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9篇
安全科学   2篇
综合类   32篇
基础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14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再生水灌溉对苜蓿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文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再生水灌溉对苜蓿(Medicago sativa L.cv.‘Algonquin’)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试验设置了清水、再生水两种灌水类型,高、中、低3个不同灌水水平。结果表明:同一灌水类型条件下,苜蓿植株生长高度随灌水量减少而降低,同一灌水水平下,灌溉水类型对植株高度无明显影响;不同的灌水水平对植株侧枝数的影响差异不显著,但灌溉水类型对植株侧枝数影响差异显著,所有处理中再生水高水平灌溉侧枝数增幅最大;与清水相比,再生水灌溉能显著增加苜蓿干物质产量;在苜蓿生长前期,再生水灌溉对苜蓿根系生长具有阻碍作用;灌溉水类型对苜蓿植株体内吸收氮、磷、钙、镁吸收量的影响主要在其生长前期,灌溉水类型对苜蓿体内钾含量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受污染地表水的生物毒性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以非常规水源补水的受污染地表水的生态安全问题,文章以北京地区受污染河水为试验用水,利用多组生物效应试验(发光菌、大型蚤和仔鱼)进行急性生物毒性检测,并与污水厂二级出水和再生水厂出水水质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受污染地表水在浓缩倍数达50倍时,发光细菌相对抑制率达到50%以上,大型蚤和仔鱼的急性毒性试验死亡率均达到100...  相似文献   
3.
结合实验研究和工程应用实践,在湿地填料选择、水力负荷变化、植物特性、结构优化、越冬运行等方面,对我国北方地区潜流人工湿地设计、建设、运行管理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开展了系统、深入研究.结果表明:石灰石、粗砂等脱氮除磷综合效果较好,且取材方便、价格便宜,应是人工湿地主选填料,钢渣、褐铁矿除磷效果良好、沸石的氨氮吸附能力强,可作为辅助材料;湿地植物对水质净化贡献约为5%~15%,其地上部分的生物量移除贡献不足5%,湿地植物对系统水力负荷维持、冬季保温、生态景观等还具有较大贡献;以植物保温为主,结合冰下取水、水位管理等可实现北方地区潜流湿地冬季正常运行;优化提出了竖向复合流湿地结构,具有节约用地、硝化-反硝化作用效果显著、抗淤堵等特点.研究成果已在工程实践中得到成功应用,对人工湿地在我国北方地区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曝气生物滤池在入库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低温情况下,对官厅水库入库水进行了曝气生物滤他的生物预处理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水温低于5℃,该工艺对有机物和氨氮的去除率较常温有所下降,在0.5~5℃时,CODMn平均去除率为33.1%,氨氯平均去除率为43.1%。  相似文献   
5.
针对北京城市河湖的污染状况,论述了传统絮凝-气浮工艺在污染治理中的应用研究及以该工艺为基础的集成系统的开发.结果表明,该系统对TP、COD去除率分别达81%和75%.该系统的研制成功为城市河湖的污染治理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采用Oasis HLB柱固相萃取的前处理技术,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的分析方法,对我国北方永定河上游黑土洼人工湿地中多环芳烃污染的特征以及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湿地系统以低环数多环芳烃污染为主,其中浓度最高的是菲和蒽,未检出高环数(5环、6环)多环芳烃.通过比较进水和出水的浓度,湿地系统总体上不能有效去除进水中的多环芳烃.但是比较不同工艺单元进出水浓度,复氧、植物根系及微生物等均影响到多环芳烃的去除效果,去除率在28%~65%之间.  相似文献   
7.
采用Oasis HLB柱固相萃取的前处理技术,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的分析方法,对我国北方永定河上游黑土洼人工湿地中多环芳烃污染的特征以及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湿地系统以低环数多环芳烃污染为主,其中浓度最高的是菲和蒽,未检出高环数(5环、6环)多环芳烃.通过比较进水和出水的浓度,湿地系统总体上不能有效去除进水中的多环芳烃.但是比较不同工艺单元进出水浓度,复氧、植物根系及微生物等均影响到多环芳烃的去除效果,去除率在28%~65%之间.  相似文献   
8.
鲢鱼放养控制北京城市河湖水华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介绍了利用鲢鱼控制北京城市河湖水华的试验研究,通过不同放养密度(0、17、51和103 g/m3)的现场围隔试验,对鲢鱼放养对水体水质和浮游生物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鲢鱼放养使有鱼围隔中浮游生物量极低,从而使浮游植物基本不受浮游动物影响,而直接受鱼类影响;同时,中等密度(51 g/m3)的鲢鱼放养使水华蓝藻和微小藻的生长均得到了有效抑制,使藻类生物量最低.  相似文献   
9.
温榆河沉积物中6种雌激素的存在状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调查温榆河沉积物中雌激素物质的污染状况,采用超卢萃取、GC/MS法研究了6种常用雌激素(包括己烯雌酚DES、雌酮E1、雌二醇E2、乙炔基雌二醇EE2、雌三醇E3和戊酸雌二醇EV)在北京温榆河上游及干流表层沉积物中的含量水平,并对其分布及来源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温榆河沉积物中6种雌激素的总含量范围为0.39~36.6 ng/g,平均浓度为10.2ng/g,其中E1和E2在所有样点均有检出,并且在每个样点均表现出E1的浓度高于E2的浓度.其它4种雌激素只在部分样点有检出.6种雌激素的总含量与沉积物中总有机碳(TOC)、总氮(TN)和总磷(TP)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结合采样点周边入河污染源分布情况,判断其主要来自沿岸入河排污口和污染支流.与国外已经有分析数据的研究区域相比.该河流中部分雌激素的含量处于中等或偏高水平.  相似文献   
10.
黄土高原地区1961—2000年间土壤水分变化模拟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文应用Vrsmarty水量平衡模型模拟黄土高原地区的土壤水分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该模型综合考虑了土壤、植被、高程、温度、太阳辐射、水汽压、风速和降雨等因子对土壤水分的影响。模型运行的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地区土壤水分在1961—2000年期间是一种逐渐减小的变化趋势:该地区6月的平均土壤水分从1960s的42.3 mm降低到了1990s的38 mm;10月的土壤水平均值从1960s的93.9 mm降低到了1990s的56.7 mm,这种变化的原因是降雨量不断减少,年平均降水从1960s的443 mm降低到了1990s的406 mm,同时潜在蒸发量也在不断减少,月最大潜在蒸发量从1960s的190 mm降低到了1990s的142 m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