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1.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问题备受人们的关注,而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受污染的土壤能够通过不同途径对人群健康构成威胁.国内外有关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方法可分为生物修复、化学修复、物理修复以及联合修复,各修复方法适用范围差异较大.结合农业土壤、城市土壤以及矿区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特征能够提出相应的更加合理的修复措施,最终为相关部门环境污染治理的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作者结合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经验,以南方某原油加工工程废水污染防治措施为例,浅析使新建项目污染防治措施实用有效的方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文章介绍了油气长输管道工程建设内容,论述长输管道工程的环境影响特点,提出环境影响前置评价与设计路由选择的结合,以及环境影响前置评价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地下水循环井技术修复硝基苯污染含水层效果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静  赵勇胜  孙超  秦传玉  于凌 《环境科学》2014,35(10):3775-3781
实验在二维模拟槽中进行,以曝气前后地下水水位高度变化表征地下水循环强度,分析了地下水初始水位,曝气量和地下水初始流速对循环井运行的影响,并以得到的最佳运行参数进行硝基苯污染地下水修复效果模拟.结果表明,地下水初始水位45 cm,曝气量0.7 m3·h-1,地下水初始流速低于1.0 m·d-1时,循环井可以达到良好运行状态.硝基苯在地下水中的纵向迁移距离明显大于横向,泄漏第50 d时,平均浓度达到246.97 mg·L-1.循环井修复过程中,逐渐形成一个以循环井为中心的有机物高效修复区域.该区域内有机物被优先去除,浓度持续下降.高效修复区域外,存在过渡区域,该区域内有机物的浓度受有机物吸附/解吸和迁移性共同作用影响.整个修复过程中,硝基苯的浓度经历了快速下降-缓慢下降-浓度拖尾3个阶段,累计曝气14 h后,硝基苯的平均浓度下降至71.19 mg·L-1,残留的硝基苯分布在远离循环井的区域.由此可见,地下水循环井技术能够较好地修复硝基苯污染的地下水,修复过程存在最佳运行条件及最适修复时间.  相似文献   
5.
结合石油炼化工程首工程不安全因素多,工程质量标准比较严格,使用技术发展迅速,施工难度大的特点,及现阶段石油炼化工程存在安全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安全管理难度比较大,缺少专业的安全管理团队等问题,提出石油炼化工程的安全管理应以提升施工团队的专业性、管理团队的专业性和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为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