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4篇
基础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Fe3+对赤潮异弯藻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人工海水APSW以f/2营养加富,在总铁浓度为0—1000nmol L^-1的范围内,考察了总铁浓度对赤潮异弯藻(Heterosigma akashiwo)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发现,当铁浓度小于10nmol L^-1时,最大藻细胞密度与比生长速率均受到明显限制.补铁后受铁限制的细胞得到缓解,表明铁是藻细胞生长的重要限制因子.当铁浓度大于100nmol L^-1时,最大细胞密度与比生长速率不再受铁限制,但其光合作用活性有所改变.在铁限制下细胞的光饱和光合作用速率Pm,暗呼吸速率Rd,表观光合作用效率a与铁丰富细胞相比都有所减小,而光补偿点Ic及饱和光强Ik增大.图5表1参11  相似文献   
2.
通过在Zarrouk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谷氨酸(Glu)对螺旋藻进行混合营养培养,研究了不同浓度的Glu对螺旋藻的生长、叶绿素、蛋白质含量以及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Glu浓度小于1.0gL^-1时,藻生长状态、生理活性都明显优于Z氏培养基,其中以在0.8gL^-1浓度时生长最好;当Glu浓度为1.0gL^-1时,藻的生长状态与Z氏培养基中极为相似;Glu浓度大于1.0gL^-1时,对藻的生长产生一定抑制作用,Glu的添加对藻液体系的pH值有一定的缓冲作用,图4表2参7  相似文献   
3.
有机固体废物固态厌氧消化处理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有机固体废物的固态厌氧消化处理是一种在固体含量很高的条件下进行厌氧发酵,同时产生沼气的处理方法,该方法能够实现废弃物污染防治和综合利用的目标.文中介绍了有机固体废物固态厌氧消化的研究状况,并且展望了其固态厌氧消化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4.
除臭微生物分离及效果测定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为治理禽畜废弃物产生的恶臭对环境的污染,采用合适的分离方法从环境中分离了诸多除臭微生物,并且通过初筛和复筛相结合的方法成功地筛选出具有减少氨气释放量64%以上,硫化氢释放量50%以上,降低2个臭味等级的微生物F1。结果表明,选择合适的分离方法是分离除臭微生物的关键,初筛和复筛相结合可以快速,有效地筛选除臭微生物,除臭生物F1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微生物还原浸出法回收废旧电池粉末中的金属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驯化培养K1、K2、K3 3株锰还原异养微生物,使微生物耐受电池重金属离子的能力提高.通过微生物的还原作用将二氧化锰还原成二价锰离子回收利用.微生物利用MnO2作为代谢呼吸链最终电子受体,传递氧化有机物产生的电子,还原溶浸锰于介质中.与其他菌株相比,K1菌株表现出很强的金属耐受性,最终浸出率可达93%.  相似文献   
6.
纤维素酶气相双动态固态发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充分利用纤维素酶固态发酵的优势,提出了纤维素酶气相双动态固态发酵的方式.研究结果表明:在优化条件下(最佳压力脉冲范围、脉冲频率及气体内循环速率),发酵温度得到较好地控制,9.0cm高的填料层中最大温度梯度为0.12℃/cm;以汽爆秸秆为底物,发酵水活度得到较好的保持;动态培养发酵周期(60h)比静态发酵周期(84h)缩短了 1/3,酶活(20.36IU/g)比静态酶活(10.82IU/g)提高了1倍,压力脉动固态培养的料层上中下微生物生长状况均匀一致,且疏松,而静态固态发酵的料层中部几乎没有菌体生长利用气相双动态固态发酵可为纤维素酶大规模生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微生物还原浸出法回收废旧电池粉末中的金属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驯化培养K1、K2、K33株锰还原异养微生物,使微生物耐受电池重金属离子的能力提高。通过微生物的还原作用将二氧化锰还原成二价锰离子回收利用。微生物利用MnO2作为代谢呼吸链最终电子受体,传递氧化有机物产生的电子,还原溶浸锰于介质中。与其他菌株相比,K1菌株表现出很强的金属耐受性,最终浸出率可达93%。  相似文献   
8.
膜生物反应器在汽爆稻草秸秆酶解中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杨森  丁文勇  陈洪章 《环境科学》2005,26(5):161-161-163
以汽爆稻草秸秆为原料,通过将几个酶解罐串联来提高最终还原糖浓度.考察了酶浓度,酶解单元组成以及稀释率对汽爆稻草秸秆酶解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条件为:20FPU/g,酶解单元由4个酶解罐组成,稀释率为0.075/h.在此条件下,酶解时间为24h时,与传统批次酶解相比,汽爆稻草秸秆总转化率从18%~21%提高到39.5%.与只有1个酶解罐的膜反应器相比,每g底物还原糖产量从0.25g提高到0.4g,最终所得还原糖的平均浓度从4.56g/L提高到27.23g/L.  相似文献   
9.
不同氮磷水平下中肋骨条藻对营养盐的吸收及光合特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不同氮、磷水平下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对营养盐的吸收动力学、生长和光合作用特性,结果表明,培养基中氮或磷浓度的改变对中肋骨条藻比生长速率影响不大,各种条件下藻细胞的比生长速率约为1.51—1.60d^-1,其中,藻细胞在低氮条件下的比生长速率略高,为1.60d^-1;低氮和低磷条件下藻细胞稳定期的生物量明显下降,分别比中氮和高氮下减少了27%和41%,而比中磷和高磷减少了64%和65%,低营养源(低氮或低磷)状态下生长的藻细胞具有较低的单位细胞表示的光饱和的光合作用速率(Pm^cell)和光合效率(α^crll)。尽管在低氮或低磷条件下生长的藻细胞单位叶绿素a的含量较低,但具有较高的活性,以单位叶绿素a表示的光饱和的光合作用速率(Pm^chla)和光合效率(α^chla)均与高氮或高磷条件下生长的藻细胞相当,这可能是不同氮、磷水平下比生长速率差异不大的原因.中肋骨条藻细胞对氮和磷吸收的适当比值(N/P)为0.8-2.6.图3表4参17  相似文献   
10.
如何提高酶蛋白的热稳定性是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生化工程学等学科长期所关注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本文研究了多种添加剂对绿色木霉纤维素酶热稳定性的影响.在60℃的溶液中,多元醇(乙二醇、甘油、赤藓糖醇、木糖醇和山梨糖醇)能提高该酶的热稳定性,随着浓度的增加,赤藓糖醇、木糖醇和山梨糖醇促进酶的热稳定性呈线性增高;适当的多元醇分子长度对该酶的热稳定性有最优的保护效应;不同浓度和不同分子量的聚乙二醇对该酶的热稳定性具有明显的影响;在无机盐中,单价金属阳离子比二价金属阳离子更能显著地提高该酶的热稳定性;酶液溶剂的改变直接影响着该酶的热稳定性,该酶在D2O溶液中比在水溶液中稳定,其酶活半衰期延长了2.6倍.研究表明,热环境使酶蛋白分子的螺旋结构发生变化而失活,但某些溶质和溶剂的存在可能通过作用于蛋白质分子的三维结构而影响该酶的热稳定性.图7参15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