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9篇
安全科学   4篇
废物处理   1篇
综合类   77篇
基础理论   22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LC-MS检测了高铺小河及前置库不同水文期15个表层水体及沉积物中8种常用农药,探讨了表层沉积物农药的分布特征、影响因素及沉积物-水交换行为。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水体和沉积物中阿特拉津等8种农药都有检出,季节性变化从高到低依次为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表层沉积物农药分布特征显示前置库对农药有明显削减作用;表层沉积物中所检农药的分布受TOC及粒径分布的影响。沉积物-水交换行为研究表明:高埔小河前置库主要通过颗粒沉降作用去除水中农药类有机污染物,沉积物农药作为二次污染源对上覆水风险性较小。  相似文献   
2.
我国河流污染严重,城市黑臭水体的比率日益增加。人工湿地作为一种高效低耗能的绿色处理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污染河水的治理。通过对比分析分层装填复合填料的多介质层波形潜流人工湿地和单一砾石填料的普通人工湿地处理重污染河水的效果,研究了特种基质填料强化脱氮除磷作用以及不同水力负荷条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水力负荷为0.2 m~3/(m~2·d)时,普通湿地对COD、NH3-N、TN和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55.95%、77.85%、39.80%和54.94%;多介质层湿地对COD、NH3-N、TN和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58.52%、75.99%、67.08%和57.31%。在水力负荷为0.5 m~3/(m~2·d)时,普通湿地对COD、NH3-N、TN和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68.46%、90.73%、42.13%和53.70%;多介质层湿地对COD、NH3-N、TN和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69.61%、89.94%、77.58%和68.63%,其脱氮效果明显好于普通湿地。以复合填料包分层装填的波形潜流人工湿地系统具有良好的脱氮除磷效果,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为了给超临界水氧化设备工业化应用提供指导思路,本文设计制作了一套连续化的超临界水氧化仿工业化装置(压力为24MPa,H2O2过氧量倍数为3倍),选取甲基红、靛红、苯磺酸、对氨基苯磺酸、对二甲氨基苯甲醛、2,4-二硝基苯肼6种芳香烃化合物进行了从亚临界过渡到超临界状态下的水氧化试验,并以总有机碳(TOC)为表征研究了6种化合物的去除效果,以幂指数方程描述了6种化合物从亚临界到超临界的反应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6种有机物在亚临界至超临界点时间段内,反应物TOC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呈现良好的线性下降趋势,且在亚临界状态下,足够的反应停留时间就能取得较好的TOC去除效果,而在超临界状态下,反应过程十分迅速,在较短的反应时间内也会取得较好的TOC去除效果,但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在几分钟之内,TOC的去除率随时间的变化还是较为明显;6种有机物的反应活化能介于26.2~54.341kJ/mol之间,表明不同结构化合物SCWO反应的温度升高效应不同。  相似文献   
4.
可发性聚苯乙烯仓库消防安全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火灾因素多样,且相互间又具有不确定性和模糊性的仓库火灾危险性分析,可应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价法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评价模式。该模式主要通过运用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并结合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分配,对企业安全状况进行评价,经过专家咨询,将各因素层次化,最终得出模糊评价结果。笔者将该模式应用于实例,对可发性聚苯乙烯仓库进行消防安全研究,实例验证了该模式的可行性,并得知该仓库当前的消防安全程度为"临界的",应当采取适当的消防控制措施。通过理论分析和案例应用,证明该方法既能够充分体现评价因素和评价过程的模糊性,又尽量减少个人主观臆断所带来的弊端,更符合客观实际,其评价结果更可信,可靠。  相似文献   
5.
富含甲烷的可再生资源重整制氢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富含甲烷气体的可再生资源用于重整制氢不仅可以节省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资源,同时可以减少CH4、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因此具有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两方面的重大意义。文章分析了可再生资源的富含甲烷气体的种类及其特性,以及该种可再生资源作为重整制氢原材料的优势和可能转化途径,并综述了国内外在这一领域近几年的研究工作,最后对富含甲烷气体的可再生资源作为制氢原料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张策  庄惠生  柿井一男 《环保科技》2010,16(2):31-36,45
考察了二价铜离子与抗坏血酸的组合对大肠杆菌的杀菌效果。实验证明:高浓度的铜离子与抗坏血酸的组合有非常好的杀菌效果,不论是酸性还是中性条件下都能在0.5 h杀灭所有的大肠杆菌;低浓度的铜离子与抗坏血酸的组合也有不错的杀菌效果,且随着pH值的升高,杀菌效果增强,pH=4的条件下24 h后杀灭大肠杆菌,pH=7的条件下0.5 h便能杀灭所有杆菌。实验运用ESR检测羟基自由基,并结合杀菌实验结果推断二价铜离子与抗坏血酸反生了类Fenton反应。  相似文献   
7.
