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1篇
废物处理   1篇
综合类   22篇
基础理论   3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4 毫秒
1.
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问题是获得十年到百年甚至年月分辨的气候变化规律。岩溶石笋因其诸多优点 ,将在古环境研究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当前研究的现状出发 ,在石笋微层年层对比、微层形成机制、稳定同位素记录、灰度、生长率、微量元素以及紫外激光诱发荧光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并结合自身研究成果 ,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多光谱数据定量反演土壤营养元素含量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璐  蔺启忠  贾东  石火生  黄秀华 《环境科学》2007,28(8):1822-1828
运用室内光谱模拟多光谱数据,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土壤营养元素含量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首先,根据光谱响应函数将实验室光谱数据重采样至多光谱传感器(TM和 ASTER)波段;然后,分别利用多元逐步回归(SMLR)和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方法,建立建模土壤样本实测光谱以及模拟光谱(TM和ASTER)与土壤营养元素含量间的经验模型;最后,利用检验土壤样本进行模型精度验证.与实测光谱模型相比,模拟光谱模型对土壤营养元素含量的预测精度受光谱分辨率的影响并不大.模拟光谱模型对N、P、K元素含量预测精度最高分别为0.89、0.79和 0.67.土壤N、P、K元素含量SMLR模型的入选波段分别位于2 000~2 300 nm、1 650~1 800 nm和600~800 nm波长附近范围内; 土壤N、P、K元素含量PLSR模型的系数表明,近红外(NIR)波段对总氮和总磷元素含量比可见光(VIS)波段敏感,而VIS对K元素含量预测的贡献更大.利用多光谱数据进行土壤营养元素含量的估测具有理论上的可行性;由于不同元素对不同光谱波段的响应不同,在选择多光谱遥感数据时要充分考虑传感器的波段特征.  相似文献   
3.
太湖西部河湖氮污染物来源及转化途径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通过2014年枯水、丰水两期监测,综合分析了太湖西部入湖河流与湖区水体及其沉积物的无机氮形态与同位素特征,并利用δ~(15)N识别了太湖西部上游区氮污染来源及转化途径的生物化学作用机制.结果表明:NO_3~--N与NH_4~+-N为研究区域入湖河流无机氮的主要形态,而NO_3~--N为西部湖区水体无机氮的主要形态;δ~(15)N-NO_3~-的数值范围揭示了西部入湖河流在枯水季NO_3~--N主要来源于农用化肥,有少量矿化土壤有机氮,而丰水季则以生活污水为主,有少量矿化土壤有机氮及农用化肥;δ~(15)N-NH_4~+的数值范围说明了生活污水是河流水体NH_4~+-N的主要来源;通过水体及沉积物样品NO_3~--N、NH_4~+-N、δ~(15)N-NO_3~-、δ~(15)N-NH_4~+的协同分析可知,湖区氮的赋存形态主要受湖区水体硝化作用及沉积物内反硝化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新型聚乙烯填料生物滴滤床净化硫化氢气体的启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伍永钢  任洪强  丁丽丽  吴吉春 《环境科学》2006,27(12):2396-2400
研究了新型高密度聚乙烯改良型拉西环填料生物滴滤床净化硫化氢气体的启动过程,重点比较了启动过程中不同的挂膜方式对启动时间及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液相连续流强化挂膜法成膜时间短,在环境温度20~28℃时7 d可以挂膜成功.在启动过程中,随着工艺参数的突然改变(GRT缩短)和入口浓度波动,液相连续流强化挂膜后反应器的硫化氢去除率更稳定.在进气浓度最高为343 mg/m3时硫化氢去除率稳定在95%以上.试验过程中还发现,将SO42-浓度作为活性污泥驯化完成的监测指标、液相S2-去除率作为挂膜完成的监测指标更合理.启动结束后,通过2种途径减去喷淋液中的碳源并未影响硫化氢的去除率,这进一步表明生物滴滤床中硫化氢的净化主要由自养菌完成.  相似文献   
5.
