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废物处理   3篇
综合类   10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厦门杏林湾水系表层沉积物中PAHs分析与风险评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ASE-GC-MS(加速溶剂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仪联用)方法分析了USEPA(美国环保署)16种优控PAHs在厦门城郊杏林湾水系的19个表层沉积物样点中的含量,并对其组成、来源和风险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杏林湾水系表层沉积物中PAHs含量介于413.00~2 748.81 ng·g-1,均值为949.56 ng·g-1;在检测出的13种PAHs中,强致癌性的Bk F和Bghi P检出率高达73.68%,均值分别为69.15 ng·g-1和49.86 ng·g-1;PAHs以2~4环为主,其中2+3环比例均值为61.03%,4环比例均值为23.53%;5和6环均值为15.82%.在所采集的沉积物样品中,中度污染占调查样品数的68.42%,高度污染的占31.58%.利用Ant/(Ant+Phe)和Fla/(Fla+Pyr)比值法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杏林湾流域中PAHs其来源进行分析,以及平均沉积物质量基准商(m SQG-Q)法进行生态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其PAHs的主要来源为石油源以及石油燃烧源;SQG-Q小于0.50;综合含量、组成特征以及沉积物质量基准商等评价表明,研究区域内靠近杏林工业区一侧的2、3、5和9号采样区以及13号港头采样区表层沉积物中PAHs具有较高的生态安全风险;值得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2.
通过统计2019年晋江石砻断面水质周报数据,分析该断面水质指标季节变化,并用单因子指数法评价其水质.结果表明:pH值全年变化范围为6.68-7.54,季节均值顺序为秋季<冬季<春季<夏季;DO全年变化范围为5.0 mg/L-9.7 mg/L,春冬季高于夏秋季;1Mn全年变化范围为1.5 mg/L-3.4 mg/L,春夏季略高于秋冬季;NH3-N全年变化范围为0.08 mg/L-0.51 mg/L,表现为春冬季高,夏秋季低;TP全年变化范围为0.042 mg/L-0.169 mg/L,表现为春季最高,夏冬季次之,秋季最低;Cr(Ⅵ)全年稳定在0.002 mg/L.单因子评价法显示,晋江总体符合Ⅲ类水质标准;使用t检验法发现,TP与NH3-N显著相关,可能是由于二者受到相同污染源的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3.
4.
用声级计对厦门大屿——鸡屿白鹭保护区的声环境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大屿岛保护区的噪声波动范围为42.9~64.6?dB,噪声等效声级(Leq)平均值为52.2?dB;鸡屿岛保护区的噪声波动范围为44.5~57.5?dB,噪声等效声级Leq平均值为50.9?dB,均略高于保护区评价噪声值50?dB的标准;噪声变化主要受轮...  相似文献   
5.
海水烟气脱硫工艺在火电厂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海水烟气脱硫工艺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设计参数、工艺特点和实际运行效果,并提出该工艺在火电厂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6.
一种新型土壤改良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强 《环境污染与防治》2022,44(1):55-60,91
以废弃蔗渣为原料提取纤维微晶,结合筛选的高效菌株制备成一种新型的土壤改良剂.通过土壤改良剂的红外光谱分析和电子扫描显微镜(SEM)微观形貌分析,土壤改良剂是由各单体在交联剂作用下形成的交联网状大分子,具有众多亲水基团的共聚体,纤维微晶呈白色条状分布,被共聚体所包裹.土壤改良剂吸水持续时间及吸水性能较蔗渣有明显提升,在去...  相似文献   
7.
8.
《环境科学与技术》2021,44(6):113-118
文章以餐饮废水和土壤溶出天然有机物(NOM)等非均质水溶有机物为研究对象,利用Freundlich模型和modified Freundlich模型,考察了活性炭种类和粒径等对其吸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Freundlich模型相比,modified Freundlich更适用于对非均质水溶有机物吸附特性的表征。4种活性炭吸附餐饮废水的吸附强度呈现ARCPHS-AK-703的趋势,而吸附土壤溶出NOM的趋势则为ARHS-CPAK-703。此外,非均质水溶有机物的吸附强度随活性炭粒径的减小而增加,且活性炭吸附非均质水溶有机物的选择性是双向的。  相似文献   
9.
采用高温燃烧法测定了夏季珠江口的溶解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浓度,结果表明,DOC浓度在夏季珠江口虎门上游不同来源的淡水水体间存在较大差异,广州段水体DOC浓度高达479 μmol/L,在广州-虎门约70 km干流中DOC浓度呈快速降低趋势。东江三条支流在广州-虎门汇入干流中,东江各支流平均DOC浓度约为227 μmol/L,东江DOC浓度相对较低水体的汇入稀释了干流中的DOC,再加上DOC的去除效应,至虎门时干流中DOC浓度只有139 μmol/L,即干流中DOC下降的浓度为340 μmol/L。建立三端元混合模型定量讨论去除效应和稀释效应各自的贡献,结果表明去除效应和稀释效应的贡献分别为228 μmol/L(占比约67%)和112 μmol/L(占比约33%),DOC浓度在珠江广州-虎门快速下降主要由去除效应造成,但东江对干流的稀释效应也不可忽略。  相似文献   
10.
林建荣 《海洋环境科学》2017,36(5):676-681, 718
浮游植物生长与固碳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相关机制的研究有助于更好了解海洋碳循环的过程。一般认为,水华发生时由于浮游植物大量繁殖,溶解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采用高温燃烧法测定)相应增加,然而,现场调查发现,长江口和珠江口夏季中高盐度(盐度10~30)水华区DOC浓度与非水华区相近,水华区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TOC)浓度较非水华区显著增加,其中,长江口水华区TOC比DOC增加60~140 μmol/L,珠江口水华区TOC较DOC高出~110 μmol/L以上,显示固碳主要以颗粒有机碳(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POC)存在。培养结果表明藻菌混合培养条件下DOC增加只占固碳~10%(即固碳的~90%为POC),相反,无菌培养条件下DOC增量可占固碳的~80%(即固碳的~20%为POC),两个河口水华区DOC未显著增加的机制可能是由于浮游植物产生的DOC易被细菌降解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