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安全科学   1篇
环保管理   35篇
综合类   52篇
基础理论   1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2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对山东省泰安市垃圾焚烧发电厂周边居民的调查数据,运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垃圾焚烧发电厂周边居民对电厂态度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是否被征求意见、是否接受物质补偿这二个变量对周边居民的态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受教育年限、是否知道二噁英、居住地与电厂距离与周边居民态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结合相关研究,发现本研究中影响电厂周边居民态度的因素既有普遍性,也有特殊性。  相似文献   
2.
要实现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中用水总量控制的目标,需要正确判断相关因素对用水量变化的影响强度和作用机理。影响产业用水量变化的因素涉及从生产层面到消费层面,从结构因素到效率因素。本文从最终需求的视角,同时考虑生产和消费的影响因素,运用投入产出结构分解法,考察了1997-2010年五个时段相关因素的变化对产业用水变化的总贡献和部门贡献。研究结果表明,国内最终需求成长效应和出口成长效应是拉动江苏省产业用水增加的主要原因,产业技术效应和用水强度效应是江苏省产业用水减少的主要因素;第一产业中国内最终需求成长效应是关键拉动效应,国内最终需求结构效应是抑制效应;第二产业中出口成长效应是关键的拉动效应,用水强度效应是关键抑制效应;第三产业中国内最终需求成长效应是关键拉动效应,用水强度效应是关键抑制效应;六大分解因素对各个部门呈现不同的驱动强度。研究结果为不同产业制定相应水管理政策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3.
水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长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如何有效治理水环境问题已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本文在全面分析水环境公共物品属性以及水环境问题的客观现实的基础上,论证了政府承担治理水环境责任的必要性.进而对现阶段政府承担的水环境治理责任进行研究,归纳出其环境治理责任主要有财政责任、制度责任、监管责任和社会整合责任.然后对水环境治理中政府责任存在的现实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揭示其问题主要表现为:责任主体边界模糊、责任分布以“行政”为主导、责任履行中“越位”与“缺位”并存、责任种类中重直接投入轻间接引导.最后,提出水环境治理中的政府责任应该在坚持财权与事权统一、政府主导与责任分担统一、制度设计、监管与实施合理分离、政府引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的原则基础上,按照分类、分项、分级来构建转型期水环境治理中政府的应然责任框架体系.  相似文献   
4.
《环境工程》2015,(9):92-95
当今雾霾现象的频繁出现关系到公民的环境权、政府的政策创新等系列问题。众所周知,公共政策的制定必须以整个社会实际境况为依托,科学构建的公共政策对于解决社会中某些层面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运用公共政策问题构建理论去解析当今雾霾现象,分析雾霾问题上升为公共政策问题的过程,如何科学构建雾霾公共政策问题、雾霾公共政策议程如何建立与完善,通过公共政策问题构建理论角度解析雾霾现象,可以为各级政府的环保公共政策制订提供参考样本。  相似文献   
5.
雾霾问题的频发,涉及到多种因素,关系到公民的环境权和政府的政策创新。依托公共政策问题构建理论解读雾霾现象,雾霾问题已然成为公共政策问题,界定雾霾作为公共政策问题具有关联性、主观性、人为性等特征。雾霾公共政策问题的科学构建步骤为问题的感知、问题的搜索、问题的界定、问题的陈述、问题的论证、误差的诊断及完善议程是应注意的问题。雾霾作为公共政策问题构建以及相关政策议程的建立与完善,可以为雾霾问题的研究提供不同的角度,为各级政府制定相关公共政策提供样本。  相似文献   
6.
中国城市环境管理模式虽然有了很大进步,但存在资金的较大压力,使城市环境的运营能力薄弱、工作质量不佳等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城市环境污染治理工作.尤其是起步较晚的市场化管理模式,虽然已能够实现城市环境污染治理与社会管理,但管理水平还处于较低的现状,建议通过加强城市环境的法制建设、建立激励政策、加强对运营机构的监管,采取双赢机制,来提高环境污染治理与社会运营管理的市场化.  相似文献   
7.
利用耦合度模型,建立城市化综合水平与水资源保护综合水平指标评价体系,对南京市2005年-2014年城市化与水资源保护耦合关系度量化分析.结果表明:南京城市化与水资源保护耦合度总体波动式增长,其中2005年-2012年处于中度耦合时期,2013年-2014年处于高度协调时期;南京城市化综合水平与水资源保护综合水平呈现稳量增长趋势,但后者滞后于前者.为促进南京城市化与水资源保护关系向高度耦合状态发展,应尽快优化产业层级,促进第三产业链的延伸;同时尽快建立水资源保护政府、企业和居民三方参与的协同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8.
针对利用水资源环境创建城市生态湿地景观的研究,介绍了南京湿地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有湿地水质需要改善、湿地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和湿地科研有待加强,探讨了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包括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定位体现地域特色、新济洲湿地建设思路,介绍了新济洲水资源协调利用,主要包括,建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机制、合理控制湿地污水排放、开展湿地治理,提升湿地水质,提出了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内容,并进行了对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效益分析.  相似文献   
9.
一体化深化背景下,准确把握城市群创新互动关系,对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空间溢出是创新发展互动关系重要体现之一,基于城市尺度数据、空间计量方法,对长江三角洲创新发展空间溢出效应进行多角度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城市创新发展存在显著为正的空间溢出效应,创新人才、资金投入、经济发展、交通设施和对外开放等都是创新发展重要驱动因素,但不同因素空间溢出效应存在差异。(2)不同区域、不同时期对比发现,创新发展空间溢出效应存在显著差异,如区域对比核心区时间演变明显增强等。(3)空间溢出效应随距离增加呈现“倒U型”演变趋势,且这一效应在325 km处最大,而后空间溢出效应的缓慢波动下降与中心城市相对均衡分布有关。本文为识别城市创新发展互动关系提供了新视角,对推动城市群创新发展、一体化深化等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土地利用规划环评指标间存在的信息重叠问题,以安徽省当涂县为例,运用SPSS软件基于相关性分析探讨了土地利用规划环评指标体系的建立,并在此基础上运用综合指数对当涂县土地利用规划方案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基于常用的指标体系建立思路(环境影响识别-确定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建立指标),增加原始指标定量筛选环节,将能有效避免指标间信息重叠现象的产生,指标的独立性更高;(2)2005年当涂县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综合指数为0.734 1,环境、资源、生态及社会经济分项指数分别为0.259 6、0.099 3、0.165 7、0.209 5。规划方案实施后,到2020年全县环境、资源、生态及社会经济分项指数分别为0.304 6、0.107 2、0.256 0、0.327 2,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规划方案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