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安全科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基础理论   11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蚀风蚀交错带小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水蚀风蚀交错带是黄土高原侵蚀最严重的地区和黄河下游河床粗泥沙的主要来源区,其生态环境脆弱、治理难度大,加之晋陕蒙能源基地的大规模开发,也带来了新的环境问题。鉴于治黄和煤田开发及生态环境整治的紧迫需要,以水蚀风蚀交错带六道沟小流域为试区,分析研究了该区水蚀风蚀时空分布规律及脆弱生态环境特征,提出以防治水蚀和风蚀为中心,以提高生态经济效益和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基本农田优化结构和高效利用及植被建设为重点,建立具有防蚀固沙兼高效生态经济功能的大农业复合生态系统综合治理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蒋庆丰  游珍  徐刚 《灾害学》2003,18(1):82-86
根据对重庆城区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生的地貌灾害的分析研究,认识到其地貌灾害的成因及变化趋势,即时间上的周期性、空间上的分散性、地域上的转移性,并针对其发展趋势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神府东胜矿区位于黄土高原北部干旱半旱过度地带。由于煤田的大量开采,诱发了大量的环境问题,尤以人为泥石流最为严重,本文以神府-东胜矿区人为泥石流为研究对象,采用人工放水冲刷模拟的方法,分析了坡面型和沟谷型泥石流源地松散体起动、产沙、泥石流过程的特性,所得结论为:(1)放水历时长,强度大,有利于泥石流的形成;(2)弃土石渣起动,是该区泥石流固体物质的主体;(3)沟道型泥石流放水冲刷模拟实验,便于观测石  相似文献   
4.
旱地长期定位施肥对土壤剖面硝态氮分布与累积的影响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在 15 a长期定位试验基础上研究了黄土高原旱地长期施用不同用量和配比的氮、磷肥对土壤剖面中硝态氮分布和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大量施用氮肥,在土壤剖面 100~180 cm之间形成硝态氮累积层,峰值出现在 140 cm处,最大值为 67.92mg/kg(单施 N 180 kg/hm~2); 配合施用磷肥可以降低土壤剖面硝态氮质量分数,根据试验,提出了旱地合理施肥的氮磷肥用量。  相似文献   
5.
阐明了能使防护林体系水土保持功能达到持续和稳定提高的造林和经营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6.
明末左佩琰所著《迁城论》是中国古代非常稀见的一篇城市洪涝灾害方面的论文,历史证明,该论文提出的迁耀州城以避洪水的观点确实是高瞻远瞩的真知灼见,非常难得。  相似文献   
7.
神木煤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丽  王力  和文祥  王梅  易小波 《生态环境》2011,(8):1343-1347
通过对神府煤田开采区3个煤矿区周围土壤Cu、Cd、Cr、Mn、Ni质量分数进行测定及分析,评价了煤田开采对周围土壤的污染程度。结果表明,长期的煤炭资源开发、运输等活动,已导致周围土壤受到重金属不同程度的累积性污染,土壤中Cd、Ni质量分数高于陕西省土壤背景值,且Cd污染程度较高,Ni污染程度较低,而Cu、Cr、Mn基本不受污染。3个煤矿表层土壤各重金属元素质量分数均表现出污染区大于对照区,但这种变化幅度存在一定差异;Cu、Cr、Mn 3种重金属元素虽没有超出背景值,但已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累积;煤矿周围土壤重金属污染受到开采年限、土壤质地、风向等因素的影响。3个煤矿污染区土壤剖面样品中,5种重金属元素质量分数基本上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呈现降低的趋势,且这种趋势具有波动性。  相似文献   
8.
土壤可蚀性及其在侵蚀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92,自引:1,他引:92  
土壤可蚀性是土壤侵蚀预报和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参数,国外已有物理意义明确、可操作性强、应用方便的土壤可蚀性定义和指标。国外的指标在我国不适用,而我国又没有这样的指标。在系统全面查阅和分析60多年来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具体情况,提出我国土壤可蚀性指标的定义和测定方法,即在15°坡度、20m坡长、清耕休闲地上,单位降雨侵蚀力所引起的土壤流失量。这一标准的确定对规范土壤可蚀性实验研究,促进我国土壤侵蚀预报模型的建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刘晓宏  郝明德 《生态环境》2000,9(2):129-131
在各长期轮作施肥系统中,耕层土壤矿化培养过程的pH及剖面矿化势的变化,说明了长期不同的轮作和施肥方式引起土壤有机氮数量和性质的变化。pH变化具有一共同特征,在0~4 周,各处理间差异显著;而后期变化趋势趋于一致,向微碱性环境发展。各处理的剖面矿化势的变化反映了有机氮可矿化数量的改变。小麦连作施肥和苜蓿连作施肥均说明施用有机肥对土壤有机氮水平有较好的提高作用。粮豆轮作3 a对土壤供氮能力的提高作用大于粮饲轮作4 a和裸地处理。  相似文献   
10.
我国节水型农业技术体系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阐述了国内外节水农业的发展概况,总结了节水农业技术体系特别是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现状,辩证地分析了我国节水农业出现的问题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