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环保管理   9篇
综合类   7篇
基础理论   13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青海湖生态环境恶化现状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通过立足青海湖流域生态现状实地考察及相关资料的研究,阐述了湖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通过综合分析得出湖区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是由气候、人为活动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气候暖干化是引起湖水下降、湿地萎缩的主要因素;人为活动则是引起草场退化、土地沙化以及生物多样性遭破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浅谈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广英  张同作 《青海环境》2002,12(4):169-171
文章论述了公路建设施工期、营运期对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程度和范围,并提出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3.
UV-B辐射对大豆和黄瓜幼苗某些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在植物生长室中,UV- B辐射明显降低黄瓜幼苗的根系活力,抑制程度随辐射时间的延长而增强.黄瓜和大豆幼苗的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减少与UVB辐射时间长短呈正相关,但是类胡萝卜素减少幅度不大.UVB对Chlb 的破坏较Chla 严重,导致Chlab 比值增大.UVB虽增加大豆幼苗的SOD活性,但降低大豆幼苗的NR活性及其对温度变化的敏感性.分析认为,Chlab 比值和SOD 活性升高,有助于植物对UVB的适应  相似文献   
4.
以野外样地调查和室内分析法研究了不同退化演替阶段高寒小嵩草草甸的植被根系空间变化和土壤环境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退化演替阶段高寒小嵩草草甸群落植被根系和蕴育植被根系的土壤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特别是0~10 cm土层的植被根系在重度退化阶段显著高于其它退化演替阶段(P〈0.05),而蕴育植被根系的"载体"量在重度退化阶段显著低于其它退化演替阶段(P〈0.05),根土比(根和土的重量比)明显高于其它退化演替阶段(P〈0.05);随着退化演替阶段的进行,高寒小嵩草草甸群落物种数、地上部分、植被根系锐减,群落结构和功能明显发生变化;不同退化演替阶段,植被根系(0~40 cm)的垂直分布、根土比与土壤容重、土壤含水量以及土壤中N、P含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不同退化演替阶段高寒小嵩草草甸土壤理化特性的变化影响草地群落地上部分和植被根系;土壤的稳定性是草地生产稳定和恢复的重要因素,在评价与改良退化草地时,要充分了解土壤的退化程度。在高寒草甸地下根系取样方法难以统一,而且土壤表层根系和土壤很难难以分离,加之根系采样破坏性大、工作量大,根土比可能是指示高寒草甸退化程度相对可靠的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5.
三江源区不同建植年代人工草地群落演替与土壤养分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了三源区不同建植期人工修复草地在不同演替阶段毒杂草[主要是甘肃马先蒿(Pedicularis kansuensis)]的入侵规律、数量特征,植物群落物种组成、生物苗和草地质最以及土壤养分、微生物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建植期人工修复草地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植物功能群组成和群落数量特征存在显著差异.随着演替时间的推移,人工草地群落盖度、高度、物种数、生物最和多样性指数均表现出"V"字型变化规律,杂类草--甘肃马先蒿的数量特征变化尤为明显,在4 a的人工草地群落中开始局部入侵,在5~6 a的人工草地群落中大面积入侵,其入侵速度、入侵面积达到高峰期.土壤的含水量、容重、土壤中有机质、氮素和磷素在演替过程(7 a、9 a草地)中逐渐降低,到一定时期又逐步增加;随着演替的进行,不同建植期人工草地的土壤微牛物生物量碳和酶活性均呈"V"字型,变化.对于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首先是植被恢复,其次是土壤肥力的恢复.土壤有机质等养分的积累、微生物活性的改善不仅能使土壤-植物复合系统的功能得以恢复,同时也能促进物种多样性的形成,有利于人工草地群落稳定性的提高.在试验区尽管植被恢复演替进行得比较缓慢,但从土壤发展的角度看,仍属进展演替.所以,在退化高寒草甸的恢复过程中,若降低和有效控制外界的干扰(如围栏封育),可为退化草地恢复提供繁殖体与土壤环境,实现人工草地逐步向恢复(正向)演替进行.图3表6参34  相似文献   
6.
