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安全科学   2篇
综合类   20篇
基础理论   7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海洋中有毒有机污染物的监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海洋中有毒有机污染物监测方法的发展为主线,系统介绍了这些方法的前处理和分析手段,简要概述了各监测方法的优缺点。发现了目前已有的监测方法大都仅停留在对各单一目标有机污染物进行化学监测的阶段,指出了需要发展不仅能获得有效的化学监测信息,而且能直接反映多种混合有机污染物对海洋生物的总生物有效性的新的监测方法,以推动我国海洋污染监测的进一步发展,为维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提供可靠的科学方法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固相微萃取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促使我国环境监测工作更加深人和细致,得到更准确可靠的监测结果,对固相微萃取(SPME)技术在大气监测、水体监测、土壤及沉积物监测和生物监测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根据SPME在测定污染物的浓度和存在形式,来源、分布和运移规律,以及降解、转化过程等方面的特点,提出进一步开发SPME原位测定技术和与大型仪器联用技术,将有利于其测定范围和种类的增加.同时由于SPME技术的特点适合海洋环境介质的测定,建议在海洋监测领域推广使用,使我国的海洋环境监测工作更加深入和广泛.  相似文献   
3.
周伟华  殷克东 《生态环境》2005,14(3):434-438
近年来随着臭氧损失现象日益严重,到达地球表面的紫外线B辐射不断加强,海洋生态系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UV-B的增强改变了生物体赖以生存的水体环境,影响了浮游植物对营养盐的吸收同化,抑制了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从而减少了海洋对CO2的吸收能力,其结果直接增加了温室效应。同时UV-B也直接影响生态系统食物链的各个营养级,伤害海洋病毒、细菌和浮游植物,降低浮游动物和仔稚鱼的成活率,进而影响到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相似文献   
4.
我国热带海岛开发利用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论述了我国热带海岛开发利用的历程。从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等3个方面分析了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体现在:海域污染和陆域污染;防风林、红树林、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破坏,生物资源的过度开发;在全球变化和相对海平面上升影响下,自然灾害(风暴潮、海岸侵袭、海水入侵等)频繁对海岛生态环境带来新的危害,进一步加剧热带海岛的生态环境问题。最后提出热带海岛生态环境保护对策与建议:建立有效的海岛综合管理体系和机构;控制海上流动污染源和岛源污染;加强宣传,提高公众的海岛生态保护意识;加强海岛海岸带资源环境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5.
卤代苯对湛江叉鞭金藻联合毒性的QSAR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测定了以卤代苯为代表的非极性麻醉型混合有机化合物对湛江叉鞭金藻(Dicrateria zhanjiangensis)的联合毒性效应,探讨了混合正辛醇/水分配系数(Kowmix)的理论计算模型用于表征藻类联合毒性的可行性,并提出了以卤代苯为代表的非极性麻醉型有机化合物对藻类联合毒性的QSAR模型。结果表明,采用QSAR模型:log1/EC50M=0.723logKowmix+0.740(n=48,r 2=0.860,SE=0.134,F=283.054,P<0.001)定量描述以卤代苯为代表的非极性麻醉型混合有机化合物对湛江叉鞭金藻的联合毒性,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6.
吴鹏  赵怡  洪义国  段舜山 《生态环境》2011,20(1):132-136
微生物的腐殖质还原过程自1996年发现以来,日益成为环境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以南海北部海域的8个底泥为实验材料,利用蒽醌-2,6,-双磺酸(AQDS)为腐殖质模式物,初步探讨了南海北部8个底泥培养物对腐殖质的还原能力,并探讨了驯化后的8个底泥微生物对腐殖质的还原过程。结果发现:从南海北部深海海域到海陆交接的香港米浦红树林的8个底泥样品培养液均能很好的还原AQDS;驯化后的8个站点底泥微生物对腐殖质还原的能力有所不同,在48 h,E425站点培养液中的OD450只有0.74,其余7个站点培养液中的OD450都在2.0~3.0之间,推测其原因是8个站点中腐殖质还原微生物的数量具有明显差异,使得各站点的OD450差异很大。研究结果为认知腐殖质还原微生物的分布和探究腐殖质还原微生物在环境中的生态学意义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静态实验法研究重金属Cu、Cd、Pb和Zn单独以及两两联合对日本虎斑猛水蚤(Tigriopus japonicus)的急性毒性效应,并分析其是否适宜作为我国海水重金属毒性测试的标准生物.结果显示,单独作用下,cu、Cd、Pb和Zn对受试生物的24 hLC50分别为0.26、0.14、0.40和0.65 mg·L-1,...  相似文献   
8.
红树林湿地希瓦氏菌W3的分离及腐殖质还原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鹏  洪义国  顾继光  殷波  段舜山 《环境科学》2010,31(4):1041-1046
从红树林湿地沉积物中分离到1株具有腐殖质还原能力的菌株W3,通过细胞形态、生理生化以及16SrDNA的分子生物学亲缘关系分析方法,确定该菌为希瓦氏菌属,命名为Shewanella sp.W3.W3菌能够利用乳酸钠、甲酸钠和丙酮酸钠作为电子供体进行腐殖质还原,在48h内对1mmol/LAQDS的还原率分别为96%、40%和10%.另外,菌体的生长与AQDS还原表现出相同的趋势,菌体数在60h达到最大值,约为1.77×108CFU/mL,比初始接种值约增殖了100倍,而未添加乳酸钠实验组的基本没有观察到AQDS的还原和菌体的增长.该菌进行腐殖质还原的最适pH范围为7~9,最适的NaCl浓度范围为5~30g/L,而最适温度范围为30~35℃.实验结果表明,该菌的腐殖质还原过程是生物化学反应过程,且能够在还原腐殖质的同时偶联能量的产生,支持菌体的生长.推测具有腐殖质还原的希瓦氏菌在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环境微生物治理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广西合浦海草示范区的生态补偿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草床对沿海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近年来,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我国海草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本文以广西合浦海草示范区生态补偿为例,在海草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的基础上进行了利益相关者分析,确定了利益受损方和受益方;同时对合浦海草床生态价值和利益受损者实际损失进行了评估,调查了利益受损渔民的接受赔偿意愿.结果表明,对从事挖沙虫、挖螺渔民的补偿强度为3443元/户·a较为合适.建议采取资金补偿、智力补偿和政策补偿等多种补偿方式相结合,以保证合浦海草示范区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0.
深圳湾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累积过程   总被引:34,自引:8,他引:26  
通过测定深圳湾沉积物柱样中重金属的含量,分析重金属浓度的剖面分布情况,并结合210Pb的测年资料,高分辨率地研究重金属的污染历史,并分析其污染的累积过程结果表明:深圳湾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浓度相对较低,但Pb、Cu、Zn等已明显受到人类污染源的影响;近20年深圳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20世纪60~70年代香港经济的崛起时期,对深圳湾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累积有显著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