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2篇
基础理论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以硝酸锌为原料,明胶为模板分散剂,采用凝胶模板燃烧法制备纳米ZnO.利用TG-DTA,FT-IR,XRD,TEM和HPLC等手段对制备过程、样品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研究,探讨燃料及氧化剂的比例以及热处理温度的变化对产物粒径和光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产物粒子形状为球形,属六方晶系结构且无杂相.以染料罗丹明B溶液为目标降解物,1h的降解率为99.9%,最佳光催化剂的合成条件为:燃料与氧化剂的比例为0.84,400℃热处理3h.  相似文献   
2.
简易、快速检测有机磷农药的酶片和生色基质片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黄雁  郭中英 《环境科学》1995,(3):52-54,11
研制出简易、快速检测有机磷农药的酶片和生色基质片。用胆碱酯酶抑制试验检测水中的有机磷农药,检测灵敏度在0.01—10mg/L范围,适宜温度在25—35℃之间,分析周期约为15—20min。甲胺磷和水胺硫磷等硫代磷酸酯类农药经溴水活化后检测灵敏度也达上述水平。实际水样检测表明,检样中农药含量在检测灵敏度范围内时,阳性结果相当明显,溶液吸光度比值A对照/A检样>2。由于检测时无需配制试剂和使用仪器,本法特别适宜于现场检测。  相似文献   
3.
采用分粒径撞击法监测细菌气溶胶的粒径分布特征,并与沉降法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分粒径撞击法和自然沉降法测得空气细菌总数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自然沉降法获得的细菌总数约占撞击法18%,并与撞击法第一级采集的细菌总数基本一致(P>0.05).约70%的细菌分布在撞击法3-6级,该粒径范围的细菌与人体下呼吸道疾病密切相关.结果表明,计数空气中细菌数量可能能够反映与细菌性疾病流行的关系,而细菌在不同粒径的气溶胶中分布可能对特定疾病如呼吸道细菌感染更为重要.分粒径进行细菌计数可能对监测空气质量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