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16篇
基础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旅游业是一个对外界环境较敏感的行业,易受到突发事件的影响。暴恐事件属于危机事件的一种形式,由于其突发性、不确定性,对旅游业的破坏力大、持续时间长,因此应积极采取应对措施来降低暴恐事件给旅游业带来的冲击和损失。搜集昆明近三十年来的入境旅游统计数据,建立昆明入境旅游客流量和旅游外汇收入本底趋势线,结合月指数和本底线距平方法,高分辨率地分析了"3. 01"暴恐事件的影响。研究发现:2014年"3. 01"暴恐事件发生之后,昆明入境旅游客流量和入境旅游外汇收入受到了严重的冲击,2014—2016年三年共损失客流量86. 7万人次,损失率高达19. 3%;入境旅游收入损失共计43688. 6万美元,损失率高达26. 2%,该影响持续至今并有逐年扩大趋势。  相似文献   
2.
周燕  卢新卫 《地球与环境》2018,46(4):381-387
文教区土壤环境质量直接影响学生以及职工的身体健康。本研究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对采集的西安市文教区表层土壤样品中的16种优控多环芳烃(PAHs)进行含量检测,分析其组分特征、来源及健康风险。结果表明,西安市文教区表层土壤中∑PAHs含量为0.290~4.147μg/g,平均值为1.515μg/g,7种致癌多环芳烃的含量为0.079~2.093μg/g,均值为0.593μg/g,土壤PAHs污染较为严重。其中4环的高环PAHs为土壤PAHs污染的主要物质,平均占∑PAHs含量的40.72%。源解析结果表明西安市文教区表层土壤中PAHs主要来源于石油燃烧、煤及生物质等的不完全燃烧。终生癌症风险评价表明西安市文教区表层土壤中PAHs污染对其生活在周围的人群产生的终生致癌风险性较小,但71.4%的样点达到严重污染水平,产生的间接影响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3.
1961~2015年西南地区降水及洪涝指数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西南地区98个气象站连续完整的日降水序列数据,整合降水强度、持续性指数及等级指数形成降水指数体系并研究该区域降水及洪涝指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 1961~2015年,西南地区年降水量(PRCPTOT)与极端降水量(R95PTOT)都呈现出“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分布形态;持续降水日数(CWD)则表现为“南高北低、西高东低”的分布格局。区域多年平 均PRCPTOT、R95PTOT、CWD分别以-13.12 mm/10 a、1.34 mm/10 a、-0.29 d/10 a的速率变化。(2)西南地区不同等级降水日数具有相似的空间分布特征,均呈现出“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的分布形态。(3)西南地区洪涝强度指数呈由东北向西南递减的分布特征;降水总量越多的地区,洪涝强度反而越低,主要由于单站洪涝强度表征的是降水的波动情况,降水量越多波动越不明显。21世纪以来,该 地区洪涝等级以重级为主,2010年以来连续多年出现特重级洪涝。此外,洪涝强度越大,区域性年度灾害等级越高。该研究对于掌握西南地区极端气候变化规律,从而服务于防灾减灾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4.
基于汉江流域63个气象站点逐日降水数据,辅以超阈值抽样、极端降水集中度(EPCD)和集中期(EPCP)、Mann-Kendall趋势检验等分析方法,对1970-2015年汉江流域多尺度极端降水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在旬尺度上,汉江流域EPCD较高,呈现出“西高东低”空间特征;汉江EPCP多年均值为七月下旬,空间呈现出“东部早,西部迟”的分布特征,不同流域表现出不同的年代变化规律。(2)在月尺度上,汉江流域极端降水各月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5-9月,同年10月至次年4月为极端降水少发期。(3)在季尺度上,汉江流域极端降水夏季占比50%以上,但近期全流域夏季极端降水比例下降,其中上游主要为春季占比增加,中下游为秋季占比增加,说明夏季是影响汉江极端降水非均匀变化的关键季节。(4)在影响因素上,当东亚季风和南亚II区季风偏强时,汉江流域夏季极端降水量整体减少;当东亚季风偏弱时,夏季极端降水增幅呈南北分异,而南亚II区季风偏弱时,极端降水增幅呈东西分异。  相似文献   
5.
