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33篇
安全科学   5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72篇
基础理论   9篇
污染及防治   8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1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41.
调查了我国第一条全流域梯级水电开发的河流——猫跳河中梯级水库对磷的拦截效应。于2007年丰水期7~9月在猫跳河流域采集水库坝前分层水样以及下泄水,分析和测试水样中的总磷和正磷酸盐。结果表明:丰水期猫跳河流域梯级水库内部总磷和可溶性正磷酸盐变化趋势相似,而下泄水的磷含量均大于该水库表层水体的磷含量。在猫跳河流域的梯级水库中,上游水库(红枫湖和百花湖)的磷含量明显高于各下游水库,即猫跳河流域各水库顺水流方向磷含量具有逐渐减少的特征,说明该流域梯级水库开发对于全流域磷具有梯级拦截效应;另一方面,各水库的富营养化指数表明该流域各水库均处于较高的富营养化状态,全流域富营养化状态差别与磷的分布特征相似,表现为顺水流方向减弱的规律。  相似文献   
42.
43.
在实验室将小羽藓(Haplocladium)暴露于不同浓度的铅、铁、铬重金属环境下进行培育,分别应用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SRXRF)方法测定小羽藓植株硫元素的含量和X射线吸收近边结构(XANES)分析不同价态的硫所占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暴露于铅、铁下的小羽藓植株内硫的含量明显增加,铅、铁浓度分别为400 mg/L和200 mg/L时,硫元素含量下降.培养周期为15 d时,小羽藓在100 mg/L铅胁迫下,低价硫由对照组的17.8%升高到23.6%,而同时以硫酸盐形式存在的硫由对照组的56.3%下降到51.2%.在400 mg/L铅胁迫时,低价硫含量增加到24.8%,硫酸盐中的硫所占的比例下降到48.4%.小羽藓植株内的胱氨酸、半胱氨酸、甲硫氨酸和谷胱甘肽中所含低价态硫的总相对含量增加,以硫酸盐态存在的硫相对含量明显下降.研究表明,重金属污染环境导致小羽藓硫吸收同化过程中硫元素含量和价态变化特征具有一定的生物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44.
优势菌群在复合生态床修复景观水体中的强化能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书宇  马放  姜钦鹏 《环境科学》2007,28(6):1204-1208
以沸石和煤渣为主要基质构建复合生态床修复景观水体,并筛选驯化优势菌群对修复进行生物强化,以原始土著生物群强化和无生物强化为对比.结果表明,随停留时间延长,土著生物强化与优势菌群强化对NH+4-N、 TN和TP的去除率增加.自然基质系统对NH+4-N去除率最高,其次是优势菌群强化系统;优势菌群对TN的去除率最高,且随停留时间延长有明显提高;原始土著生物强化系统对TP去除率最高.NO-2-N延程浓度在自然基质系统中始终最低,优势菌群强化过程中低于土著生物;优势菌群强化延程TN浓度一直减小;原始土著生物强化延程对TP的去除始终强于优势菌群,强于自然基质.优势菌群中大量氨氧化菌和亚硝酸氧化菌的存在,使基质中硝化作用进行迅速而且彻底,减少了中间产物的积累,促进了不同形态氮的生物去除.优势菌群长时间在系统内保持较高活性,强化对含氮污染物的硝化去除.聚磷菌提高系统对P的去除,多种生物群的协同作用使系统除磷能力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45.
水循环周期对生态床内氮形态转化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书宇  马放 《环境科学》2007,28(5):1006-1010
构建复合生态床修复北方景观水体,通过控制出水循环周期,研究不同循环速率下水体氮在系统内的转换及不同转换过程之间的关系,深入分析复合基质生态床修复景观水的过程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当循环周期为1 h和1.5 h时,溶解氧经首次循环由7提高至11左右,并始终保持较高水平;C/N由进水时4~6提高至出水时6~10,C/N的升高说明系统中N的相对去除率高于C,循环促进了氮及有机物的去除.出水循环提高了NH+4-N、NO-2-N及TN的去除率, 且循环速率的提高使得硝化作用进行得更加迅速和彻底,补充了氮从系统中去除的好氧反硝化途径.当循环周期为1.5 h和1 h时,NH+4-N与NO-2-N去除过程间的相关系数值分别为0.885 3和0.968 5;NO-2-N与TN去除过程间的相关系数随循环速率加快而增加,最高为0.942 4.当循环速率加快,NH+4-N的氧化与NO-2-N的氧化2个过程间的传递更加迅速, 缩短了氮在系统中的转化途径,且循环速率越快,整个转化越迅速.  相似文献   
46.
