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1篇
安全科学   1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31篇
基础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8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1.
耐红霉素(药物)细菌和基因在污水处理厂污水中普遍被检出。研究了耐红霉素细菌在不同消毒剂量、复活条件、复活强度条件下的复活程度,并对紫外线消毒处理后红霉素耐药性的后续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在紫外线消毒剂量为1mJ/cm~2时,耐红霉素细菌的复活程度比10mJ/cm~2时更为显著;对于耐红霉素细菌的复活,光复活处理比暗复活处理更为显著;对于耐红霉素细菌的暗复活,长时间的暗复活处理会增加耐红霉素细菌的复活程度,提升其生态风险。因此须重视耐药细菌复活在污水中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城镇化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和工业的日益发展,我国城市生活污废水和工业污废水的排放量与日俱增,这使得污水处理的副产物--污泥的产出量也迅速增加,预测显示我国脱水污泥年产量将在2018年达到4000×10~4t。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含有较多的有害物质(例如含有大量重金属元素,如果不处理而直接与垃圾填埋将造成重金属元素在动植物甚至是人体内的积累),不恰当处理将限制污泥的用途,为此对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问题展开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沸石生物联合吸附再生工艺中溶解性有机物的特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三维荧光技术(EEM)和凝胶过滤色谱法(GFC)研究了沸石生物联合吸附再生(ZCS)工艺中溶解性有机物(DOM)在系统中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生活污水DOM中主要的荧光物质有类蛋白质(荧光峰A和B)和类腐殖质(荧光峰C),经ZCS工艺处理后,荧光峰B较峰A的强度降低更多,说明类蛋白质的组成结构发生了变化;荧光峰C削...  相似文献   
14.
建于城市远郊区的污水处理厂由于长距离管道输送污水中通常含有一定浓度的硫化物。通过郊区和城区污水处理厂硝化菌最大比增长速率常数(μA)的测定和硫化物抑制实验研究了硫化物对硝化菌活性的影响。经测定,位于郊区的白龙港污水处理厂15、20和25℃下μA值分别为0.19 d-1、0.50 d-1和0.72 d-1,而15℃和20℃下位于市区的曲阳厂μA值分别为0.41 d-1和0.80 d-1。通过向曲阳厂污泥中加入硫化钠和氯化钠的实验发现,低浓度钠离子对硝化菌活性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硫化物在曝气条件下直接与污泥接触对硝化菌活性几乎没有影响,但不曝气混合接触后再曝气则硝化菌μA值将下降50%左右。硫化物的抑制作用很可能是白龙港厂硝化菌μA值明显低于曲阳厂实测值和文献报道值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针对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深度脱水污泥水高氨氮、高pH、高碱度的特点,考察了气水比、水温和吹脱时间对其氨氮吹脱效果的影响,分析了吹脱过程中污泥水p H下降和结垢问题。深度脱水污泥水高p H和高碱度的环境有利于氨氮吹脱的顺利进行,而提高气水比和温度均能改善吹脱效率。氨氮吹脱会造成污泥水p H下降,这有助于其后续处理。污泥水吹脱过程中还出现了Ca2+浓度下降和固体物质析出的现象,能谱分析结果显示析出物主要成分为CaCO3。  相似文献   
16.
污泥焚烧是污泥处置的方式之一,其应用比例逐年上升。烟气作为焚烧处理的产物,随着污泥焚烧烟气排放标准愈趋严格,为使烟气处理效率进一步提升,需要探究烟气处理工艺及影响因素,更好地控制烟气污染物排放。  相似文献   
17.
污水中易生物降解有机物的测定方法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污水中的易生物降解有机物(SS)对生物脱氮除磷过程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活性污泥模型中的关键组分。介绍了污水中SS的测定方法,其中好氧呼吸计量法(包括连续OUR法和批式OUR法)和物料平衡法最为常用,而对比发现批式OUR法的测定结果最接近真实值。对文献数据统计表明,城市污水的SS浓度通常为20mg/L-40 mg/L,而工业废水中SS浓度受行业影响很大,SS/COD的波动范围为0.6%-44.0%。  相似文献   
18.
将季铵盐(QAC)改性聚偏氟乙烯(PVDF)膜运用于厌氧膜生物反应器(AnMBR),评估了其抗污染性能,探讨了厌氧微生物在QAC/PVDF膜上短期暴露时的活性变化情况。结果表明,QAC/PVDF膜在AnMBR中清洗周期较长,说明QAC/PVDF膜可延缓AnMBR的膜污染形成;将厌氧微生物短期暴露于QAC/PVDF膜的环境中,QAC/PVDF膜对厌氧生物处理相关酶活性影响较小,不会引起厌氧微生物细胞破损或产甲烷性能下降。但随着直接接触的QAC浓度上升,厌氧微生物细胞破损比例上升,相关酶活性和产甲烷性能下降。  相似文献   
19.
文章阐述了循环流化床技术在污泥焚烧领域的应用及在实际应用中出现的问题,针对循环流化床锅炉系统的气动分配阀在实际操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进一步分析了气动阀存在的问题对整个系统的影响,确定了对其改造的方案,并付诸实施,气动阀的改造不但稳定了系统操作,亦使各项排放指标达到了国家标准,获得了循环流化床技术应用于污泥焚烧的操作经验,同时使得循环流化床技术在污泥焚烧领域的应用趋于成熟,并为循环流化床技术在污泥处置领域的推广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