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3篇
基础理论   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08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百乐克(BIOLAK)活性污泥宏基因组的生物多样性及功能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田美  刘汉湖  申欣  赵方庆  陈帅  姚永佳 《环境科学》2015,36(5):1739-1748
百乐克(BIOLAK)是一种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成功推广的多级活性污泥工艺,然而,迄今对于百乐克工艺的核心元件——活性污泥的生物群落及其功能尚鲜见报道.以连云港市大浦工业区废水处理厂为例,借助于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获得百乐克活性污泥中大规模的宏基因组数据(428 588条高质量DNA序列).鉴定出47个门类、872个属及1 351个物种.细菌域(289 933条序列)中包含33个门,其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是生物量最丰富的门(62.54%),其次是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11.29%)、硝化螺旋菌门Nitrospirae(5.65%)和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4.79%),显示这些生物类群在百乐克废水处理系统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在748个细菌属中,硝化螺菌属Nitrospira(5.60%)最为丰富,为活性污泥氮循环过程中的关键菌群.其次为芽单胞菌属Gemmatimonas(2.45%),是生物除磷过程的重要菌属.在古菌域(1 019条序列)中鉴定出3个门及39个属.在真核域(1 055序列),鉴定出10个门及60个属,其中,纤毛虫门Ciliophora是最大的门(257条序列).同时,检测到448条病毒序列,主要为噬菌体.在百乐克活性污泥中,参与氮、芳香化合物和磷代谢的功能基因比例分别为2.50%、2.28%和1.56%,均高于美国和澳大利亚两个废水处理厂活性污泥中功能基因的比例.在氮代谢的4个过程中,反硝化相关基因所占比重最高,达到80.81%,其次是氨化(12.78%)、硝化(4.38%)和固氮(2.04%).总之,在百乐克活性污泥中蕴藏着惊人的生物多样性,同时,参与氮、芳香化合物和磷代谢的功能基因非常丰富.  相似文献   
2.
江苏灌河入海污染通量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江苏省灌河沿岸市县2004年-2012年的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的相关数据,建立环境指标排放量与GDP关系的计量模型。结果分析表明:入海污染的排放与GDP之间存在库兹涅茨关系,入海污染物中COD、营养盐(主要为氨氮、磷酸盐氮、亚硝酸盐氮、磷)、重金属、石油类、砷的含量随着GDP的增加呈现出上升趋势,与人均GDP的回归分析显示出二者之间存在密切关系。灌河流域环境问题严峻,亟待解决。应进一步加强环境执法和环境治理力度,以确保环境问题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3.
通过植物监测,对连云港市郊局部地区果树、蔬菜等连年来品质产量下降的原因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大气中氟化物(HF)含量高,局部以化工为主的地区污染较为突出,已对果树、蔬菜造成直接危害。此外,二氧化硫(SO_2)及其复合污染也存在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
干湿循环作用下泥岩颗粒料崩解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室内模型试验,探究在干湿循环作用下泥岩颗粒料的崩解规律。利用基础熵量化泥岩颗粒料在干湿循环作用下的破碎程度,分析了土体级配随干湿循环的变化规律;引入破碎势的概念量化上覆荷载、粗颗粒含量等对泥岩颗粒料崩解破碎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崩解过程主要集中在前4次干湿循环中,其中2~4次的干湿循环作用下的颗粒崩解破碎最为剧烈,在经历9次干湿循环之后,泥岩试样由连续级配变为非连续级配;破碎势可以较好的量化分析上覆荷载、粗颗粒含量在干湿循环前后泥岩颗粒料所具有的崩解破碎的概率,总破碎率可以量化描述从具有破碎的概率到发生破碎的这一类泥岩颗粒料占比情况。  相似文献   
5.
分三个区域全面分析了连云港近岸海域沉积物中主要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并采用Haknson潜在生态危害系数与生态危害指数法对重金属的潜在危害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海域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系数属于轻微生态危害,产生潜在生态危害的主要重金属是As;Cd、Cu次之;Pb、Hg最弱;多种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属于轻微生态危害,三个区域潜在生态危害程度由大到小的次序为:碱厂区域>港口区域>核电区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