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1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29篇
基础理论   5篇
污染及防治   14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氧化硫是当前数量较多、危害较大的一种大气污染质。一些工厂如硫酸厂、化肥厂、化工厂、炼油厂、热电厂、冶炼厂、钢铁厂、焦化厂以及中小锅炉等都有不同数量和浓度的二氧化硫排放。二氧化硫对农作物有什么危害?农作物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受二氧化硫危害后,对产量有什么影响?弄清这些问题,对有关工厂和农业部门采取防护措施以减轻农作物损失,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我们在1973年和1974年对水稻和小麦进行了二氧化硫人工薰气试验。  相似文献   
2.
重庆市南郊的南山是一个风景区,有林地约二万七千余亩,主要是马尾松林(Pinusmassoniana Lamb.),自八十年代起明显出现衰亡现象,目前约有85%马尾松植株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死亡率达35%左右.马尾松出现的症状是针尖坏死,针叶提早脱落,针长变短,树冠稀疏,枝条枯死,径向生长变弱等.  相似文献   
3.
植物净化空气和监测空气污染的作用已为人们所重视。怎样选出更多的大气污染抗性植物和监测植物,使它能更好地起到保护和改善环境的作用,这是植物与环境保护研究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这里涉及到抗性植物和敏感植物的选择问题。目前,国内外在选择抗大气污染植物和敏感植物时,所使用的最主要方法是人工熏气法,就是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在熏气室或熏气罩内对植物进行一些有害气体的熏气试验,根据植物在熏气过程中的反应进行抗性分级,那些在低浓度下容易受害的便是敏感  相似文献   
4.
木本经济植物——木槿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1 木槿的生物学特征11 形态、特征木槿为落叶灌木,高3m~5m。嫩枝有绒毛。叶卵形或菱状卵形,叶片互生,长4cm~7cm、宽2cm~4cm;不裂或中部以上3裂,基部楔形,边缘有钝齿;幼时两面均疏生星状毛。花大,直径5cm~6cm;花柄长4cm~14cm;小苞片6~7,线形,有?..  相似文献   
5.
碱性或石灰滤纸法用于监测大气中氟化物浓度在国外早已巳有报导。近年来,浙江农业大学、包头市环境保护科研所对此方法作了详细研究,并在实践中运用该方法监测大气氟的浓度,提出了氢对蚕桑,氟对家畜产生危害的大气氟基准。我所1984年用此方法在镇江蚕桑区监测大气中氟化物浓度,取得了较好的结果。1983—1984年我们用碱性滤纸法连续一年监测了苏州市的大气氟污染,结果与植物(悬铃木等)叶中累积的氟化物浓度有着密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本来是稳定的,但随着工业的发展,各种燃料的燃烧放出大量二氧化碳;同时人口的迅速增加,因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也有所增加。这样,就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苏浙皖地区珍稀濒危植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苏浙皖地区分布的64种国家第一批重点保护植物种的种群现存数量、生态地理分布、稀有濒危原因、保护价值及保护措施等进行了调查和研究,为有效地抢救和保护本区的珍稀濒危植物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桑树和家蚕为试验生物,采用静态模拟熏气和自然污染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大气苯酚污染蚕桑引起家蚕生长发育障碍进行了观察、分析,认为大气苯酚以间歇性较高浓度侵入蚕室时,会直接致蚕中毒;大气中苯酚以持续较低浓度作用时桑叶内会累积苯酚,间接对象蚕有毒害。家蚕受害后,轻则表现力食欲不振,群体发育不齐,体色灰暗、体重减轻、主要经济性状下降,重则死亡。,F_(0.01)=2.80说明因熏气处理次数引起盛食蚕体重变化的差异极显著,也即较高浓度的苯酚气会直接危害家蚕生长、发育。综上所述,在有关工厂附近大气内苯酚浓度虽然不是很高,也没有被正式列入监测范围,因此也没有监测指标。但此浓度下桑叶内会累积苯酚,家蚕食叶则会间接遭受其危害;如急性排放的苯酚气侵入蚕室,则会对家蚕直接致害,造成经济性状下降,甚至死亡。苯酚是有机毒物,食品上禁用早有规定,如何防止大气苯酚在生态系统中积累、迁移,保障陆地生物包括人类免受其毒害,是值得引起重视的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9.
氟对农作物,家畜和蚕桑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国内外不少文献报道了大气氟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本文从大气氟对农作物、家畜和蚕桑三个方面综合评述这些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0.
空气污染的植物监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绪评 《环境科学》1988,(5):65-69,91
空气污染能引起植物多种反应,利用这种反应可以监测和评价环境污染。植物对环境污染的这种指示或报警作用,早在100多年前就已被人们发现。Gridon(1859)和Nylander(1866)首先注意到烟雾和气体的发散造成城市附近地衣数量的减少。人们还发现一些工厂周围的植物出现特殊的伤害现象,后来研究才知道与烟囱冒出的SO_2等烟气有关,1942年在美国洛杉矶,发现一些植物叶片出现了不同于一般污染物如SO_2、HF等所引起的伤害症状,经过分析研究,才知道是光化学烟雾造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