电厂的用水现状及用水存在的主要问题,着重论述了火电行业在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加强水资源综合利用,提高用水效率,节约用水指标的对策,以期火电工业与自然、社会及国民经济其他行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