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9篇 |
免费 | 38篇 |
国内免费 | 42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4篇 |
废物处理 | 5篇 |
环保管理 | 36篇 |
综合类 | 105篇 |
基础理论 | 9篇 |
污染及防治 | 37篇 |
评价与监测 | 10篇 |
社会与环境 | 9篇 |
灾害及防治 | 1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9篇 |
2021年 | 15篇 |
2020年 | 21篇 |
2019年 | 17篇 |
2018年 | 9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8篇 |
2013年 | 16篇 |
2012年 | 7篇 |
2011年 | 10篇 |
2010年 | 15篇 |
2009年 | 14篇 |
2008年 | 12篇 |
2007年 | 11篇 |
2006年 | 11篇 |
2005年 | 11篇 |
2004年 | 9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01.
采用神经网络技术对松江污水厂污水处理活性污泥系统进行建模试验研究,在对实际运行数据按机理准则和范围准则剔除异常数据后,将样本数据随机分成训练样本、检验样本和测试样本。用试凑法确定合理的神经网络隐层节点数,以避免采用过大或过小的网络结构,在训练过程中用检验样本实时监控从而避免“过训练”现象的影响,较好地解决神经网络方法建模的两大难题,从而建立可靠、有效的活性污泥系统神经网络模型。并应用建立的网络模型对活性污泥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了仿真研究。建模研究表明,神经网络技术能较好地应用于活性污泥系统的建模,模型具有较好的泛化能力,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2.
为了揭示不同污泥龄活性污泥的絮凝特性及作用机制,采用序批式反应器,考察污泥龄(solid retention time,SRT)对絮体EPS(extra-micro colony polymeric substances,EMPS)和菌胶团EPS(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ECPS)2种EPS组分的影响,通过扩展的DLVO理论和EPS组分解析不同污泥龄的絮凝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随着SRT的增大,活性污泥的相互作用能曲线存在明显的势垒和势垒值逐渐减少,EMPS和ECPS含量逐渐减少,且相对于ECPS的变化,EMPS含量随泥龄的变化更加明显,其中蛋白质与腐殖质含量逐渐降低,污泥絮凝性能变好。这表明,较高的污泥相互作用能势垒和EMPS组分含量是污泥絮凝性能低的内在机制,且EMPS中蛋白质和腐殖质含量的变化是不同污泥龄污泥絮凝性能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3.
在线反冲洗控制MBR膜污染的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采用在线空气反冲洗和在线清水反冲洗控制膜生物反应器(MBR)膜污染。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在线空气反冲洗,膜通量最大可恢复至20.5L/(m2·h),恢复率为95.3%,反冲洗周期为5d,且30d后膜通量仍大于12L/(m2·h);采用在线清水反冲洗后,膜通量最大可恢复至20.9L/(m2·h),恢复率为97.7%,第34天进行第3次在线清水反冲洗后膜通量仍可恢复至19.8L/(m2·h)。 相似文献
104.
由于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及收入的增加,废旧织物已由资源转变为垃圾.这一方面造成废旧织物的再生利用价值的浪费,一方面也使得生活垃圾处置成本居高不下.以“上海2011年百万家庭低碳行、垃圾分类我先行”实践为例,对其中废旧织物的回收再利用现状进行梳理,建立博弈模型,运用逆推归纳法对涉及的利益相关方策略选择进行了分析,指出当前影响废旧织物回收再利用的瓶颈,提出分类基础上的垃圾收费制度和再生利用企业与物业保洁员的横向联盟,将有助于推进废旧织物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5.
106.
室外空气污染对室内空气质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单个建筑物外存在点污染源时室外空气污染对室内空气质量的影响.首先利用点污染源时单个建筑物周围污染物扩散的风洞实验验证了计算模型和方法的正确性,再利用自然通风的风洞实验,计算了不同污染源位置和建筑物进风口时的室内外速度场和污染物浓度场.结果表明:速度场的计算结果与风洞实验结果基本吻合,无量纲通风量的计算值略小于实验值;建筑物迎风面回流区上方的气流进入室内;当点污染源位于建筑物前的距离和建筑物高度之比约等于1时,污染源在地面处的室内污染物浓度要小于源在建筑物高度一半处的;建筑物进风口的挡风板对室内污染物浓度的影响不大;根据壁面上污染物浓度的分布来改变进风口位置,是减少室内空气受室外污染影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7.
基于OMI/Aura卫星资料,分析了北京地区2007~2016年近10a对流层O3浓度(0~3km)、硫酸盐气溶胶光学厚度(0~2km)、SO2(边界层以内)柱浓度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近10a来北京地区O3浓度总体呈现上升趋势,最低值在2007年,浓度为33.65 μg/m3;硫酸盐气溶胶污染总体变化呈现先下降后增长的趋势,2007年硫酸盐气溶胶污染最为严重,2011年污染最轻,对应的AOD值为0.252,但在2014年以后,硫酸盐气溶胶污染又出现增长趋势;SO2浓度在2007~2016年总体呈现下降的变化趋势,且下降趋势明显,最高值为2007年,最低值出现在2016年,最低值比最高值降低了60.42%,但在2011年污染出现反弹.北京O3季节变化明显,夏季高、春秋次之、冬季低;硫酸盐气溶胶污染季节特征与O3相同;SO2污染主要集中在冬季,采暖期污染程度高于非采暖期. 相似文献
108.
通过测定上海市街道尘埃碳组分含量,探讨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的相关性,并使用特征比值法讨论街道尘埃的主要污染来源;同时,对比分析了街道尘埃磁学参数与碳组分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OC、EC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84,表明颗粒物存在相同的污染源;OC/EC为1.82,表明上海市街道尘埃存在二次污染,结合SEM形貌分析判别上海市颗粒物污染的主要来源;同时碳组分与磁学参数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磁学参数(χLF、SIRM、χARM)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指示上海市街道尘埃的碳组分含量及其二次污染水平. 相似文献
109.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