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116篇
安全科学   2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178篇
基础理论   31篇
污染及防治   24篇
评价与监测   8篇
社会与环境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广州森林大气中VOCs昼夜变化特征及对O_3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挥发性有机物化合物(VOCs)是大气光化学过程的重要前驱物,对大气中的臭氧(O)3有重要影响。文章对广州市花都区王子山森林公园大气中VOCs的昼夜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且评估了其对大气中O3的相对贡献。共定性和定量了21种VOCs,其中1,2,4-三甲基苯(21.50±32.90)μg/m3、甲基环戊烷(20.40±23.30)μg/m3和异戊二烯(14.90±39.20)μg/m3浓度最高。对于大多数VOCs来说,活性VOCs与相对惰性的VOCs表现出相反的昼夜变化特征,这反映了大气光化学反应对于VOCs的影响。采用Propy-Equiv浓度对大气VOCs对O3的影响评估结果表明,该地区大气VOCs对O3贡献的大小为:烯烃>苯系物>烷烃。  相似文献   
102.
在对上海市机动车尾气排放进行检测的基础上,就汽油车排放的HC、CO及柴油车的烟度进行了统计分析,对2005年及2006年汽车超标情况进行了对比,以及按启用年限对2006年汽油车及柴油车的超标情况进行了比较,阐述了上海机动车排放量大,汽油车超标率高达10.9%,柴油车超标率高达46.18%。因此,针对机动车排污所面临的严峻挑战,需要抓紧制定与之相应的排放检测和污染控制政策。  相似文献   
103.
优势菌群在复合生态床修复景观水体中的强化能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书宇  马放  姜钦鹏 《环境科学》2007,28(6):1204-1208
以沸石和煤渣为主要基质构建复合生态床修复景观水体,并筛选驯化优势菌群对修复进行生物强化,以原始土著生物群强化和无生物强化为对比.结果表明,随停留时间延长,土著生物强化与优势菌群强化对NH+4-N、 TN和TP的去除率增加.自然基质系统对NH+4-N去除率最高,其次是优势菌群强化系统;优势菌群对TN的去除率最高,且随停留时间延长有明显提高;原始土著生物强化系统对TP去除率最高.NO-2-N延程浓度在自然基质系统中始终最低,优势菌群强化过程中低于土著生物;优势菌群强化延程TN浓度一直减小;原始土著生物强化延程对TP的去除始终强于优势菌群,强于自然基质.优势菌群中大量氨氧化菌和亚硝酸氧化菌的存在,使基质中硝化作用进行迅速而且彻底,减少了中间产物的积累,促进了不同形态氮的生物去除.优势菌群长时间在系统内保持较高活性,强化对含氮污染物的硝化去除.聚磷菌提高系统对P的去除,多种生物群的协同作用使系统除磷能力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104.
上海市PM2.5的物理化学特征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集了上海市区和郊区春季和夏季的大气PM2.5样品,分析了市区和郊区春夏2季PM2.5质量浓度变化的规律,使用PIXE(Proton Induced X-ray Emission)分析技术获得S、K、Ca、Ti、Cr、Mn、Fe、Ni、Cu、Zn、As、Se、Br、Sr、Pb等15种元素的质量浓度.结果表明,上海PM2.5中化学元素的质量浓度在春季 (5?038.6 ng·m-3) 比在夏季 (3?810.6 ng·m-3) 高,春季郊区(2?528.9 ng·m-3) 和市区(2?509.7 ng·m-3) PM2.5中化学元素的质量浓度相当,夏季市区样品 (1?674.2 ng·m-3) 中化学元素质量浓度的总量比郊区(2?136.3 ng·m-3) 的低,但来自人为污染的化学元素 (Cr、Mn、Ti、Ni、Cu、Zn、As、Br、Sr、Pb) 在市区PM2.5中的含量较高;场发射扫描电镜 (FESEM) 分析显示,上海PM2.5主要由烟尘集合体、燃煤飞灰、矿物颗粒、生物质颗粒和不明物质组成,质粒DNA评价揭示上海市区PM2.5比郊区的具有更强的生物活性,主要原因可能在于市区样品中含有较高的重金属元素和较多的烟尘集合体.  相似文献   
105.
万安水库春季二氧化碳分压的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2,自引:8,他引:4  
为研究河道型水库二氧化碳释放特征,于2009年5月利用喷淋-鼓泡式平衡器-非分散红外检测器系统对万安水库二氧化碳分压[P(CO2)]进行了走航观测,并比较了入库水体和出库水体p(CO2)特征.结果表明,水库入库水体章水、梅江、桃江都具有很高的二氧化碳分压,分别为211.5、91.7、259.7 Pa;走航结果表明库区来...  相似文献   
106.