上海市大气环境中有机卤素污染物的来源及分布规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中子活化分析和气相色谱分析方法,检测了上海嘉定区2004-12~2005-08期间大气颗粒物和降水样品,分析了可萃取有机卤素(EOX)、可萃取持久性有机卤素(EPOX)、有机氯农药(OCPs)和多氯联苯(PCBs)含量.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TSP、PM10)和降水中EOX月均浓度分别为:1?425.37 ng·m-3、552.78 ng·m-3和815.7 ng·L-1,EPOX月均浓度分别为:21.18 ng·m-3、10.7 ng·m-3和低于检测值,OCPs月均浓度分别为:64.4 pg·m-3、31.00  pg·m-3和7.08 pg·L-1.结果表明,EOCl含量占EOX的 80%~96%,即有机氯是大气环境中有机卤素污染物的主要成分,有机卤素污染物绝大部分是酸不稳定化合物,而且大多数有机卤素是未知结构化合物.发现细颗粒具有元素择优富集效应.大气颗粒物是有机氯农药和多氯联苯的主要载体,有机卤素吸附物以5~8氯取代数的高氯PCBs和DDT及其代谢物组分为主,而降水中则以3~5氯取代数的低氯PCBs和HCH组分为主.  相似文献   
47.
上海市PM2.5的物理化学特征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集了上海市区和郊区春季和夏季的大气PM2.5样品,分析了市区和郊区春夏2季PM2.5质量浓度变化的规律,使用PIXE(Proton Induced X-ray Emission)分析技术获得S、K、Ca、Ti、Cr、Mn、Fe、Ni、Cu、Zn、As、Se、Br、Sr、Pb等15种元素的质量浓度.结果表明,上海PM2.5中化学元素的质量浓度在春季 (5?038.6 ng·m-3) 比在夏季 (3?810.6 ng·m-3) 高,春季郊区(2?528.9 ng·m-3) 和市区(2?509.7 ng·m-3) PM2.5中化学元素的质量浓度相当,夏季市区样品 (1?674.2 ng·m-3) 中化学元素质量浓度的总量比郊区(2?136.3 ng·m-3) 的低,但来自人为污染的化学元素 (Cr、Mn、Ti、Ni、Cu、Zn、As、Br、Sr、Pb) 在市区PM2.5中的含量较高;场发射扫描电镜 (FESEM) 分析显示,上海PM2.5主要由烟尘集合体、燃煤飞灰、矿物颗粒、生物质颗粒和不明物质组成,质粒DNA评价揭示上海市区PM2.5比郊区的具有更强的生物活性,主要原因可能在于市区样品中含有较高的重金属元素和较多的烟尘集合体.  相似文献   
48.
为了研究苔藓植物对铅元素的富集特征和对铅污染的生物响应特性,选用多年生、植株体较大、分布广泛且易于采集的匐枝青藓(Brachythecium procumbens)为试验材料,在试验区使用不同浓度(0-3.0 mmol·L-1的Pb2+污染液对人工栽植的匐枝青藓进行了动态胁迫试验(7-28d).使用同步辐射光源的x射线...  相似文献   
49.
要有效地减少城市碳排放和正确地判断城市现有减排措施的有效性就必须准确地确定城市大气CO2的来源.由于碳同位素比从污染源到受体的传输过程中同位素分馏现象不明显,本研究建立了一套基于碳同位素比技术定量估算城市大气CO2来源的方法,并用该方法初步定量分析了上海市嘉定区大气CO2中来自燃煤、机动车尾气和生物质贡献的时空分布.上海市嘉定区大气CO2的上述3种来源中,生物质的贡献最大.燃煤的贡献在夜间(00:00、04:00和20:00)多于白天(08:00、12:00和16:00),且随高度的升高而增大;机动车尾气的贡献则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大气CO2浓度时空分布特征体现了上海市郊嘉定区大气CO2的排放特征和各来源的传输特性.  相似文献   
50.
十溴联苯醚(BDE-209)对成年大鼠甲状腺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多溴联苯醚(PBDEs)是现代工业中广泛应用的溴系阻燃剂,PBDEs具有持久性有机卤素污染物(Organohalogen Contaminants,OHCs)和内分泌干扰物(Endocrine Disrupters,EDs)的化学物理特性.PBDEs的生物毒性也是国际上环境生态科学的关注热点.论文建立了十溴联苯醚(BDE-209)暴露剂量的成年大鼠模型,测定了不同暴露剂量的实验动物血清甲状腺激素(Thyroid hormones,THs)水平,初步研究了PBDEs污染物对生物体甲状腺激素的影响.BDE-209的量-效关系研究结果显示,TT4、FT4和TT3浓度均随着暴露剂量的提高而下降,这可能是BDE-209对甲状腺合成分泌T4、T3起到了抑制作用.不同BDE-209暴露剂量下,TT4~FT4以及TT4~TT3的正相关系数大于FT3~TT3以及FT3~FT4,这意味着BDE-209暴露对于T4从甲状腺激素转运结合蛋白(Transthyretin,TTR)的分离与脱碘过程影响不明显,而影响了结合态T3从TTR的分离过程以及FT4的脱碘过程,从而对甲状腺激素的平衡具有干扰效应.采用基准点分析法,研究了BDE-209对于甲状腺干扰相对效应的时间-效应关系,实验表明由于甲状腺的应激作用,对于毒物具有自我防御功能,BDE-209对甲状腺的干扰效应在5~8d后才有所显现,持续时间至少为14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