青藏公路取土场高寒草原植被的恢复进程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按照青藏公路建设和整修的不同阶段,利用样方调查植被空间分布变化,得出高寒草原植被的自然演替进程遵循以下规律,在工程结束2年,8年,26年后,群落植被覆盖度和生物多样性指标分别达到原生植被的2%~4%,6%~23%;32%~54%,46%~50%;95%以上和100%左右.青藏公路沿线高寒草原植被的人为破坏影响是明显的,植被的自然恢复需要20年左右的时间.工程建设破坏面积大于1500m2,植被难以恢复,土壤沙化和水土流失,影响周边地区生态环境质量.因此,在青藏铁路工程建设中首先应当减少对地形地貌的破坏,其次应当重视对地表土壤的保护并辅助人工植被恢复措施,促进植被的自然恢复.  相似文献   
7.
周兴民 《青海环境》2010,20(4):177-180
文章着重综述了青海省草地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其中草地生态系统主要服务功能的宏观价值为609.35us$hm2·a,草地生态系统主要自然资本的价值为1 196.23us$hm2。从全省的情况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约为204×108us$a,生态资本的价值约为400×108us$,草地生态系统的替代价值约为748×108us$。同时,提出了青海省草地生态系统可持续利用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8.
青海省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对策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青海省有可利用草地3161×104hm2,是我国五大牧区之一。在长期传统游牧畜牧业经营方式下 ,对草地缺乏有效的保护和科学的管理 ,片面追求牲畜存栏数 ,超载过牧现象普遍存在 ,导致草地退化问题严重 ,生态环境破坏 ,自然灾害频繁 ,畜牧业经济效益低下。在这样的基础上实施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需要执行科技兴牧 ,教育先行 ;强化畜牧业生产基础 ,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并重 ;大力促进畜牧业产业化 ,走商品化生产发展道路的方针。推行高效集约化经营的畜牧业生产模式 ,发展具有高原特色 ,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特色畜产品生产 ,在实现畜牧业向高效益产业转变的基础上顺利地实施生态环境治理和草地资源保护 ,从而达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利用涡度相关技术对青藏高原高寒灌丛CO2通量进行连续观测,并以2003年7、8月份为例,对高寒灌丛暖季CO2通量变化模式及其主要气候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7、8月青藏高原高寒灌丛日平均净生态系统CO2交换(NEE)分别为-7.17,-7.26g/(m2·d);最高日NEE分别为-11.00,-12.09g/(m2·d).暖季高寒灌丛生态系统NEE日变化波动极为明显,8:00~19:00为CO2净吸收阶段,峰值一般出现在12:00左右,最大值为-1.72g/(m2·h)(7月份)、-1.63g/(m2·h)(8月份).19:00~次日8:00为CO2净释放,最大值为0.69g/(m2·h)(7月份)、0.86g/(m2·h)(8月份).在主要气候因子中,光合有效辐射(PAR)与NEE变化呈显著正相关,但PAR达到1000μmol/(m2·s)以后,随着PAR进一步升高,NEE有下降趋势.就温度而言,白昼(7:00~20:00)NEE变化与温度无显著关联,而夜间(21:00~次日6:00)温度与NEE变化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高寒小嵩草草甸种子库和种子雨动态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对小嵩草草甸种子库的大小和物种组成及与种子雨、地上植被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 .结果表明 ,返青期和枯黄期小嵩草草甸种子库单位体积 (1.0m× 1.0m× 0 .1m)分别有种子nf=10 5 5 0粒和nk=13 815粒 ,分别由 2 2种和 2 4种植物组成 ,分属 9个科 .其中 ,莎草科、豆科和龙胆科占优势 ,禾本科所占比例较小 .每平方米种子雨nr=8436 .4粒 ,由2 5种植物组成 ,分属 10个科 ,莎草科和禾本科所占比例较大 .种子库和种子雨在物种组成上有一定的相似性 (r =0 .76 0 0 ,P <0 .0 1) ,二者共有 19个种 ,分别占种子库和种子雨物种总数的 82 .6 1%和 90 .48% .地上植被与种子库的相似性较小 ,地上植被中有 43.2 4%和 5 1.35 %的植物分别在返青期和枯黄期种子库中出现 ,6 0 %的植物出现于种子雨中 .在物种分布和优势度上 ,地上植被与种子雨间一致性较高 ,但它们与种子库间有一定的分歧 .从地上植被到返青期时的种子库 ,物种多样性降低了 1.6 1% ,从而说明种子库不仅是地上植被补充更新的源泉之一 ,而且是维持植物物种多样性的一种机制 .图 3参 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