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0篇
安全科学   4篇
综合类   23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1.
徐国毅  晨晓光  徐旻 《交通环保》2002,23(5):8-10,17
通过对长江下游水域散装液态危险货物运输的风险分析,探讨加强该水域化学事故风险管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芮旻  高乃云  徐斌  李富生  赵建夫  乐林生 《环境科学》2006,27(12):2495-2501
使用腐殖酸模拟本底天然有机物进行试验,采用UV-H2O2、O3、UV-O33种高级氧化工艺,研究了水中腐殖酸对3种高级氧化联用技术去除饮用水中内分泌干扰物(DMP)的影响.结果表明,UV-H2O2联用工艺氧化DMP的过程符合伪一级反应动力学,水中腐殖酸的存在对UV-H2O2联用工艺氧化DMP的影响非常大,伪一级反应的速率常数与本底TOC值的关系式为K=0.162 0[TOC]0-0.817 1;同时水中腐殖酸对UV-O3联用工艺氧化DMP的效果影响比较大,而总体上腐殖酸对O3氧化DMP的去除影响不大.从效果分析知,在一定浓度腐殖酸本底条件下单独O3氧化和UV-O3联用工艺对DMP的氧化均以O3分子对DMP的氧化起主导作用,当腐殖酸浓度变小,UV-O3联用工艺体系中.OH自由基氧化DMP的重要性增大.水中腐殖酸对3种高级氧化工艺的影响程度顺序依次为:UV-H2O2>UV-O3>O3.  相似文献   
13.
从分子质量分布的角度研究了水中有机物对颗粒活性炭(GAC)吸附双酚A(BPA)容量及吸附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以去离子水为本底的BPA溶液来说,GAC吸附以滤后水、臭氧后出水和原水为本底的BPA溶液的Langmuir模型的最大吸附容量qm值分别下降了29.95%、43.56%和44.44%,而其拟二级动力学模型的k2值分别下降了43.05%、49.75%和56.38%.相对分子质量3 000以上,尤其是10 000以上的有机物堵塞GAC的二级微孔;3 000以下,尤其是1 000以下的有机物与BPA分子之间存在直接的竞争吸附,是导致GAC对BPA的吸附容量以及吸附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周臣  张子昕  谭文轶 《环境工程》2017,35(7):106-109
亚硫酸钙的氧化是湿式石灰石石膏脱硫工艺最关键的过程,其氧化程度最终影响到烟气中二氧化硫的脱除效率。在溶解特性实验中发现,pH的影响最为显著,且溶解温度越高,需要的溶解时间越长。在亚硫酸钙的氧化实验中,以硫酸锰作为催化剂,采用实验室鼓泡反应装置,研究温度、pH、硫酸锰浓度、亚硫酸钙浓度对亚硫酸钙氧化速率的影响。试验结果发现:在无催化剂时,亚硫酸钙的氧化速率基本不变,而加入硫酸锰后,氧化速率随着亚硫酸钙的浓度增加而增大,且随着温度、pH、硫酸锰浓度的升高呈先增高后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浅谈小型油轮橡胶软管的监督检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就水上油类作业过程中 ,由于小型油轮橡胶输油软管的质量等问题造成水域污染的严峻形势 ,从法律、技术规范入手 ,强调重视对输油软管的质量、使用、管理三个方面进行监督检查 ,无疑是对安全和防污染管理的深化 ,对现场监管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新型工艺UV/微曝气对水中内分泌干扰物4-叔丁基苯酚(BP)进行降解研究.结果表明,UV/微曝气是一种高级氧化法,可以有效去除水中BP;UV/微曝气联用工艺降解BP受本底TOC值、BP初始浓度值、UV光强以及溶液初始pH影响较大.随着TOC值的降低,BP降解速率k1迅速增加;随着光强的增大,BP的降解速率呈线性增长;在189~410 μg/L浓度范围内,k1随着BP浓度的增大而逐步增大,在410~971 μg/L浓度的范围内,k1随着浓度的增大而逐步降低;pH 2.77~4.01范围内UV/微曝气对BP降解速率较大,pH 4.70~8.16范围内UV/微曝气对BP降解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7.
刘昭青 《交通环保》2000,21(3):45-46
IMO海上安全委员会(MSC)下属的危险货物、固体货物和集装箱分委会(DSC)于2000年2月7—11召开了第5次会议,同意对国际海运危险货物规则(IMDGCode)的修改和重新排版,使之更便于读者使用和理解。国际危规第30套修正案涉及对该危规的全新排版及其不同章节和特定物质运输要求的修订。新危规将被提交2000年5月召开的MSC第72届会议通过。新版式的危规将于2001年1月1日生效,实施过渡期截止2001年12月31日。DSC编辑和技术小组在提交MSC之前对危规编辑上作了必要的小修改。提议的全新版国际危规的文本包括七个部分、两个附…  相似文献   
18.
末端产物对乙醇型发酵菌群产氢能力及代谢进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南琪  宋佳秀  安东  张汝嘉 《环境科学》2006,27(8):1608-1612
利用连续流搅拌槽式反应器(CSTR)在一定条件下驯化成功的乙醇型产氢发酵菌群,通过静态培养实验,以葡萄糖为碳源,利用缓冲液控制反应体系pH值,通过不同的pH值环境使产氢发酵菌群末端产物生成比例发生改变,考察了不同的末端产物生成比例对菌群产氢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液相末端产物总量相当的情况下,乙醇生成比例高时氢气产量也较高.通过外加乙醇和乙酸进行静态产氢实验发现,乙醇对发酵产氢的抑制作用不明显,同对照组相比,外加40 mmol/L时氢气产量仅下降了34%,而乙酸的存在对菌群的发酵产氢有较强的抑制,外加乙酸浓度为10 mmol/L时即对产氢发酵产生明显抑制,浓度为40 mmol/L时产氢量较对照组降低了84.3%,液相末端产物也大幅降低,混合菌群最终形成乙醇型发酵应是菌群自然选择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20.
采用新型工艺UV/H2O2/微曝气对水中内分泌干扰物(EDCs)4-叔丁基苯酚(BP)的降解进行研究.结果表明,UV/H2O2/微曝气工艺比UV/H2O2工艺可以更为有效地去除水中BP;UV/H2O2/微曝气联用工艺降解BP受BP初始浓度值、UV光强、初始H2O2投加浓度以及溶液初始pH影响较大.随着光强的增大,BP的降解速率呈线性增长;在329~882μg/L浓度范围内,k1随着浓度的增大而逐步降低;随着初始H2O2投加浓度从1mg/L上升到20mg/L,k1几乎呈线性增长;当BP溶液pH值为3.94时,UV/H2O2/微曝气对BP的降解速率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