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安全科学   1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10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通过对我国室内空气污染现状的调查与对比,分析了我国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特点和危害,提出了预防和治理室内空气污染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介绍SBR法在制药废水中的应用及工艺流程.通过处理COD从3600mg/l降到130mg/l.COD总去除率达到96%,出水可以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3.
针对安全性评价过程评价周期长,工作量大,手段落后等问题,依据安全检查表法及评价理论,以Microsoft Visual Basic6.0为开发工具,开发了火力发电厂安全性评价计算机辅助系统,在企业局域网中实现,可以减少安全评价过程中大量重复工作,提高效率,其它行业也可以基于此方法,开发相应的计算机辅助评价系统。  相似文献   
4.
完成了依据有限元疲劳分析为基础的传感器寿命预测研究工作。阐述压力传感器工作原理,定义影响系统寿命的参数组,既包含力学环境参数,亦包括材料属性、几何形式等结构参数。针对不同参数属性,依据疲劳强度计算需求,构建有限元数值计算模型;根据影响传感器寿命的传感单元单晶硅S-N(应力-循环)分布,完成变载荷输入条件下模型疲劳分析,依据数值计算结果完成该压力传感器寿命预测工作。结果表明:压力传感器使用寿命在7.068E8次数以上。本课题研究提出的新方法,摆脱了传统依靠试验完成多种材料组成结构体的疲劳分析及寿命预测窘境,具有通用性。  相似文献   
5.
国内外有机废液的焚烧处理技术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介绍了国内外高浓度有机废液的焚烧处理装置,即液体喷射焚烧炉,回转窑焚烧炉,泡流化床焚烧炉和循环流化床焚烧炉,阐述了各种焚烧炉的工作特点,通过比较出,鼓泡流化床和循环流化床焚烧炉在环保方面具有突出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对脱硫系统事故工况下急冷装置下游烟气的流场及温度场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和分析,并提出了基于原始喷雾系统布置方案的一种优化方案。该方案在能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减少了喷嘴数量和水耗。在事故急冷装置实际工程设计及应用上,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城市污水处理厂废水TOC值与CODcr值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先从理论上对城市污水处理厂废水TOC值和CODcr的相关性进行了论证,然后通过对实际监测的TOC值和CODcr值进行回归分析,并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显著性检验,表明城市污水处理厂废水TOC值和CODcr值有良好相关性,用TOC值能快速预测出CODcr值,对环境管理及污水处理设施运行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采用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CO_2-咸水-砂岩相互作用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CO_2注入咸水层后,部分微生物可在极端条件(高温、酸性)下生长.在CO_2-咸水-砂岩相互作用过程中,微生物菌属种类趋于单一,变形菌门相对丰度最终达到99.77%.优势菌属在群落结构变化过程依次为假单胞菌属,柠檬酸杆菌属及短波单胞菌属.同时,CO_2注入后还存在着芽孢杆菌属,嗜氢菌属,根瘤菌属等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过程中特有的微生物菌群;随着CO_2注入时间的延长,香农指数逐渐变小,辛普森指数逐渐变大,表明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过程中,细菌多样性显著降低,且变化过程中所发现的芽孢杆菌属、柠檬酸杆菌属、假单胞菌属等菌属均能够促进CO_2在微生物介导的CO_2-咸水-砂岩相互作用过程中的溶解/沉淀捕获.此外,注入CO_2后香农指数从5.330 2降至1.946 5,表明生物多样性显著减少.研究发现,以上几类菌属对钾、钠长石类矿物以及绿泥石的溶蚀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也促进了方解石、菱铁矿等矿物的生成.反之,CO_2-咸水-砂岩相互作用过程中矿物溶解或沉淀过程导致的pH的变化,水化学组分中的阴阳离子浓度的变化等,与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地下水除铁除锰实例介绍,说明新研制的ZB-DCT型地下水除铁除锰设备的性能优势和运行特点.  相似文献   
10.
利用管式沉降炉对煤粉燃烧过程中的反应温度、初始氧浓度、反应时间、煤的挥发分及含氧量对燃料氮向NOx转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摸清了反应的规律,找出了影响转化的显著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