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1篇
环保管理   7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1.
柴达木盆地诺木洪地区湿地类型及其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恒山  李秀贞  李秋年 《青海环境》2004,14(3):101-103,118
文章依据有关资料和实地考察,探讨分析了青海柴达木盆地诺木洪地区湿地形成的基本条件、类型及分布特点,阐述了其重要价值并提出了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2.
祝红英  王平 《环境技术》1999,17(4):20-23
本文根据高原气候特点,通过对比试验,分析了试样投放时间对高原环境大气曝露试验结果的影响,并对高原环境下的投放时间提出了建议,对进行产品及材料的高原环境大气曝露试验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根据最小能量原理,采用平衡图调节法解决矿井通风网络中风压不平衡的问题,建立矿井通风网络优化模型。根据矿山基本情况和平衡图原理绘制出通风网络"平衡图",采用不同的变换方法使得"平衡图"真正达到平衡,进而得出不同的优化调节方案,并进行风压平衡的验证。应用最小能量原理选出能耗最低的调节方案。并且,运用基于最小能量原理的平衡图调节法解决了矿山的实际问题,结果表明,运用该方法能形象直观地反映出风量、风压及功率之间的关系,在解决通风网络中风压不平衡问题的同时,既形象直观,又使得经济费用最低,保证矿山安全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高原环境对工程机械装备的影响及青藏铁路一期建设的经验教训。针对当前高原特殊环境适应性技术发展现状,指出在青藏铁路二期工程和滇藏铁路建设之前,科研工作必须先行。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国内外工程机械高原环境技术的发展现状,指出了我国该技术局长与国际的差距,针对当前国民经济发展及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论述了工程机械高原环境技术的发展思路,展望了该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吴立辉 《环境技术》1999,17(4):13-15,37
本文通过中冷复合谐振技术应用于高原功率恢复型增压柴油机的试验研究,论述了该项技术的先进性、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高寒灌丛退化演替过程对生态系统呼吸温度敏感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放牧是高寒草甸退化演替过程中最主要人为驱动力之一.为定量研究高寒草甸不同退化阶段生态系统呼吸速率的温度敏感性,本研究于2003年7月~2004年7月在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研究站,利用密闭箱-气相色谱法观测了高寒灌丛不同退化阶段生态系统呼吸速率季节变化.结果表明:1高寒灌丛不同退化阶段生态系统呼吸速率季节变化均表现为单峰曲线,最大值出现在草盛期8月,最小值出现在冬季10~次年4月.退化演替过程显著降低了高寒灌丛生态系统呼吸速率.观测期灌丛(GG)、丛间草甸(GC)和裸地(GL)的生态系统呼吸速率变化范围分别为34.21~1 168.23、2.30~1 112.38和20.40~509.72 mg·(m2·h)-1,灌丛(GG)呼吸速率平均值分别是丛间草甸(GC)和裸地(GL)的1.29倍和2.56倍.2温度是生态系统呼吸速率的主要影响因子,可以解释系统呼吸速率25%~79%以上的变异.退化演替过程显著地改变了生态系统呼吸速率与温度的相关性,当地表植被消失,灌丛退化为次生裸地后,生态系统呼吸速率与各温度指标Ts、Td、Ta之间的相关性(R2)分别降低47.23%、46.95%和55.28%.3Q10值在冷暖季节差异显著(P0.05),表现为冷季暖季.退化演替过程改变了生态系统呼吸的温度敏感性.观测期灌丛(GG)、丛间草地(GC)和裸地(GL)Q10值分别为2.38、2.91和1.62,与灌丛(GG)相比,丛间草甸(GC)Q10值增加了22.26%,而裸地(GL)Q10值降低了31.93%.  相似文献   
8.
高原环境对柴油发电机组性能的影响及其对策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理论分析入手,结合试验研究,探讨了高原环境对柴油发电机组性能的影响,并提出了性能恢复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