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3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155篇
安全科学   23篇
废物处理   19篇
环保管理   7篇
综合类   356篇
基础理论   83篇
污染及防治   122篇
评价与监测   24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601.
以2010~2015年太湖主要入湖港口乌溪港的水质监测数据为基础,结合当地降雨资料,分析了乌溪港水体中氮素的时间变化特征及其对降雨的响应.结果表明,乌溪港水体污染情况严峻,总氮年均值在4.41~5.92 mg·L~(-1)之间,远超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Ⅴ类限值2 mg·L~(-1),氨氮在1.09~1.72 mg·L~(-1)之间.总氮和氨氮浓度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规律,春冬季节浓度高,夏秋季节浓度较低.2015、2011、2012年总氮浓度均值分别为5.92、5.47、5.82 mg·L~(-1),显著高于2013年4.45mg·L~(-1)和2014年4.41 mg·L~(-1),2011年氨氮浓度均值为1.72 mg·L~(-1),显著高于2013年1.19 mg·L~(-1)和2015年1.09mg·L~(-1).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加,总氮浓度呈现先降低后升高最后又降低的趋势,氨氮浓度则先升高后逐渐降低.此外,氮素浓度呈现非汛期高于汛期的特征.  相似文献   
602.
不同电子供体的硫自养反硝化脱氮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8,他引:1  
袁莹  周伟丽  王晖  何圣兵 《环境科学》2013,34(5):1835-1844
采用硫自养反硝化处理模拟低浓度硝酸盐污染水.分别以单质硫、Na2S和Na2S2O3作为电子供体在3个反应器中连续运行进行脱氮实验,以考察不同电子供体条件下的脱氮效果.结果表明,在进水NO3--N浓度为13 mg.L-1的条件下,以Na2S2O3为电子供体脱氮效果最好,Na2S系统最差;Na2S2O3系统对低温的适应能力最强.20℃以上时,单质硫系统脱氮效率受传质效率和HRT的影响较大,HRT≥2 h时,系统对NO3--N和TN的平均去除率较高,分别为81%和79%,而HRT<2 h时,NO3--N和TN去除率分别降为47%和51%,出水NO2--N无明显积累,平均为0.53 mg.L-1;Na2S系统HRT保持在4 h时,NO3--N和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47%和41%,出水NO2--N平均质量浓度为0.29 mg.L-1;而Na2S2O3系统的NO3--N和TN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9%和90%,出水NO2--N平均质量浓度为0.080 mg.L-1,且最短HRT可缩短至0.5 h.分子生物学分析表明,3个系统中存在不同的优势硫自养反硝化菌,单质硫系统中存在脱氮硫杆菌,而Na2S和Na2S2O3系统中得到的反硝化菌基因片段在基因库中尚未找到相似性高的菌种,可能是尚未登记的硫自养反硝化菌新菌种.  相似文献   
603.
生物活性炭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启动过程研究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赖玮毅  周伟丽  何圣兵 《环境科学》2013,34(8):3171-3179
采用生物活性炭反应器进行厌氧氨氧化启动实验,以考察生物活性炭对该启动过程的加速作用.在3个相同的UASB反应器中接种由厌氧颗粒污泥和厌氧絮状污泥组成的混合污泥,以含NH4+-N和NO2--N的人工配水为进水,连续运行,并分别在反应器运行的第0、33、56 d添加颗粒状活性炭载体.结果表明,第0 d添加载体的反应器在运行90 d后脱氮性能无显著提高,暂停运行1个月后,经过33 d(累计123 d)二次启动成功.而第33 d、56 d添加载体的反应器分别历经49 d、85 d成功启动,实现了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的快速启动.3个反应器启动后总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9.8%、86.7%、86.7%.反应器启动运行过程可分为菌体自溶期、停滞期、活性提高期和稳定脱氮期,最适宜加入GAC载体的时间为停滞期开始之后.  相似文献   
604.
吹脱法去除氨氮的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对高氨氮溶液曝气吹脱系统运行情况进行了研究,对小气泡曝气条件下氨的传质情况作了一系列的假定和简化,推导出了曝气吹脱氨氮的理论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了分析。通过进一步的实验,分析了不同曝气条件及溶液高度对总传质系数KL的影响。  相似文献   
605.
SBR反应器的基质降解动力学及参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数学模型应用于SBR反应器具有局限性,其基本参数的选用仍然凭经验或参照连续流活性污泥系统。文章改进了现有的数学模型,利用SBR反应器的工程应用数据对各种数学模型进行分析比较,得到基于McKinney的一级动力学改进模型更适应于SBR反应器的结论,同时经过线性拟合求得了模型的通用参数,为SBR反应器处理类似污水提供了设计依据和设计参数。  相似文献   
606.
脉冲电絮凝处理难降解印染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以铝作阳极采用脉冲电絮凝技术对难降解染料废水的处理,探讨了脉冲电源脉冲占空比、脉冲频率、电流密度、电解时间和废水浓度等因素对废水色度和COD去除率的影响,并对脉冲方式在脱色率和COD去除率、材耗及能耗等方面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与直流电絮凝相比,脉冲电絮凝技术在处理难降解染料废水中有着明显的节能优势,单脉冲和双脉冲电絮凝其能耗分别降低了84%和87%,其电极消耗则分别与之持平和增加了93%。  相似文献   
607.
通过实验方法研究了土壤重金属锌污染的电动修复技术,分析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物的迁移和变化特征。实验结果表明在电场作用下土壤中重金属的浓度分布发生明显变化,使得大部分重金属能在电极附近富集而被去除,且土壤的pH值等是影响电动力学修复效果的主要因素。污染物Zn在电场作用下主要是在阴极附近产生富集,迁移方向由阳极向阴极,当实验电压为0.5V/cm时,在阳极附近土壤中锌的去除效率达到74.3%。电动修复中由于两极的氧化还原反应造成电极附近pH值产生明显变化,阳极附近的pH值由开始时的6.7逐渐变小到4.8,而阴极附近则相反,由开始时的6.8逐渐增大到9.2,表明土壤的酸性碱性条件变化明显。此外电动修复过程中电极附近的温度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相似文献   
608.
活性艳红X-3B的Fenton氧化降解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UV-Vis、IR和GC-MS研究了X-3B的Fenton降解机理,结合X-3B的结构和亲电理论,提出了其Fenton氧化降解路径。染料分子首先在-N=N-C靠近萘环的C-N和C-NH两处断裂,产生三种中间产物:邻羟基重氮苯内盐、萘醌和4,6-二氯-1,3,5-三嗪-2-氨。邻羟基重氮苯内盐释放出N2,即偶氮基团的氮原子转化为N2,而其他氮原子被氧化为NO3-。染料中的C、H、S和Cl原子分别矿化为CO2、H2O、SO42-和Cl-,但部分有机碳仍存在于难以被.OH氧化降解的草酸-Fe3+络合物中。  相似文献   
609.
610.
针对长江口海洋产业的发展和实际环境的需要,对长江口海洋产业的绿色GDP指标进行了选择,并对长江口海洋产业GDP和绿色GDP的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为长江口海洋产业的绿色GDP核算提供基础性的核算指标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