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34篇
安全科学   2篇
废物处理   14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124篇
基础理论   15篇
污染及防治   19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28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重大的资源开发利用工程建设设想或实施往往容易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如何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各种资源环境热点问题是大家讨论的重点。文章认为任何重大资源开发工程必须遵循自然规律、生态规律、资源规律和经济规律,必须结合国家战略需求和地缘政治关系,开展前期深入的系统性综合调查,进行生态安全与资源工程安全评价和交叉学科论证,并对其科学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等做出正确的判断。建议:未来的资源环境工程建设要谨防“大跃进”,要科学认识自然资源系统规律,守护好美丽的地球家园;要切实履行资源科学家的社会责任,提倡基于科学研究和科学态度的学术争鸣,科学问题最好还是由科学家去讨论;一些争议大的科研课题慎用公益性研发经费来支持。  相似文献   
2.
基于关系数据库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理论建立了生命周期评价数据库系统。通过综合分析生命周期评价数据,根据生命周期评价数据的数据类型,将数据分为产品评价数据、产品档案数据、基础材料数据和影响评价基础数据,相应的设计了4个数据库。运用关系数据库理论分别对4个数据库建立了物理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3.
南水北调中线不同调水方案下的汉江水华发生概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平  窦明  夏军 《环境科学学报》2005,25(10):1343-1348
为评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江中下游水华的影响,从汉江水华的成因机理分析入手,提出了汉江水华发生概率的计算模型.该模型由河流一维水动力学模型、水体富营养化模型以及随机数生成模型组成,它不仅可以模拟汉江水华的发生机理,而且可以对诱发水华的各种因子进行随机抽样组合,从而求出中线调水不同方案实施后汉江水华的发生概率.计算结果表明,在现状情况下汉江水华的发生概率为9.2%,南水北调中线各调水方案(无引江济汉工程)实施后,汉江水华发生的概率将有一定程度的增加,而如果调水方案与引江济汉工程同时兴建将大大减少汉江水华发生的概率.最后提出建议,汉江自身的水污染治理是减少水华发生概率的最根本措施,而丹江口水库和引江济汉工程的联合调度将会减小汉江水华发生的概率.  相似文献   
4.
水质预警预报系统的研究与应用——以汉江武汉段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报道了水质预警预报系统的研究及在汉江武汉段的应用情况。该系统基于河流一维水质综合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理论,建立了河流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考虑了污染物的迁移和生态转化过程,可实现污染物迁移扩散的常规预报、水华预警预报及突发污染事件的模拟,并利用MapObject实现了模拟结果在系统中的实时动态可视化,为河流水环境的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将石灰混凝处理后的沉淀泥渣进行回流,对石灰混凝法进行改进,研究改进后的石灰混凝法对城市污水二级出水中有机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活性泥渣回流有利于提高石灰混凝法对城市污水二级出水中有机物的去除。回流位置在石灰投加前、复合絮凝剂投加后,最佳回流量为新泥渣产生量的100%~200%,活性泥渣回流的最佳pH为11.0~11.5;活性泥渣中CaCO3、Mg(OH)2、Fe(OH)3等沉淀物以及有机高分子絮体均有助于提高其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其中Mg(OH)2沉淀物起主导作用;含循环泥渣的活性污泥回流,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在散射光下铁(III)-丙酮酸盐配合物对铬(V I)的光还原反应;考察了溶液pH、铁(III)、丙酮酸钠、铬(V I)浓度对反应的影响;分析了铬(V I)光还原反应的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铁(III)-丙酮酸盐配合物体系能在较弱的散射光下还原铬(V I)。在铬(V I)浓度为19.2μm o l/L、铁(III)浓度为10.0μm o l/L、丙酮酸钠浓度为240μm o l/L、pH为3.0、光照240m in的条件下,铬(V I)的还原率达到99.7%。从表观动力学方程的反应级数看,铁(III)的级数(0.83)最高,铁(III)浓度是影响铬(V I)光还原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铁(II)是铬(V I)光还原的主要还原剂。  相似文献   
7.
文章基于WIOD数据库构建IRIO模型,计算了中国和欧盟2009年的碳排放转移及部门分布,并利用投入产出模型和数据网络控制分析方法将中欧双边贸易产生的碳排放转移分为直接碳转移、隐含碳转移和控制型碳转移3种碳排放转移方式,并分析了中国各部门3种转移值的特征及其控制指数和依赖指数。结果表明:电力、煤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金属加工业、化学制品制造业是中欧贸易碳转移的3个关键部门,需要重点关注;农林牧渔及水利业、采掘业和炼焦、石油加工及核燃料加工业等部门进行的碳排放转移直接转移量低,隐含转移量高,容易被忽视;陆地运输业、空运业以及房屋租赁业等服务类部门控制指数较低,不需要重点关注。3种转移方式中,隐含碳排放最能体现真实转移量,而控制型碳转移能够帮助揭示产业链中具有关键地位的部门。  相似文献   
8.
不同类型湖泊沉积物中氮释放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武汉市东湖子湖郭郑湖、庙湖以及南湖这3个不同类型的湖泊进行释氮模拟实验,结果表明:(1)在厌氧条件下,不同污染程度的湖泊中沉积物释氮作用均比较明显。为了抑制沉积物向上覆水释氮,控制湖泊富营养化,保持湖泊较高的溶解氧水平是必要的。(2)在厌氧条件下,高温对不同类型湖泊总氮和氨氮的释放均能起到促进作用。(3)沉积物与上覆水间污染物的浓度梯度越大,总氮和氨氮的释放速率与释氮量也越大,此时温度的影响不明显。(4)通过比较3类湖泊沉积物上覆水中总氮和氨氮两者的释放浓度可知,氨氮的释放贡献十分显著,因此控制氨氮的释放量对于控制湖泊氮释放量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9.
武钢北湖污水回用工程将由明渠收集的武钢生产废水、少量生活污水和雨污水形成的综合废水处理后回用于工业生产。该工程采用包含高密度沉淀池(the DensaDeg誖clarifier)和V型滤池(the Aquazur誖V filter)的两级混凝分离+消毒的工艺。10个月的运行表明,系统能有效去除悬浮物、铁和不溶解性油,出水浊度、铁、不溶解性油均达到甚至优于设计目标。但是,进出水总硬度变化甚微,且后混凝对出水铁含量有不利影响。此外,出水氯离子含量明显增加,将对回用系统中的金属材料有不利的影响。鉴于此,建议对高密度沉淀池的石灰软化过程、后混凝的微絮凝过滤过程中铁的行为、出水氯离子降低途径开展更深入的研究。为了进一步降低运行费用,建议对药剂投加量进行优化研究。  相似文献   
10.
水温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冬季,在香溪河中游建立水上水温实验系统,设置5个水温梯度(10、18、25、30、40℃),研究不同水温梯度下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结果表明:浮游植物在设置水温梯度范围内均能大量增殖,但种类有所不同。10~30℃硅藻均有出现,绿藻在18~30℃下均能生长良好,蓝藻能在40℃的高水温下生长。25℃水体中藻类比增长率(μ)最大,为2.80。光照强度与叶绿素a浓度(Chl.a)响应关系较好。据此可知,水温影响浮游植物生长速率,且是导致香溪河库湾浮游植物群落演替的主要影响因素。光照是藻类生长和水华暴发的主导性因子。香溪河库湾冬季仍有暴发水华的可能,不能忽视冬季香溪河水体的观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