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1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4篇
基础理论   3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客观理解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2+26”城市)空气污染时空格局对于区域大气污染联合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遥感数据反演的PM2.5浓度产品,利用趋势分析法和重心分析法,揭示了京津冀城市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区2000~2015年大气污染时空格局演化特征.结果表明:(1)区域PM2.5平均浓度整体呈现出太行山脉区域较低,太行山脉以东较高的格局,城镇地区明显高于周边地区.(2)2000~2015年区域PM2.5年均浓度总体呈增加趋势,主要表现在2000~2007年,呈显著增加趋势的面积占全区的88.48%,之后呈稳定状态.(3)区域PM2.5污染重心位于衡水、邢台和德州3市交界处,区域北部大气污染较严重.本研究可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政策制定和措施实施提供参考与支持.  相似文献   
2.
针对盐池地区配电网线路长,分支多,运行条件恶劣,故障多发,监控手段薄弱,查找困难等问题,采用 TAS 配网运行监控系统,实现了配电网故障判断、故障隔离、故障报警、运行监控、异常运行情况告警、远程设定保护定值等功能。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可快速排除故障,缩短故障排查处理时间,缩小停电范围,减少了停电次数,提高供电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呼伦贝尔沙区土壤细菌群落结构与功能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呼伦贝尔沙区裸沙地、草地、沙地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人工林和沙地樟子松天然林四种生境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和PICRUSt功能预测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比较分析不同生境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潜在功能组成特征.结果显示:呼伦贝尔沙区沙地樟子松天然林土壤细菌多样性最高,人工林土壤细菌多样性最低,Shannon指数分别为(8.623±0.193)和(7.432±0.028),不同生境土壤细菌alpha和beta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草地、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和天然林土壤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最高,均值分别为29.83%±1.14%、34.73%±1.99%、31.95%±0.21%,裸沙地土壤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相对丰度最高,均值为26.13%±0.43%.不同生境土壤细菌主要优势属为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RB41,其相对丰度在四种生境中的均值分别为5.29%±2.24%、4.22%±1.23%.PICRUSt功能预测共得到6个一级功能层,40个二级功能层,土壤细菌功能较为丰富,土壤细菌群落在环境信息处理、代谢、遗传信息处理和有机系统方面功能活跃.沙地樟子松天然林核苷酸代谢、酶家族、氨基酸代谢、碳水化合物代谢功能基因较为丰富,保证了沙地樟子松天然林土壤细菌的存活,使其具有较高的多样性.呼伦贝尔沙区不同生境土壤细菌功能基因丰度波动,反映了四种生境的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的变化,指示了不同生境功能基因对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规律,可为预测和理解沙区土壤细菌代谢潜力和功能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4.
盐池北部风沙区土地利用变化的社会经济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广玲  吴斌  张宇清  吴秀芹 《生态环境》2010,19(5):1132-1137
以盐池北部风沙区为研究区域,利用1996—2007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与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借助典型相关分析,提取沙区农村土地利用变化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的主要方面。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对农村经济总体水平、经济结构、社会发展具有显著影响;(2)种植业、林业、牧业产值与粮食总产量是衡量研究区农村经济总体水平的重要指标,耕地、林地、居民点、沙地组成对其影响显著;(3)人口产业结构与居民收入结构反映了研究区农村社会发展、劳动力就业情况,受林地和沙地组成影响较大;(4)林地和沙地组成对地区农业结构,尤其是林业产值比重影响较大。沙区土地利用变化的社会经济效应分析,为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方向提供依据,目的是促进沙区种植业结构调整、林牧业发展、农村劳动力合理分配。  相似文献   
5.
