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1篇
环保管理   12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5 毫秒
1.
长庆油田部分油井硫化氢浓度超过GBZ 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化学有害因素》要求的10 mg/m^3,存在安全环保隐患,因此开展了油溶性脱硫剂研究.优选了有机醇胺脱硫主剂、互溶剂、表面活性剂;研究了反应速率、反应温度;实验了管道混合器脱硫剂加注工艺.通过研究形成了油溶性脱硫剂配方:脱硫剂S1加量为1.2倍硫化氢物质的量浓度,互溶剂W3加量为13%~15%S1,表面活性剂Q2加量为0.4%~0.6% S1,该脱硫剂在长庆油田8口油井开展了原油脱硫现场实验,治理后硫化氢浓度均降为0.  相似文献   
2.
室内实验了TiO2紫外光催化氧化处理废水中的低浓度甲醇。通过对TiO2催化剂活性及添加方式、溶液pH、紫外光强与催化剂加量等参数优化,在TiO2加入浓度为300mg/L和120 W紫外灯照射条件下,对6.8L甲醇浓度为2.77%的低浓度含醇废水持续处理70min后,废水中的甲醇去除率可达98.31%。该实验为进一步处理低浓度含醇废水提供了方法依据。  相似文献   
3.
用喷雾干燥和表面吸附固定化两种工艺对石油降解菌剂进行固态菌研制。结果表明:在对菌浓度为9.7×109 cfu/mL的500mL发酵液添加40g轻质碳酸钠后进行喷雾干燥,在进风温度为120℃,进样量为12mL/min的条件下,得到粉剂产品56g,含水量为4.6%,菌密度为10.05×109 cfu/g,产品得率为11.6%;在对菌浓度为9.7×109 cfu/mL的500mL发酵液添加1 500g麸皮进行吸附固定化处理,得到粉剂产品1 438.6g,水分含量为7.9%,菌密度为5.7×108 cfu/g,产品得率为16.9%。考虑到喷雾工艺设备投资大,能耗多等不利因素,因此建议使用吸附固定化技术作为石油降解固态菌剂的下游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4.
针对改性活性炭脱除硫化氢过程,研究了空速、温度、原料气浓度、颗粒分布孔径4个主要工艺参数对脱硫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空速在1 500~4 200h-1时穿透硫容随着空速的降低而增加,当空速继续降低为1 200h-1时穿透硫容基本不变;当0~40℃时,随着温度的升高,穿透时间增加,脱硫效率提高,当温度超过40℃时,随着温度继续升高脱硫效率降低;相同空速下原料气硫化氢浓度变化只改变穿透时间;改性活性炭脱硫剂发挥脱硫作用的微孔结构范围是1~5nm。  相似文献   
5.
长庆油田作业废水的处理与回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长庆油田石油开发过程中的井场措施作业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应用现状和管理制度,并对下一步节水和资源化利用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通过技术引领和管理创新,促进石油开发与水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文章提出一种针对油田采油系统由于井筒原生和地面集输系统次生造成硫化氢污染的综合治理技术,研究形成了集输系统次生硫化氢外源微生物抑制硫酸盐还原菌技术,实现对次生硫化氢的生物抑制。该技术能使油井硫化氢降至5mg/m3,集输系统次生硫化氢降至25mg/m3以下,改善了原油集输系统作业场所工作环境,消除了硫化氢气体对人体危害的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7.
油田压裂废液处理及回注实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油田压裂废液具有高COD、高悬浮物等特点,处理达标难度大。以悬浮固体含量、悬浮固体颗粒粒径中值和含油量为指标,实验研究了混凝、微滤膜过滤技术参数,最佳条件为:絮凝剂投加量800~1 000mg/L,助凝剂投加量9~10mg/L,快速搅拌G值250~300s--1,慢速搅拌G值约50s--1,经50、10μm两级微滤膜过滤后悬浮固体含量、粒径中值、含油量满足SY/T 5329-2012《碎屑岩油藏注水水质指标及分析方法》标准要求。该方法工艺简单,成本低,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压裂废液难处理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反硝化抑制硫酸盐还原的工艺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鹏康  杨珍瑞  李蓉  李岩  周立辉 《环境科学》2017,38(5):1982-1990
本实验通过建立一套两级串联UASB反应器研究油田集输系统及高含盐量废水中反硝化抑制硫酸盐还原的工艺处理特性,并在工艺稳定运行后对形成的颗粒污泥性状及微生物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添加Na NO2可促使反应体系中反硝化细菌(denitrifying bacteria,DNB)数量由7.0×103CFU·(100 m L)~(-1)增加至7.3×105CFU·(100 m L)~(-1)并保持稳定,DNB对硫酸盐还原菌(sulfate-reducing bacteria,SRB)的竞争抑制作用导致SRB数量由8.0×105CFU·(100 m L)~(-1)减少,稳定至7.6×104CFU·(100 m L)~(-1),同时,硫酸盐还原过程被抑制,硫离子的抑制率不断增加,最终稳定至82%.生物量与亚硝酸盐的质量比为1 200时,反应体系对S2-的抑制率最高,达到92%,可实现较好的硫酸盐还原过程抑制效果;该工艺对其抑制率可保持在92%左右,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形成的反硝化颗粒污泥为棕褐色,基本为椭球形和球形,表面光滑且密实.反硝化抑制前,颗粒污泥的粒径多分布于1.0~1.4 mm,平均粒径为1.17 mm,经反硝化抑制后,粒径多分布在1.2~1.6 mm,平均粒径为1.21 mm,反硝化抑制过程促进污泥粒径的小幅增加;形成的反硝化颗粒污泥平均沉速为47.6 m·h~(-1),沉降性能较好.PCR-DGGE分析结果表明,反硝化抑制作用使微生物菌种由18种减少至14种,优势菌种由4种减至3种,多样性降低,反硝化抑制前后微生物种群相似性为62.6%,种群结构发生较大改变,优势菌群由SRB演变为DNB,SRB优势菌种由4种减至2种,同种菌的丰度明显降低;反硝化抑制过程的主要功能菌为Uncultured Sulfurimonas sp.,是一种自养型反硝化细菌,与SRB抢夺电子并占优势,抑制硫酸盐还原过程及SRB生长繁殖,从而抑制硫化物的产生.  相似文献   
9.
油田井场废水高效絮凝剂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分析了长庆油田井场废水特点,研制了三种适合于长庆油田井场废水处理的絮凝剂。将研发的絮凝剂与普通PAM分析进行对比,新型絮凝剂对色度及石油类的去除比常规PAM去除率提高了50%左右,悬浮物及COD的去除率亦分别提高了20%和30%。现场应用表明,研发的絮凝剂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初步有序组合方法将筛选得到的原油降解菌株A5、A6、YA5、YA6,十六烷降解菌株B3、YB3,萘降解菌株C3、YC3,石蜡降解菌株及表面活性剂菌株D4共9株优良菌株进行组合后分别做液态原油降解实验,排除拮抗效应,优化互生效应。结果发现:A5、YB3、YC3、D4配伍组合为最佳方案,此时的原油降解率达到58.6%,再通过正交法确定这四种菌株的配比,结果发现:当A5∶YB3∶YC3∶D4为0.5∶1∶0.1∶0.5时,对原油的降解效率最高为6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