王宇  袁涛  胡江泳 《环境科学》2009,30(6):1716-1721
为了研究生活污水中典型环境雌激素(estrogenic endocrine disruptors, EEDs)在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pflow anaerobic sludge blanket, UASB)和厌氧滤池(anaerobic filter, AF)中的行为特征和去除机制,采用固相萃取(SPE)LC/MS/MS分析方法,测定了9种EEDs的浓度和污泥吸附量,利用壬基酚当量(nonylphenol equivalent quantity, NEQ)进行了环境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厌氧污泥对各EEDs的吸附能力与该物质的lgKow煤头肿映ざ认喙兀籙ASB对雌二醇(E2)和大豆苷元的去除率分别达83.2%和90.4%,AF对染料木素的去除率达81.6%; 9种EEDs在UASB和AF中的污泥水分配系数(Kp)分别为0.15~23.3和0.05~159.67;综合分析去除率和Kp值数据,揭示了生物降解是大豆苷元、染料木素、双酚A(BPA)和雌三醇(E3)的主要去除途径;出水的NEQ均小于美国EPA的壬基酚水质标准(28 μg·L-1,小时平均浓度标准),表明EEDs经厌氧处理后其环境风险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臭氧化污泥减量技术联合A~2/O、倒置A~2/O与传统A~2/O在出水和污泥产率上的变化。结果表明,臭氧化A~2/O、臭氧化倒置A~2/O的出水与传统A~2/O相比未出现恶化,它们对COD和含氮物质的去除率分别为87.4%,53.7%和93%,66.5%,存在倒置A~2/O对臭氧混合液中有机质及含氮物质的利用率较A~2/O高的可能。试验按每克SS投加0.05 g O_3对A2/O与倒置A~2/O产生的约60%剩余污泥处理时,在短期内未造成出水磷含量的大幅升高,并且出水磷含量受臭氧混合液DO、二沉池底部DO的影响,两系统的污泥产率分别较传统A~2/O降低50%,56%。  相似文献   
9.
"十一五"期间,滇池入湖河流治理未考虑河流分类的特点,几乎按照统一工程治理,一些技术应用较少考虑适用条件(如地域性)的影响,使得目前入滇河流治理尽管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依然存在一定问题,包括污水收集率低,面源治理效果有限,水源补给量少等。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是入滇河流后续治理的重点与方向。为此,论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套包含14项适合滇池流域入湖河流污染治理的新技术体系,并从点源、面源、底泥、生态需水量、水质及水生态6方面详细分析相关治理技术指导不同类型入滇河流治理的适应性与可行性;同时,以盘龙江为案例,结合新技术体系,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后续治理技术体系建议,以期为入滇河流后续治污工程提供技术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0.
富勒烯(C60)作为一种被广泛使用的纳米工程材料,其环境行为和所造成的毒效应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特别是其与重金属的联合毒性.文章选取模式生物大型溞研究纳米水稳型富勒烯(nC60)与Zn+和Cr6+的联合毒性.按EPA 2024急性毒性试验结果,nC60对大型溞48 h-LC50为0.47 mg·L-1,最大无观察效应浓度(NOEC)为0.10 mg·L-1.NOEC浓度选定为nC60亚急性试验浓度,用于联合毒性试验.nC60增强了Zn2+和Cr6+对大型溞的毒性,Zn2和Cr6+对大型溞48 h-LC50分别由2.33mg·L-1和0.40mg·L-1降低为1.52 mg·L-1和033 mg·L-1;nC60增加了大型溞对Zn2+和Cr6+的摄入,暴露1440 min后体内Zn2+和Cr6+累积量分别由6.52 μg·g-1湿重和1.52 μg·g-1湿重增加到9.98 μg ·g-1湿重和3.01 μg·g-1湿重;nC60和Zn2+和Cr6+联合作用于大型潘后,大型溞SOD酶活性均呈现出增强的诱导现象,联合作用时诱导作用强于两种物质单独作用.此研究表明:在亚急性浓度下,nC60增强了Zn2+和Cr6+对大型溞的毒性,提高了大型潘体内Zn2+和Cr6+的积累,并提高大型溞体内自由基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