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6篇
废物处理   4篇
综合类   4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确定的温度和光照条件下,采用中心组合设计法研究了固相反应法合成的硫与铬共掺杂二氧化钛(S-Cr-TiO2)光催化剂与水溶苯胺蓝(ANB)可见光降解过程中的三个作用因子:催化剂的浓度、水溶苯胺蓝水溶液的pH值及其初始浓度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得到了影响因子与降解速率之间的回归方程及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响应面图.结果表明,S...  相似文献   
2.
采用固相合成法制备了Zr掺杂TiO_2(Zr-TiO_2),运用XRD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并将其用于水中头孢氨苄的光催化降解,通过单因素实验及正交实验优化了光催化反应条件。结果表明:制备的Zr-TiO_2为锐钛矿型介孔材料,孔径约为8.12 nm;各因素对头孢氨苄去除率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光照时间、Zr-TiO_2投加量、初始头孢氨苄质量浓度;在Zr-TiO_2投加量为1.5 g/L、初始头孢氨苄质量浓度为10 mg/L、溶液pH为7.0、光照(300 W UV)时间为1.5 h的优化条件下,头孢氨苄去除率高达99.46%;Zr-TiO_2光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3.
万山汞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苟体忠  阮运飞 《化工环保》2020,40(3):336-341
  相似文献   
4.
为探明清水江水、鱼体和悬浮物中的汞污染情况,采用地质累积指数、单因子污染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因子对清水江悬浮物进行了汞污染评价以及汞残留指数对清水江鱼体汞进行了污染评价。结果表明,清水江旁海段悬浮物汞污染程度高于清水江下司段,并已达到了重度潜在生态危害水平。然而,清水江水和鱼体未受到汞的污染,分析认为磷化工尾矿可能是加剧清水江悬浮物汞污染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苟体忠  阮运飞 《化工环保》2012,40(3):336-341
以万山汞矿区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和原子荧光光谱仪测定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分别运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NPI)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法评价土壤重金属污染和潜在生态风险,并应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土壤重金属来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土壤Hg、Cd、As、Pb、Cu、Ni和Zn出现不同程度累积,分别达贵州省背景值的263.61、2.31、1.28、2.11、1.70、1.01和3.52倍;土壤重金属平均NPI为188.00,属于严重污染水平,Hg是主要污染因子;土壤重金属平均RI为10 655.70,属于极强潜在生态风险水平,Hg是主要潜在生态风险因子;土壤中Cu、Ni、Cr主要源于自然活动,As、Pb、Zn主要源于燃煤和交通运输污染,Cd主要源于农业污染,Hg主要源于汞冶炼污染。  相似文献   
6.
通过在丰水期对贵州省某流域城市河段悬浮物和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含量进行测定,运用单因子指数法、生态风险评价法、因子分析法,初步探讨了该河段Cu、Zn、Pb、Hg、Cd、Cr、Ni及As等8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分布、污染特征、潜在生态风险及主要来源。检测结果显示,沉积物和悬浮物中Hg、Cd、Zn、Pb、As的平均含量较高,是贵州省土壤背景值的1.02~16.97倍。单因子指数评价结果表明:在沉积物中,Zn、Pb、As为轻度污染,Hg和Cd为重度污染;在悬浮物中,Cu、Pb、As为轻度污染,Zn为中度污染,Hg和Cd为重度污染。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结果显示,Hg和Cd的生态风险最大,为主要污染元素。研究区沉积物样品综合生态风险指数(RI)介于183.27~1 393.96,平均值为912.06,总体处于严重生态风险等级;悬浮物样品RI值介于341.53~612.38,平均值为436.85,总体处于重度生态风险等级。其中,沉积物样品重金属平均生态风险等级高于悬浮物样品,支流样品重金属生态风险等级总体上低于干流下游样品。根据因子分析法分析结果,初步推测沉积物及悬浮物Hg、Cd、Cr、Ni含量主要受工...  相似文献   
7.