魏国茹  史兴民 《环境科学》2018,39(7):3014-3021
选取2014、2015、2016年冬季PM_(2.5)(24 h)浓度平均值,采用泊松回归模型评价全市居民连续3 a冬季PM_(2.5)暴露的急性健康损害效应,修正的人力资本法评估过早死亡经济损失,疾病成本法评估住院、患病与门诊经济损失.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2014、2015、2016年冬季)由PM_(2.5)造成的经济损失约为335.23亿元(95%CI:249.61~369.75)、211.05亿元(95%CI:135.60~268.80)、371.32亿元(95%CI:272.46~411.64),分别约占当年GDP的6.10%(4.54%~6.73%)、3.64%(2.34%~4.63%)、5.91%(4.34%~6.55%);健康经济损失与当年冬季PM_(2.5)浓度均值呈正相关关系;PM_(2.5)污染物对西安市常住人口健康影响显著,影响的病例(2014、2015、2016年)分别约为1 071 338例(95%CI:646 432~1 385 847)、438 273例(95%CI:246 842~599 989)、1 019 503例(95%CI:611 407~1 324 547);对哮喘儿童患者的影响比成人显著,而慢性支气管炎的影响成人比儿童显著.该研究可为西安市实施PM_(2.5)空气质量标准的成本效益分析提供科学的依据,为环境质量的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论文利用2013—2014年的MOD13Q1数据、草地地上生物量鲜重实测数据、多年降水数据和统计年鉴数据,建立了祁连县草地地上生物量与牧草鲜重的遥感监测模型以及不同季节放牧草场的理论载畜量模型,分析了天然草地草产量年内动态变化与载畜量平衡状况并对草畜调控进行模拟。结果表明:MODIS增强型植被指数EVI的指数函数可以较好地模拟祁连县草地地上生物量鲜重,精度达到71%;年内牧草生长呈单峰曲线,7月草地可食产量达到峰值 2 322.61 kg/hm2,12月最低,为702.06 kg/hm2;祁连县冷暖季平均可食鲜草产量分别为1 728.14和1 604.70 kg/hm2,年可食鲜草总量分别达到7.74×108和7.82×108 kg;暖季、冷季和全年的理论载畜量分别为1.517 8、0.637 0和0.931 4羊单位/hm2,暖季、冷季和全年的超载率分别为101.70%、261.19%和149.22%;保持现有的家畜数量,需在暖季草场和冷季草场分别补饲牧草0.36×108 和7.17×108 kg;保持现有草场,则暖季草场和冷季草场分别需要减6.68×104和53.64×104羊单位;暖季不进行补饲,冷季草场家畜在减少40%的情况下,依旧需要补饲1.17×108 kg。  相似文献   
7.
张凯  卢新卫  罗润 《地球与环境》2018,46(3):313-319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2017年2月12~19日所采集的石家庄市64个地表灰尘样品中16种优先控制的多环芳烃(PAHs)的含量和组分特征进行分析,并运用比值法和主成分因子载荷法揭示其污染来源。结果表明,16种PAHs的总量(Σ16PAHs)范围为0.897~81.458 mg/kg,平均值为8.138 mg/kg,其中Fla的含量最高为1.136 mg/kg,Flu最低为0.129 mg/kg,强致癌物质Bap为0.567 mg/kg。7种致癌多环芳烃(Σ7CPAHs)的含量范围为0.213~43.690 mg/kg,平均值为3.402 mg/kg,占Σ16PAHs的41.80%。与国内外其他城市相比,石家庄城市地表灰尘中PAHs含量处于较高水平,且以4环为主。来源分析结果表明,石家庄市地表灰尘中PAHs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的燃烧,以石油燃烧为主,其方差贡献率为69.30%,柴油燃烧和石油泄漏的方差贡献率分别为8.67%和7.43%。由石家庄灰尘中PAHs的空间分布分析得出交通源对石家庄二环内冬季灰尘中PAHs贡献显著。  相似文献   
8.
