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安全科学   3篇
综合类   12篇
基础理论   4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沿粤北某铀尾矿库下游水体采集14个水样和11个表层水系沉积物样品,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OES)和低本底HPGe-γ能谱仪分别测量了水样和沉积物中铀含量。结果表明,沿着水流方向,水体中铀浓度由2.091 mg/L降到当地环境本底水平0.002 mg/L。流入水库前,水体中铀含量均超过0.05 mg/L。排水口附近以及下游水库中表层沉积物样品的铀含量比溪流中段的高,特别是水库沉积物中含铀703.1 mg/kg,可能会对水质造成长期影响。  相似文献   
2.
采用模拟废水再次启动因长期停止进水而生物活性被抑制的上流式厌氧污泥床生物反应器,探讨反应器再启动特征及其处理含铊酸性废水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反应器再启动效果很好,从硫酸盐去除率和碱度等指标可认为反应器在第47天完成了再启动过程。启动后的反应器对硫酸盐去除效果好,平均去除率达到94.76%;抗p H冲击性能强,反应过程可产生大量碱度,同时消耗较少的COD,可有效适应酸性废水中COD和碱度匮乏的特征;反应器对废水中铊的去除效果较好,最高去除率达到99.11%,平均去除率达到94.2%。再启动时间短及其对酸性废水具有较好的适应性表明该反应器及其已培育菌群能较好地转场并应用于含铊酸性废水的处理。  相似文献   
3.
为了获得吸附铊(Tl)的功能菌株以应用于实际工业废水处理,从某矿区土壤中分离筛选出一株抗Tl+细菌BSA-68,对其进行了初步鉴定,并对其Tl+吸附特性和初步机理进行了研究.16S rDNA序列分析表明,该菌株属于假单胞菌,命名为Pseudomonas sp.BSA-68(登录号:JF901709).该菌株最大抗Tl+浓度为30 mg/L,溶液初始浓度、pH值、吸附时间、摇床转速及菌体生物量对Tl+吸附具有一定的影响,菌株在Tl+初始浓度20 g/L,吸附时间30 min,pH 6.0,摇床转速150 r/min,生物量2.0 g/L时,吸附效果最佳,在该条件下,BSA-68菌株对Tl+的吸附率可达93.77%.红外光谱分析表明,该菌株细胞壁中的羟基、羧基及氨基是对Tl+吸附起主要贡献的官能团.研究结果表明,BSA-68菌株可作为经济、高效、环境友好的生物材料进行Tl+废水处理.  相似文献   
4.
磷酸二氢钠去除铀的效果与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静态实验,研究了不同反应时间、p H值、初始铀浓度、磷酸二氢钠用量、温度等因素对磷酸二氢钠去除溶液中铀的效果的影响,并结合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和热重分析等测试结果,探讨了磷酸二氢钠去除铀的机理.结果表明,一定质量的磷酸二氢钠对铀的去除量随着铀初始浓度的增大而增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在p H值为5,磷酸二氢钠用量为2.0 mg时,磷酸二氢钠去除铀的效果最好,铀的去除率高达99%以上;反应在120 min基本达到平衡.红外光谱分析说明磷酸二氢钠主要是通过磷酸二氢根与UO2+2发生络合反应去除溶液中的铀,扫描电镜分析显示反应生产了矿物晶体,热重分析可知该矿物晶体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从某含铊废水中筛选出一株耐铊细菌(菌株序列登陆号:JF901704)菌株,研究了溶液初始浓度、吸附时间、pH值、温度、摇床转速及菌体生物量对铊的吸附效果影响,结果表明,JF901704菌株在铊初始质量浓度20 mg/L,吸附时间60 min,pH值7.0,温度30℃,摇床转速150 r/min,生物量1.0 g/L时,吸附效果最佳,在该条件下,JF901704菌株对铊的吸附率可达89.05%;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细胞壁中的羧基、亚氨基及羟基对铊吸附起主要贡献的官能团。  相似文献   
6.