阮晓红  张瑛  张亚平  敖静 《环境科学学报》2010,30(10):1999-2003
对已通过16SrRNA基因方法检测到厌氧氨氧化菌(anammox菌)的江苏新沂河底泥样品在厌氧生物反应器中进行连续培养,研究这种新发现的anammox菌的生长特性,及其厌氧氨氧化效应.培养试验历时49d.经25d的启动期,反应器中氨氮和亚硝酸氮开始同时降低,并与厌氧氨氧化反应的化学计量关系类似.此后,反应器的氮转化量呈上升趋势(最大值接近0.17kg.m-.3d-1).底泥经培养后,anammox菌得到了富集,其数量从1%提高到5.6%,其倍增时间为12d.研究还发现反应器生物量的流失,出水中含有与anammox菌特异性基因探针杂交并正进行增殖的细菌细胞,但其生物特性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大青山地区的临河-集宁断裂带是华北板块北缘的一条重要断裂带.它主要由韧性剪切带、韧脆性剪切带和推覆构造等构成.推覆构造自南向北可分为叠瓦逆冲推覆构造带、紧闭褶皱-逆冲断层变形带、宽缓褶皱-断层转折褶皱带、滑脱褶皱-断层传播褶皱带等4个变形带.断裂带从韧性到脆性表示了其出露深度不同,并有由南到北活动强度逐渐减弱的趋势.该区主要分布有以金为主的多金属矿床和以煤、大理岩为主的非金属矿床.区内金多金属矿床多与韧性剪切带有关,断裂构造为金属矿床的形成提供了空间,也是成矿物质的通道.研究指出了该地区的找矿前景与方向.  相似文献   
7.
环洞庭湖地区网纹红土中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环洞庭湖地区网纹红土中稀土元素(REE)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同一剖面稀土元素的总量(ΣREE)表现为白色网纹明显高于红色基质,白色网纹ΣREE平均值为224.7、μg·g-1,红色基质平均值为198.5μg·g-1,总平均值为211.6μg·g-1,明显高于镇江下蜀黄土(207.7μg·g-1)和黄土高原黄土(159.2μg·g-1),表明网纹红土经过了强风化成壤作用.而且,网纹红土与黄土高原黄土和镇江下蜀黄土的稀土配分模式具有相似性,表明网纹红土在成因上与黄土高原黄土和镇江下蜀黄土具有一致性,同为风成成因,网纹红土可能是黄土高原黄土在中国东南部或南部的延伸.  相似文献   
8.
徐州地氟病区氟的生物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对徐州地区地氟病区环境及食物链中氟含量与分布的研究,探讨了地氟病的成因,建立了徐州地区地氟病区氟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模式,指出降氟改水或更换饮用水源是地氟病防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长江下游不同源沉积物中重金属特征及生态风险   总被引:17,自引:6,他引:11  
不同来源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特性差异明显,影响了它们的危害程度.采集长江下游市政、矿山、工业及港口来源的沉积物,并用ICP-AES测定常量元素.原子吸收光谱测定Cu、Zn、Pb,Cd、Cr 5种重金属.结果表明,重金属在市政来源中含量中等且分布相对均匀,矿山来源的以Cu、Pb为主.工业来源的金属含量均较高,港口来源Cd的含量最高.重金属均有一定的富集,尤其是Cd的富集系数,最高达到7.3.通过重金属与常量元素的主成分分析研究了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来源,发现市政来源的重金属主要来自雨水冲刷城市下垫面及管道内壁,矿山来源重金属的特点由矿山开采及尾矿淋滤决定,工业来源重金属大多由机械碎屑和金属溶解产生,港口来源重金属主要是密集的运输船与车辆气体排放引起.采用Hakanson的生态风险指数法对不同来源沉积物中重金属进行风险评价,其单因子生态危害程度为Cd>Cu>Pb>Cr>Zn,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表明,不同来源重金属的危害程度依次为港口源>工业源>矿山源>市政源.  相似文献   
10.
江西盛源盆地橄榄玄粗岩系列火山岩中的长石矿物特征为:斜长石斑晶具有反环带结构和交代净边结构,基质中存在大量的斜长石微晶,且在电子探针下研究发现基质中斜长石微晶具有钾长石环边的矿物学特点,为此类火山岩归属于橄榄玄粗岩系列火山岩提供了矿物学证据。通过对长石矿物组合特征进行研究,探讨该地区橄榄玄粗岩系列火山岩的成因以及成岩时的物理化学条件等方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