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7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189篇
安全科学   1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303篇
基础理论   158篇
污染及防治   22篇
评价与监测   29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气二次污染物是新疆独山子区大气污染物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大气中二次组分的转化过程对区域大气污染治理有着重要意义.对新疆独山子区2015年9月至2016年7月采集到的样品进行水溶性组分分析.结果表明,水溶性无机离子(TWSIs)表现出与PM_(2.5)一致的季节变化,为冬季(67.86μg·m~(-3))秋季(13.77μg·m~(-3))春季(10.09μg·m~(-3))夏季(4.85μg·m~(-3));冬季二次无机离子(NH~+_4、SO~(2-)_4和NO~-_3)占TWSIs的98%;结合气溶胶热力学模型(E-AIM)探讨独山子区大气颗粒污染物中颗粒相含水量以及颗粒酸碱性;表明独山子区颗粒物呈酸性,年均原位pH为0.81,其中冬季样品的pH(2.93)值最高;颗粒含水季节变化为冬季(331.32μg·m~(-3))秋季(5.91μg·m~(-3))春季(5.46μg·m~(-3))夏季(1.62μg·m~(-3));年均氮氧化率(NOR)和硫氧化率(SOR)分别为0.13和0.47,表明区域污染物存在二次转化;进一步分析表明颗粒相中的硫酸盐质量浓度受到颗粒含水量和颗粒酸碱度的影响较为明显;高的颗粒相含水条件下区域硝酸盐的形成主要以非均相反应为主.  相似文献   
2.
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了长江支流沱江流域48个表层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organochlorine pesticides,OCPs)的残留水平,探讨了其分布和组成特征及其与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TOC)、藻类有机质之间的关系,以及评估其生态风险.结果表明沱江流域表层沉积物中OCPs的总含量为3.17~127 ng·g-1,其中六六六(hexachlorocyclohexane,HCHs)类农药的含量为2.83~86.0 ng·g-1,滴滴涕(dichlorodiphenyltrichloroethane,DDTs)类农药的含量为0.340~40.9 ng·g-1.OCPs空间分布特点为:上游 < 中游 < 下游 < 支流.HCHs和DDTs的组成成分分析表明,沱江流域存在林丹输入的现象,主要来自于历史残留,这与绝大多数流域的DDTs的输入状况相似.OCPs含量与TOC、藻类有机质含量之间存在着极显著的正相关性关系,表明藻类有机质在TOC对沉积物中的OCPs分配中起更为重要的作用.生态风险评估表明,沱江流域表层沉积物的有机氯农药存在较大的生态风险,可能对河流的底栖生物及生态环境造成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归纳了有关气溶胶吸湿性的测量方法以及过去近30a来文献中报道的生物气溶胶吸湿性的主要研究成果,总结了不同种类生物气溶胶之间吸湿性的差异.已有研究表明,绝大部分的生物气溶胶粒子都具有一定的吸湿性,当相对湿度为90%时,吸湿增长因子约为1.04(真菌孢子)~1.22(细菌),花粉颗粒物吸湿后的质量与之前的比值为1.30~1.55.最后,提出了目前关于生物气溶胶吸湿性研究中尚未解决的科学问题及该领域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于2016年在中国广东大气超级监测站,开展4个季节的VOCs长时间观测,共获得2142组有效数据,并利用HYSPLIT模型分析珠三角地区VOCs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各类VOCs混合比和化学反应活性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点.观测期间,VOCs平均浓度为(18.523±20.978)×10-9,其中,低碳烯烃和苯系物二者混合比之和仅占46%,但贡献了85%的·OH消耗速率(LOH)、82%的臭氧生成潜势(OFP)和97%的二次气溶胶生成潜势(SOAFP).观测站点主要受来自北部内陆地区气团(1#)、西部内陆地区气团(2#)、台湾海峡南端气团(3#)以及南部海洋地区气团(4#)的影响.1#气团中炔烃和苯系物的混合比占比最高,分别达到10%、37%,而3#气团中低碳烷烃的浓度水平最高,达到(8.437±5.561)×10-9.通过估算气团中VOCs的化学反应活性,可以发现,1#气团的VOCs化学反应活性最强,其对O3和SOA的生成贡献最高.1#、2#、3#和4#气团中VOCs的化学反应活性主要由苯系物和低碳烯烃贡献.  相似文献   
5.