龙庚  龙步明 《化工环保》2011,31(5):418-422
以不同n (Al )1 n (SiO 2 )的Al -SiO 2 介孔材料为吸附剂处理电解锰废水,并利用中卜组合设计法研究电解锰废水中锰离子与铬离子(包括铬(!和铬(")的相互作用对材料吸附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以n (Al )1 n (SiO 2 )为1:1 的Al -SiO 2 介孔材料为吸附剂,当吸附剂加入量...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杉木短柱在高温后残余承载力,制作了一批构件,进行了高温烘烤和轴心压缩试验。通过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研究杉木短柱炭化速度和压缩性能变化规律,探讨烘烤温度、防火漆对杉木短柱炭化速度、残余承载力的影响。试验表明,杉木短柱炭化速度随着烘烤温度的增加而增加,高温后杉木短柱的压缩曲线分为弹塑性阶段和破坏下降阶段,当荷载达到极限荷载后,曲线出现明显的下降段而发生破坏;杉木短柱残余承载力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木材防火漆能改善杉木短柱的耐火性能,降低其炭化速度和提高残余承载力。采用剩余截面法计算高温烘烤后的杉木短柱残余承载力,理论公式与实验值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9.
基于GAM模型分析影响因素交互作用对PM2.5浓度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贺祥  林振山 《环境科学》2017,38(1):22-32
对南京市2013~2015年PM2.5及影响因素的时间变化序列,运用广义可加模型(GAM)分析影响因素交互作用对PM2.5浓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PM2.5及影响因素都基本服从正态分布类型,影响因素间具较强相关性,其中气温、气压和水汽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PM2.5浓度变化的单因素GAM模型中,所有影响因素均通过显著性检验,其中SO_2、CO、NO_2等影响因素的模型拟合度较优,方程解释度较高;PM2.5浓度变化的多因素GAM模型中SO_2、CO、NO_2、O_3、平均降雨量(PRE)、平均风速(WIND)和相对湿度(RHU)等影响因素对PM2.5浓度变化解释率为73.9%,对其变化具有显著性影响;通过多因素对PM2.5浓度变化影响效应的诊断分析,得到SO_2、NO_2和WIND与PM2.5浓度变化呈线性关系,CO、O_3、PRE和RHU与PM2.5浓度变化呈非线性关系;在影响因素交互作用对PM2.5浓度变化影响的GAM模型中,SO_2与CO、PRE、RHU间交互作用,CO与NO_2、O_3、PRE、WIND、RHU间交互作用,以及NO_2与WIND、PRE、RHU间交互作用,都在P0.01(或P0.05)水平下显著影响PM2.5浓度变化;大气污染物SO_2、CO及NO_2分别与气象等其它因素的交互作用对PM2.5浓度变化产生最主要影响作用;通过对影响因素交互作用GAM模型可视化三维图分析,定量研究了影响因素交互作用对PM2.5浓度变化的影响特征.结论表明,运用GAM模型,能够定量化分析影响因素交互作用对PM2.5浓度变化的影响,研究方法具有一定创新性,对PM2.5浓度污染与控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秸秆与水分管理稻田的温室气体排放和碳固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环境科学与技术》2021,44(1):41-48
文章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秸秆(稻草)还田量和不同水分管理方式对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及土壤有机碳固定的影响。结果表明:无秸秆还田时,长期淹水增加温室效应的抵消作用大于间歇灌溉温室效应的抵消作用;高量秸秆还田时,长期淹水增加温室效应的抵消作用显著大于间歇灌溉温室效应的抵消作用;秸秆还田显著提高了甲烷(CH_4)排放,减少了氧化亚氮(N_2O)排放,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碳含量,有效提高了土壤固碳量,但温室气体增排的效应非常明显。高量秸秆还田时增加温室效应的抵消作用大于低量秸秆还田,其温室气体净排放更高。该研究中以间歇灌溉且低量秸秆还田处理为最佳处理,3.0 t/hm~2低量秸秆还田量和间歇灌溉可有效发挥稻田秸秆还田的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