首先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西安市住宅区、文教区、交通区和公共服务区可悬浮灰尘样品中重金属Ni、Cu、Pb、Zn、Mn和Cr的含量,然后采用修正的BCR连续提取技术分析样品中重金属的赋存形态,最后利用单因子及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估重金属的污染水平.结果表明,西安市可悬浮灰尘中Ni(40.4μg·g~(-1))、Cu(44.0μg·g~(-1))、Pb(55.4μg·g~(-1))和Zn(128.8μg·g~(-1))的平均含量超出了陕西省土壤元素背景值,而Mn(187.4μg·g~(-1))和Cr(22.3μg·g~(-1))的平均含量低于该背景值.重金属在不同功能区呈现不同的变化特征:Ni、Cu和Cr在4个功能区含量差异不明显; Pb在交通区含量最高,在公共服务区含量最低; Zn在住宅区含量最低,在其他3个功能区含量接近; Mn文教区含量略高于其他3个功能区.不同功能区可悬浮灰尘中Cr主要以残余态存在,Cu、Zn和Mn主要以可还原态存在,Ni主要以可氧化态和可还原态存在,Pb主要以乙酸可提取态和可还原态存在.约有70%以上的Zn、Mn、Pb、Cu和Ni可以发生迁移,易被生物利用.单因子污染评价表明,4个功能区可悬浮灰尘样品中Ni、Cu、Pb和Zn呈现不同程度的污染,Mn和Cr处于清洁.内梅罗综合污染评价表明,不同功能区可悬浮灰尘重金属综合污染水平不同,住宅区和公共服务区处于轻污染水平,文教区和交通区处于中污染水平.  相似文献   
9.
10.
秦岭南部地区地形及气候条件复杂,作为油菜主要种植区之一,研究其农业气候资源的变化特征及其对油菜的影响,可以为该区有效利用农业气候资源、合理安排农事活动提高油菜生产提供实践参考。以1960~2014年秦岭南部33个站点的逐日气象数据和近25a各省市统计年鉴资料,通过滑动平均、线性倾向估计、灰色关联分析等方法,研究秦岭南部农业气候资源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对油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近55a来,秦岭南部地区油菜生长季内平均气温和≥5℃积温呈上升趋势,平均速率分别为0.2、29.3℃/10 a,冻害指数、降水量、开花期降水量和相对湿度与日照时数都呈减少趋势,平均每10 a分别减少0.3、14.8 mm、1.4 mm、0.6%、32.2 h。(2)近55a来研究区油菜生长季内平均气温与≥5℃积温的多年平均空间分布都表现为由西南向东北方向递减,冻害指数的空间变化与二者相反,表明越冬期极端最低气温值在空间上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减小;其水资源指标多年平均空间分布由南向北递减,日照时数则由西南向东北递增。(3)1960~2014年秦岭南部油菜生长季内平均气温与≥5℃积温在空间上均呈极显著的增加趋势,研究区西部变化幅度较小,东部变化幅度较大,冻害指数的空间变化趋势与二者相同;水资源与日照时数在空间上均呈极显著的减少趋势,只有少数站点表现为极显著的增加趋势,而日照时数在研究区东部变化幅度相对较大,其余区域变化幅度相对较小。总体上,平均气温和≥5℃积温高值区的变化幅度小,低值区变化幅度大,其他指标与之相反。(4)近25a来秦岭南部油菜气候产量呈不明显的上升趋势,平均速率为3.79 kg/(a·hm~2),其空间变化幅度差异大,且大部分站点的变化趋势均不显著;由关联度得作用于各区域油菜气候产量的主要影响因子存在差异。各农业气候资源指标的变化幅度越大,对油菜单产的可能影响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