从大亚湾核电站附近水体中分离筛选出一株抗锶放线菌(编号YF-64),研究了该菌株在不同环境参数条件下对锶的吸附效果和初步机理,通过形态和16S rDNA序列相结合的方法对菌株进行了分类鉴定,采用红外光谱(FT-IR)分析技术对菌株吸附前后进行表征,探讨其吸附机制。结果表明,抗锶菌株隶属于天蓝黄链霉菌(基因序列登录号:JF901702),菌株对Sr~(2+)具有较强的吸附效果,根据数据显示,当接触时间为50 min,pH值为6,Sr~(2+)初始浓度为50 mg/L,摇床转速为120 r/min时,该菌株的吸附效果达到最佳为44.29 mg/g;FT-IR结果显示,JF901702菌株对Sr~(2+)的吸附主要是由细胞壁上的羟基,次甲基,羰基起主要吸附作用。由此可知,JF901702菌株可作为经济、高效、环境友好的生物吸附材料进行废水重金属处理。  相似文献   
7.
利用固相萃取联合液相色谱-质谱法对珠三角河流饮用水源中的21种糖皮质激素(GCs)和3种盐皮质激素(MCs)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24种目标物在水源水中均有检出,检出率在8%(可的松)~75%(地夫可特)之间,总浓度(∑CSs)(平均值/中值)为0.29~8.7ng/L(2.6ng/L/1.6ng/L),污染以布地奈德、丙酸氯倍他索、醛固酮为主.东江东莞段和流溪河下游水源水中肾上腺皮质激素(CSs)浓度水平总体高于西江和北江,各水源地的CSs组成与浓度存在一定的季节性差异.冗余分析发现,水源水中大部分CSs与水温、电导率、pH值以及溶解氧呈负相关关系,表明这些环境因子是影响CSs含量分布的重要因素.CSs在珠三角河流水源地的危害指数(HI)(平均值/中值)在<0.1~0.65(0.25/0.29)之间,总体处于中低风险水平.  相似文献   
8.
固定化SRB处理低浓度含铬废水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主要选用海藻酸钠和聚乙烯醇等为包埋剂,采用包埋法对SRB细菌进行固定化,并且以固定化小球对铬的去除率为主要参考指标,从失重率、传质性等方面综合考虑,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固定化小球的最佳配比,同时采用这种新型的固定化小球处理含低浓度铬废水。试验结果表明,固定化SRB小球的最佳包埋条件为:聚乙烯醇8%,二氧化硅2%,海藻酸钠0.2%,活性炭3%,菌液含量30%,饱和硼酸中氯化钙2%,交联时间24 h。固定化小球处理低浓度含铬废水的最佳条件为:p H为6,温度为30℃,初始铬离子浓度为1 mg/L,在250 min内小球表面的活性位点趋于饱和,此时Cr去除率为92%。  相似文献   
9.
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了胡萝卜、生菜、马铃薯、豌豆4种蔬菜在人工铀污染土壤中的种植情况。结果表明蔬菜吸收铀的能力不同,相同条件下的4种蔬菜可食用部位中铀含量大小顺序为:土豆>生菜叶>胡萝卜>豌豆;平均铀含量分别为:0.26,0.25,0.11,0.09 mg/kg,且均为低铀富集作物。加入铀溶液的土壤所种植的蔬菜样品中铀含量相比对照组土壤均有所升高,但其铀含量未超过国家标准限值,处于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10.
彭燕  陈迪云  陈南  曾林威 《环境工程》2021,39(4):13-19,24
利用Ca3(PO4)2对模拟铀污染土壤进行钝化处理,分析了Ca3(PO4)2投加量对其中有效态铀的钝化效果,基于此,采集粤北某铀矿下游水系沉积物,利用逐级化学提取法开展了Ca3(PO4)2固定前后铀赋存形态研究.结果 表明:沉积物中铀主要赋存于铁锰氧化物结合态中,添加Ca3(PO4)2可降低沉积物中有效态铀的含量.溪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