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3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漳卫南运河流域水质时空变化特征及其污染源识别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采用聚类分析、季节性Kendall法分析了漳卫南运河流域的水质时空演变特征及水质变化趋势,采用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法和多元回归分析法定性识别了流域水质污染的主要污染源并对其贡献率进行了计算.空间聚类和站点因子得分计算后发现,漳卫南运河流域水质空间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位于流域西北部漳河中上游区域,该区域水质优良;第二类为卫河流域及漳卫南运河东部平原区,该区域水体受污染严重,水质较差,且沿途接纳点源排放口排入的污染物,水质空间变化较大.时间聚类和季节性Kendall趋势分析表明:流域水质在2002~2009年间可分为3个阶段2种变化趋势,2002~2003年为水质恶化阶段,卫河及漳卫南运河东部平原区干流水质严重污染,漳河上游及中游岳城水库水质也呈恶化趋势,但总体水质良好;2004~2006年为水质好转期,2007~2009年为第三阶段,水质进一步好转期.在2004~2009年间,流域整体水质虽然好转,但西南部的卫河流域及漳卫南运河东部平原干流区水环境状况依然堪忧.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造成漳卫南运河流域水质污染的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市政污水、重工业废水、化学工业废水、天然污染源和采矿活动,汛期农业生产引起的农业非点源排放以及暴雨径流引起的非点源排放也占相当比例.采用主成分多元线性回归方法评价了各种污染源的贡献率.结果可以为漳卫南运河流域水污染控制战略制定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超滤工艺净化微污染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混凝沉淀-超滤工艺对微污染原水进行试验,对组合工艺的除污染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组合工艺对浊度、颗粒物和藻类的去除效果非常好。出水浊度稳定在0.1NTU以下,水中粒径>2μm的颗粒数约19个/mL,藻类平均数量约为2.2×104个/L。在去除有机物方面,组合工艺对高锰酸盐指数、UV254和DOC的去除率分别为38.0%、15.2%和32.6%,其中对高锰酸盐指数的去除效果较为突出,出水高锰酸盐指数浓度为2.69~2.87mg/L。组合工艺去除的有机物是分子量大于3KD的大分子有机物,对小分子有机物去除效果不明显。其中,混凝沉淀主要去除了水中的疏水性有机物和亲水荷电有机物,超滤膜去除的有机物则以亲水中性有机物为主。在工艺运行期间,超滤膜的跨膜压差增加了约12.3%,跨膜压差的升高主要由被超滤膜吸附的小分子有机物产生。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水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农业更为缺水,科学合理地利用农业水资源,至关重要.本文针对我国农业水资源管理中存在的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低、地下水超采严重、农业水资源的短缺、农业用水水价低,收取率不高等诸多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并从农业水资源管理机制、投入机制、发展节水农业、农业水价改革等方面,提出了改善我国农业水资源管理现状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