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基础理论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
基于塑料管材目前在饮用水输送、节水灌溉及设施农业等方面应用的普遍性及人们对塑料产品安全性问题的日益关注,针对塑料给水管材对水质安全性影响的研究现状进行比较和分析.目前相关研究以静态试验为主.聚氯乙烯(PVC)管材主要影响输送水质中重金属的质量比,不同种类重金属的迁移规律随时间、水质及环境因素的变化存在差异.而聚乙烯(PE)、聚丙烯(PP)等材料由于很少使用重金属添加剂,主要向水中迁移有机物,包括抗氧化剂2,6-二叔丁基对甲酚、烷基噻吩,一些醛类、酮类、萜类、酯类、甲苯及其他芳香族化合物.研究中仍存在环境因素影响考虑较少,重金属种类有限,有机物迁移研究不足,相关研究缺乏系统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积融雪控制下土壤大气间汞交换通量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刚  王宁  艾建超  张蕾  杨净  刘子琪 《环境科学》2013,34(2):468-475
位于松花江上游流域的夹皮沟金矿曾是我国采金量最大的矿区,广泛使用的混汞法提金工艺导致了严重的区域环境介质汞污染.为研究稳定性季节积雪及融雪控制过程土壤(雪)大气间汞交换通量特征,选择区域内典型"山-谷"地形结构单元,沿坡面等距进行布点,使用动态通量箱法测定了各采样点土壤(雪)大气间汞交换通量,使用塞曼效应汞分析仪(LUMEX Zeeman RA915+)测定了各采样点近地面(0~150 cm)垂直方向上大气汞浓度分布,分析了同步气象因子、积融雪控制下地表性质和近地面大气汞的垂直分布各因素对土壤(雪)大气间汞交换通量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季积雪和融雪期间,大气中汞均有沿山坡向谷底汇集的趋势,在积雪冷源性下垫面所致逆温层结控制下,汞交换通量表现为明显的由大气向土壤(雪)的沉降过程.融雪期间雪融后地表土壤大气间汞交换通量表现为释放与沉降过程交替,仍然积雪地表大气间汞交换通量沉降水平明显弱于积雪期.分析土壤(雪)大气间汞交换通量与其影响因素间关系发现,积雪期土壤(雪)大气间汞交换通量与大气汞浓度和大气温度间均具有显著的负线性相关关系;融雪期土壤(雪)大气间汞交换通量与大气汞浓度间具有明显的负线性相关关系,与大气温度间具有正线性相关关系;雪融后裸露土壤大气间汞交换通量与地温间呈现一定的正线性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人参生长光环境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于海业  张蕾 《生态环境》2006,15(5):1101-1105
光因子是直接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主导因子。人参(PanaxginsengC.A.Mey.)作为典型的阴性植物,对光环境的要求十分严格。文章从保护野山参物种资源及光环境对人参生长发育的重要作用的角度,介绍了人参生长光环境的研究现状:研究时期集中于20世纪80、90年代,以指导园参栽培为目的,围绕可见光区的光强和光质特征展开,以光环境静态调查及光强日动态、光质颜色对人参生理影响为主要研究内容。文中分析了国内外对于人参适宜光照的研究结果存在较大差异的原因可能是人参种质、不同生长阶段的光合能力及光分布空间变化给人参光合作用造成的影响。总结了已有研究的结果,例如,①参棚透光率为25%时,光照强度达到饱和光强度,人参光合速率最高;②浅绿膜人参生育健壮,光合作用强度高,干物质积累快,有利于参根增重。2000年以后,随着林下栽参的兴起,原有研究成果不足以满足目前科学种植的需要,国外已经出现林下分光谱辐射对人参根部皂甙积累影响数量关系的研究,而国内针对林下参生长光环境的研究仍停留在上世纪90年代针对可见光区光强变化的水平上。文章最后指出,现有研究成果在科学指导林下栽参的选址及现代化管理方面存在不足,通过学科交叉与融合、建立合理的人参生长光环境动态模型是未来人参生长光环境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村环保主体的缺失与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环保主体缺失是导致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的重要原因,本文分析了农民、乡镇企业、地方政府等主体缺失的原因,并提出了农村环保主体的构建途径。  相似文献   
5.
以研究性实验案例“公众参与调查”教学设计为例,结合笔者多年实践教学经验,探索了将理论方法转化为具体实验教学方法的途径,介绍了将该实验方法应用于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阐释了实验教学各环节和具体过程,尤其是将问卷调查法融入具体教学,列举了部分实验结果,总结了教学过程反馈的若干问题.希望本文在实验设计与教学实践方面的探索,为深化中国高校实践教学改革提供行之有效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随着绿色消费需求的增加与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绿色供应链的思想应运而生,绿色供应链指的是以绿色制造理论和供应链管理技术为基础,以供应商、生产商、销售商和消费者为主体,对产品的设计、物料获取、生产、配送、使用及报废处理的整个过程提出的一连串政策与行动,目的  相似文献   
7.
美国低碳农业实践之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是世界农业大国,也是世界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国,其在低碳农业领域的尝试和成效表明,低碳经济有望成为未来美国的重要战略选择。研究美国的实践和经验,对我国乃至世界低碳农业的发展及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均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当前教研类实验室进行教学及科研活动所产生的各类环境污染物,具有种类繁多,数量不定,混合排放,成分复杂,突发性强等显著特点,潜在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基于上述特点,本文提出了由上至下的综合减缓对策,即环境行政管理部门,教研相关部门,实验室管理人员及使用人员多层面联动,从首末两端同时采取针对性治理或减缓措施,重视污染物产生过程管理,逐步提高教研实验室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率,为实践教育教学改革提供硬环境保障。  相似文献   
9.
推进农业生态环境自治是我国环保领域的一项创新举措,但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组织载体的农业生态环境治理模式仍处于理论研究阶段。本文以荷兰农村环保合作社实践为例,归纳分析了农村环保合作社治理农业生态环境中的政策基础、政府支持及其他参与主体的积极合作,并对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农业生态环境治理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玉米-苜蓿间作的生态效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陈玉香  周道玮 《生态环境》2003,12(4):467-468
研究地区位于东北农牧交错带东段。在农牧交错地区,粮食生产与饲草生产同等重要,因此将玉米与苜蓿间作,研究了这种间作的生态效应。发现玉米与苜蓿间作,对土壤理化性质有明显改善,表现在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上升,体积质量下降.土壤全氮、全磷、全钾质量分数升高。因此玉米与苜蓿问作在农牧交错地区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