盐池北部风沙区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对沙漠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盐池北部风沙区为研究区域,利用1989、1995、2000、2007年土地利用现状图,借助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提取有关格局分析的基础数据,基于景观生态学原理,构造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和沙地景观格局指数,探讨不同时段内盐池北部风沙区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对沙化景观的影响。结果表明:(1)沙地景观在1995年之前不断扩张,1995年以后开始减少,集中连片沙地被零星分布的小沙化斑块取代;(2)林地和草地经历了先减少后增大的过程,土地利用格局变化中,中、低覆盖度草地和灌木林地变动性大;中、低覆盖度草地、耕地、灌木林地不稳定性程度较高;(3)受农作活动影响,尤其在灌溉条件较好区域,草地沙化明显,而灌木林能起到很好的防沙作用;(4)盐池北部风沙区土地利用格局特征指标与沙地面积呈负相关,随着特征指标增大沙化面积减小。土地利用格局变化能够综合反映相应时段内的人类活动结果,以此为切入点研究其对沙漠化的影响,有利于揭示沙漠化的驱动机制。  相似文献   
6.
原油储罐腐蚀分析及防护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储油罐中原油含水、硫酸盐还原菌等腐蚀性介质加速储罐腐蚀发生穿孔的问题,对油罐底板及底圈壁板内外表面腐蚀的原因及机理进行了分析。结合张天渠油田联合站原油储罐实际情况,对储油罐底板、底圈壁板内外表面及罐底边缘板实施了有效的防护措施,降低了储罐的腐蚀速率,延长了油罐检修周期。  相似文献   
7.
研究揭示呼伦贝尔沙地樟子松天然林和不同引种地(呼伦贝尔沙地、科尔沁沙地和毛乌素沙地)不同林龄(中龄林、近熟林和成熟林)人工林根内真菌群落结构和功能时空动态特征及其对环境变化(气候因子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响应,阐明樟子松根内真菌生态功能及其与林木生长的互作关系.结果表明:(1)樟子松人工林根内真菌多样性指数均显著高于天然林(P<0.05),且毛乌素沙地人工林最高;樟子松根内真菌群落存在明显的地理分布,但林龄影响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2)与樟子松人工林相比,天然林外生菌根真菌比例更高(50.49%),主要包括Acephala、小菇属(Mycena)和乳牛肝菌属(Suillus);樟子松天然林主要指示菌种为Acephala,呼伦贝尔沙地人工林为肉齿菌属(Sarcodon),科尔沁沙地人工林为红菇属(Russula)和美口菌属(Calostoma),毛乌素沙地人工林为地孔菌属(Geopora)、Mallocybe和棉革菌属(Tomentella).(3)在樟子松天然林和人工林中,指示菌种主要受到有效氮、有效磷和林龄的影响,而与土壤含水量、 pH值和全氮含量相关的指示菌种数...  相似文献   
8.
浅议井下油管的腐蚀机理及防腐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腐蚀已成为影响油气田安全生产的重大不利因素。文章阐述了井下油管的腐蚀现状、特点,对造成腐蚀的环境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结合腐蚀发生的条件和危害,简要地提出了有效控制井下油管腐蚀的措施,如正确选材与合理设计、缓蚀剂保护、涂镀层保护、阴极保护、改善油田水介质状况、加强和完善管理体制等。  相似文献   
9.
宁夏苦豆子资源的保护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宁夏地区苦豆子的资源调查和生物特性分析,提出了苦豆子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对策,为宁夏野生苦豆子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在宁夏盐池毛乌素沙地选取50 m×50 m规格的典型无明显结皮的半固定沙地和有明显结皮的固定沙地各1块,应用Ripley's K函数的双变量点格局分析方法,对飞播条件下混播区油蒿(Artemisia ordosica)、羊柴(Hedysarum laeve)和花棒(Hedysarurn scoparium)3种常用治沙植物种内和种间的空间关联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飞播植物在不同的演替阶段基本上以集群分布为主要特征,在尺度为0~25m范围内,单种分布格局均出现了最大集聚强度.如果实施单独飞播,油蒿密度不宜过高,以集聚强度高的集群分布形式为最佳,羊柴以集聚强度低的集群分布形式为最佳,花棒由于其散生的特性而不适合单独飞播.油蒿和羊柴之间空间关联性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故油蒿和羊柴不适合大面积高密度混播;羊柴和花棒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因此以羊柴为主混播一定比例的花棒效果较好;花棒和油蒿不适合同时混播,但是可将油蒿飞播到有大花棒生长的沙地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