苏州河底泥3种内分泌干扰物的空间分布及环境风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对苏州河及其支流底泥中3种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壬基酚(NP)、辛基酚(4-t-OP)和双酚A(BPA)的含量进行检测和调查,结果表明,这3种物质在河流底泥中的浓度变幅分别为<1.0~5 800、<0.10~39和0.90~180μg.kg-1,空间分异显著.总体上看,底泥污染物浓度与河流周边人为活动密集程度有关:在苏州河上海市区段底泥的含量显著地高于上海远郊和江苏省内河段底泥含量;苏州河支流底泥中的含量显著高于苏州河干流底泥含量.苏州河及其支流底泥中这3种内分泌干扰物两两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说明其有相似的物源.以含量较高的壬基酚为例,进行底泥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风险评估,结果表明,除苏州河江苏省内吴家港桥段外,其它河段均存在潜在的生态毒害风险,需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07.
电子废物拆解区农业土壤中多氯联苯的污染特征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用GC-μECD分析法测定了路桥表层土壤中144种多氯联苯同类物的含量.目的是了解该地区表层土壤中PCBs的污染水平、空间分布特征和来源.结果表明,样品中ΣPCBs为0.779~937 ng.g-1,均值为75.7 ng.g-1,研究区域中南部污染水平较高.同族体组成特征表明,38个样品组成以penta-CBs、hexa-CBs和tetra-CBs为主,含量范围分别为13.0%~61.1%、4.59%~48.8%和10.1%~31.5%;另外3个样品组成以di-CBs为主,范围为47.1%~75.2%.聚类分析表明,大多数样品主要受到Ar1254工业品的污染,少数样品的污染与Ar1221工业品有关.ΣPCBs与TOC显著相关,表明土壤中TOC的含量是影响PCBs在土壤中蓄积的重要因素之一;各PCBs同族体(除di-CBs与nona-CBs之间外)显著相关,表明各PCBs同族体有相似的输入途径.与国内外其它研究相比,研究区域表层土壤PCBs污染处于中高水平.  相似文献   
108.
王哲  朱俊  李雯  闫德馨  董雯  刘玉玲  李家科 《环境科学》2022,43(11):5106-5114
矿业开采加工排放的重金属污染物会进入底泥中,与其中的磷形成复合污染.然而,目前关于底泥钝化的研究多数仅针对单一污染物.考察了新型钝化剂——镧沸石对P、Zn和Pb的吸附性能,及其对疏浚底泥中相应污染物的钝化效果,并通过脱附实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X射线衍射(XRD)研究了其吸附机制.结果表明,镧沸石对P、Zn和Pb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53.76、27.70和123.45mg ·g-1;预吸附Zn和Pb对镧沸石的除磷性能影响不大,但Zn和Pb的吸附会受到预吸附抑制.投加质量分数0.83%和1.66%的镧沸石后底泥中的P、Zn和Pb均向稳定态/生物难利用形态转化.P、Zn和Pb都可以通过形成内圈络合物被镧沸石吸附,此外静电作用和表面沉淀也分别会对Zn和Pb的吸附形成贡献.投加镧沸石可实现疏浚底泥中磷和重金属的钝化.  相似文献   
109.
苏州河上海市区段底泥有机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采用GC/MS的分析方法,对苏州河上海市区四个河段的表层沉积物所含有机污染物进行分析。分析的内容主要包括有机污染物的总化学好氧量、污染物的种类以及丰度含量。结果表明,四处河段的底泥均受到了很大程度的污染,每处河段均检验出了超过 100种的有机化合物,COD在20,000mg/kg以上。  相似文献   
110.
太湖梅梁湾水体合成麝香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7种合成麝香在太湖梅梁湾湖区的污染水平和分布特征,其中,佳乐麝香(HHCB)、吐纳麝香(AHTN)、二甲苯麝香(MX)和酮麝香(MK)的存在非常普遍,尤以HHCB为主.HHCB在表层水和沉积物中的浓度范围分别为0.34—1.39 ng·L-1和0.27—0.79 ng·g-1干重,MX和AHTN的浓度较低.湖区水体和沉积物中HHCB和AHTN的浓度比分别为3.8—16.9和5.5—136.1,高于邻近地区污水处理厂出水的比值.总体来说该湖区的合成麝香污染没有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