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3篇
综合类   2篇
社会与环境   7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12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湖北省雨涝灾害的风险评估与区划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我国灾害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及经济建设的日益发展,从风险角度分析灾害已成为灾害分析的一种新视角,它有助于决策者进行灾害管理和制定减灾策略时有针对性地选择最优技术政策,防患于末然。雨涝灾害是湖北省最严重的气象灾害之一,据统计,湖北省平均每年受雨涝危害的农田面积为80.62万hm^2,成灾面积为47.07万hm^2,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湖北省工农业生产重地江汉平原和鄂东雨涝事件明显增多,严重威胁和制约着我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依据自然灾害风险分析原理,在分析湖北省雨涝灾害孕灾环境、致灾因子、承灾体密度和经济发展水平及承灾体的抗灾能力的基础上,综合评价了湖北省雨涝灾害风险程度的地域差异,以能综合体现风险程度的风险指数作为指标,将湖北省雨涝灾害分为极重度、重度、中度和轻度四个风险区,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为有关部门灾害管理和减灾决策制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正> 一、引言本文通过对下垫面为丘陵的荆襄磷矿王集矿区的多种大气扩散试验的综合分析,了解王集矿区大气扩散规律,并得到了估算大气稀释扩散能力的定量公式。同时对各种扩散试验的适用性进行了比较。二、试验方法、条件本试验于1983年5—12月在湖北省荆襄磷矿王集矿段进行。该矿区沿一条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而设(海拔高度300m),汉江在该矿段偏东向约15公里自北向南流过,其下垫面为平原向山区过渡的丘陵地带。  相似文献   
3.
森林资源是国家的一项重要资源,而森林火灾象山洪、冰雹和地震等一样,是一种危害极其严重而又多发性的灾害,时刻威胁和蚕食着宝贵的林业资源。我国每年发生林火1万多次,毁林约1百万公顷,相当于同期全国造林的1/3。前年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前后燃烧28天,过火面积1百多万公顷,毁林87万公顷。国人自此谈林火而色变。惊梦未醒,世界上久负盛名的美国国家森林公园黄石公园也燃起熊熊烈火,一个分园变成一片废墟,满地疮伤,令人痛心;不久巴西亚马逊河上游原始森林骤起大火,足足燃烧了一个月之久,灭火人员简直束手无策,损失惨重。  相似文献   
4.
武汉20世纪90年代暴雨异常的物理环境变化背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武汉1951-2000年50年暴雨日数资料,应用Mann-Kendall统计方法对暴雨邓列进行年限突变检验。揭示出武汉暴雨在1979年发生突变,20世纪80年代后暴雨出现频数明显上升,强度增大,90年代达到最大,同时指出武汉20世纪90年代暴雨日数和暴雨量异常的显著特征,着重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阻塞高压,太平洋海温等重要物理环境因子的突变出发,探讨造成20世纪90年代武汉暴雨异常的物理变化背景,结果表明,在武汉暴雨异常多的90年代与暴雨异常少的70年代,所对应的大气,海洋环境背景显著不同,90年代北半球500hPa月平均高度场是处于几十年中正异常最大的阶段,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持续偏南,偏强,西伸脊点偏西,东亚中高纬度环流异常,维持稳定的阻塞高压形势,赤道东太平洋海温(SST)出现最大正距平,为近50年来的异常增温时期,厄尔尼诺(ENSO)事件发生频繁。  相似文献   
5.
随着当今世界人口的急剧增加,扩大可耕土地的要求也越来越强烈。但由于各种自然的和人为的原因,全球的土地沙漠化现象愈演愈烈,可用土地一天天减少,已对人类的经济、政治稳定产生了明显影响,长此下去,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也必将受到威胁。 1968~1973年,世界上最大的撒哈拉大沙漠以南的萨赫勒地区,因降水持续短缺,形成历史上罕见的的严重旱灾,受灾面积约600万km~2,相当于美国领土的2/3,影响到16个非洲国家,死亡约25万人,数千万人流离失所,无数大牲畜死亡,给这些国家的经济造成了致命的打击。这次干旱已使撤哈拉大沙漠向南推进了约500km。  相似文献   
6.
湖北省60年代以来气温日较差的变化趋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湖北省72站1961 ̄1995年逐月最高、最低气温资料,计算并详细分析了湖北省年、四季及逐月气温日较差的线性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年最低气温呈明显上升趋势,而最高气温为下降趋势,因此气温日较差呈显著减少趋势。(2)就四季来看,最高气温在春、夏、冬季均呈下降趋势,但只有夏季的下降趋势是显著的,秋季呈弱上升趋势;最低气温在四季均呈上升趋势,但只有冬季的上升趋势是显著的;气温日较差在冬季与夏季均  相似文献   
7.
城市火险天气等级多因子综合预报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城市火灾中关键气象因子的诊断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权重系数法四季城市火灾率多因子综合预报法,  相似文献   
8.
武汉、宜昌20世纪平均气温突变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同时利用信噪比法、累积距平、移动T检验对武汉1905-1997年、宜昌1924-1997年年、季、月平均气温序列诊断分析后发现:1)YA法最严格,MTT法在m≤10时与之相当,CA法对月的突变可提供较多背景信息;2)两地20年代初有一一次短期升温突变,40年代末有一次时段较长的较强降温突变,后者季均有正贡献尤以春夏季最大,宜昌在20-60年代有多次短期突变,1967年有降温突变,此后相对平静,武汉  相似文献   
9.
酸雨的气象解释及可测性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胡倬 《环境科学》1984,(1):73-76
一、引言 本文利用降水样品中pH值监测数据(因电导率与pH值间无密切相关关系存在,故未作讨论),结合气象条件及天气形势,讨论了在不同气象条件下,大气输送、扩散能力对形成酸雨的贡献,并对用850毫巴(约1500米  相似文献   
10.
厄尔尼诺与华中夏季低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华中地区10个测站1951-1995年7-8月气温资料,采用EOF、遥相关、全盛分析等统计-天气气候学方法,研究了华中夏季温度变化同北太平洋SSTA场的相关结构及北半球500hpa高度场对海温异常的响应。具体描述了ENSO年和Lanina年华中夏季温度距平的差异性。并通过分析冷夏年500hpa高度场的环流特点,探讨海-气间的可能联系及物理机制。结果表明:北太平洋海温与华中夏季温度存在较好的滞后相关关系。ENSO位相对,华中夏季温度偏低,易出现冷夏,拉尼娜年则相反,易出现酷暑。冷夏(酷暑)对应着赤道东太平洋正(负)SSTA,西太平洋副热带海域负(正)SSTA;反映了赤道东太平洋和热带西太平洋之间存在翘翘板效应。海温异常变化超前副高异常变化1-3个月。冷夏年副高主体偏东偏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