空气中多氯联苯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大流量采样器,分别以石英纤维滤膜(QFF)和聚氨基甲酸乙酯泡沫(PUF)对空气中颗粒相和气相PCBs进行采集。以GC/MS为检测手段,采用选择性离子检测技术(SIM)对PCBs进行定性,内标法结合响应因子法进行PCBs的定量。PCBs的仪器检测限为4.40~93.60pg,回收率为68.57%~121.28%。气相和颗粒相PCBs的方法检测限分别为2.36~381.75fg/m3和2.78~348.81fg/m3。吸附和穿透试验结果表明,在采样流速为0.23m3/min、采样时间为24h的条件下,吸附和穿透情况对空气中PCBs的定量不会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对珠江三角洲水体中来源广、毒性大的多氧代芳香化台物(PCAs)在两种自然沉积物和活性污泥中的吸附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球江广州诃段鸦岗底泥和顺德鱼塘底怩中,1,2,4一三氯苯、1,2,4,5一四氯苯、五氯苯主要呈现为Fruendlich非线性吸附,六氯苯、2,4,6一三氯酚、五氯酚、七氯和Aroclor1260则表现为线性吸附,而在活性污泥颗粒物上几种PCAs均表现为线性吸附。PCAs的吸附行为与Kow有一定关系,但主要与固体颗粒物中有机碳和粘土成分含量有关.有机碳和粘土成分的高低不仅影响PCAs在颗粒物上吸附容量的大小,其比值还决定了PCAs的吸附方式。  相似文献   
7.
不同共代谢基质下厌氧生物降解间苯二酚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用蔗糖、葡萄糖、丁酸盐和乙醇作为驯化好的厌氧污泥的共代谢基质,在厌氧序批式反应器(ASBR)中对间苯二酚的降解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共代谢基质SCOD浓度在500~2000mg/L时,间苯二酚的降解速率很高;试验回归结果表明反应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反应速率常数大小依次为k丁酸盐>k蔗糖>k葡萄糖>k乙醇;当两种共代谢基质按比例1:1(SCOD)混合投加后,反应速率常数大小依次为k葡萄糖+丁酸盐>k乙醇+丁酸盐>k葡萄糖+乙醇,其中葡萄糖和丁酸盐的混合基质降解速率最高。  相似文献   
8.
室内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国内外在室内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方面的研究结果,提出我国应该重视这一领域研究的建议和今后的工作设想。  相似文献   
9.
麓湖中具生物有效性多环芳烃的特征和季节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军张干  祁士华 《重庆环境科学》2003,25(11):108-109,114
利用半渗透膜(SPMD)采样技术对广州市内小型湖泊——麓湖中具生物有效性的多环芳烃进行了为期一年的采样和分析,总多环芳烃的浓度值是从2月份的最低值33.3ng/L到4月份的最高值89.4ng/L,但各化合物的浓度值差别较大,其中相对含量最高的是萘,达到了总量的43.0%,其次依续为菲、芘、荧蒽、芴,其它化合物含量较低,而高环数的化合物含量更少,只有极少的5环化合物,6环的化合物无检出。对各化合物分析比较后发现,PAHs在水中的浓度与其本身的溶解度有关,各个化合物的浓度的变化也受温度的影响,但与大气中该化合物的浓度无关。  相似文献   
10.
广州市大气可吸入颗粒物(PM10)中多环芳烃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采集广州五山、荔湾(2002-06-12~2003-06-31)2个采样点共112个PM10样品进行了GC/MS分析,结果表明2采样点全年多环芳烃浓度范围为8.11~106.26 ng·m-3,呈现出夏季低冬季高的特征.PAHs化合物的相对分布也呈明显的季节变化,5~6环PAHs的比重夏季比冬季高,而3~4环PAHs的比重冬季比夏季高.冬季PAHs可分为2种模式,不同模式之间PAHs的浓度和分布特征有明显的差异.统计结果表明,广州市多环芳烃浓度变化主要受气象条件的影响,风速(当温度<20℃时)和温度(当温度>20℃时)是影响多环芳烃浓度最主要的因素.此外,本研究还表明,汽车尾气排放是广州市大气颗粒物多环芳烃污染最主要的污染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