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9篇
安全科学   2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68篇
基础理论   11篇
污染及防治   11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选取东北地区典型湖泊五大连池为研究对象,采用连续提取方法测定了磷酸二钙(Ca2-P)、磷酸八钙(Ca8-P)、磷灰石(Ca10-P)、铝磷(Al-P)、铁磷(Fe-P)和闭蓄态磷(O-P),研究了表层沉积物中不同形态磷的含量及各形态磷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沉积物中总磷含量在519 mg/kg~1 338.03 mg/...  相似文献   
82.
咪唑乙烟酸降解菌S181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特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霍莹  许景钢  李淑芹  王磊 《环境科学》2011,32(5):1518-1523
为咪唑乙烟酸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提供菌源,采用瓶富集培养法,从长期施用咪唑乙烟酸的土壤中筛选出1株对咪唑乙烟酸降解能力较强的放线菌,命名为S181.该菌株可利用咪唑乙烟酸为唯一氮源生长.经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R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该菌株为大宫链霉菌(Streptomyces omiyaensis).以S1...  相似文献   
83.
外源铜锌在我国典型土壤中的老化特征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采用室内培养的方法,研究了我国3种典型土壤——红壤、水稻土和褐土,在铜、锌单一污染和复合污染下的老化过程. 结果表明,有效态铜、锌(0.01 mol·L-1 CaCl2提取的金属)随时间先是快速下降,然后缓慢降低,大约90 d是转折点. 无论是在单一污染还是在复合污染土壤中,铜和锌的老化都没有显著差异,预示着这2个金属有相似的化学行为. 铜、锌在红壤、水稻土和褐土中的老化最适合二级动力学方程(R2为0.994 0~0.999 9, p<0.000 1),而抛物线扩散方程拟合程度较差,说明金属有效形态向无效形态的转化过程(老化)并不完全取决于扩散作用,它是表面聚合/沉淀作用、有机质包裹作用、扩散作用等交互的结果. 铜锌在土壤中的老化显著受pH影响,在低pH土壤(红壤),金属有效形态比例高,老化速率慢,速率常数k2为4.36×10-3~7.05×10-3 kg·(mg·d)-1;高pH土壤(褐土)中,金属有效形态比例低,老化速率快,k2为1.095×10-2~1.377×10-2 kg·(mg·d)-1. 也就是说,随土壤pH升高,金属的老化速率加快.  相似文献   
84.
通过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不同植被覆盖与施肥管理对黑土活性有机碳库形成及碳库管理指数ICM的影响.采用33、167、333 mmol·L-13种浓度KMnO4氧化法测定土壤高活性有机碳、中等活性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含量.结果表明,在相同时段、相同母质和地形气候条件下,不同植被覆盖与施肥管理措施对黑土的活性有机碳库形成及ICM均有显著影响.人工模拟自然生态系统草地处理,22 a间0-20 cm表层土壤有机碳比耕地施用化肥处理增加13.2%,活性有机碳增加39.9%,ICM增加51.4;农田生态系统化肥配施有机肥处理.14 a间0-20cm表层土壤有机碳比耕地施用化肥处理增加25.48%,活性有机碳增加30.71%,ICM增加33.0.IC与各活性有机碳的相关系数为活性有机碳(0.982)>高活性有机碳(0.955)>中等活性有机碳(0.652).总有机碳、总有机氮与3种活性有机碳在a=0.01或a=0.05水平上相关显著.  相似文献   
85.
从长期施用阿特拉津的寒地黑土耕层(0~10cm)土壤中筛选到一株能以除草剂阿特拉津为氮源生长的降解菌株,结合16SrRNA序列分析结果,将该菌株命名为Arthrobacter sp.DNSl0。在接种量为10。CFU/mL的条件下,菌株DNSl0在24h内对100mg/L阿特拉津的降解率为99.41%。单因子实验结果表明,菌株DNSl0适宜生长和降解的条件范围是:温度25~35'12,pH值5.0~8.0,培养液盐度0.1%~2%,对阿特拉津最大耐受浓度可达1200mg/L。正交实验法进一步表明,该菌株保持较好生长及降解能力的最优方案是温度30℃,pH值7.5,培养液盐度0.5%。影响其降解能力的环境因素的主次顺序依次是:温度〉盐度〉pH值。  相似文献   
86.
MBR污泥混合液特性变化及膜污染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考察了长期运行不排泥情况下膜生物反应器(MBR)中的污泥混合液特性变化,并结合Darcy公式探讨污泥性质与膜污染的关系.研究表明,在130 d的运行期间,随着污泥龄(SRT)的增加,污泥浓度增大,混合液粘度增大,污泥的平均粒径从51.56 μm增加到92.57μm后略有减小;对比上清液和出水的分子量分布特征发现,膜组件...  相似文献   
87.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既可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又可为新一轮规划的修编提供科学依据。运用系统分析法、归纳演绎法、专家咨询法等方法研究建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初步将其构建为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3个层次,包括社会指标、环境指标及资源指标。  相似文献   
88.
黑龙江省农用地利用经济效率的DE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的BC2模型,对黑龙江省1990—2007年和各地市2007年农用地利用的经济效率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农用地利用的经济有效性存在一定的波动,2007年全省整体达到了DEA有效,但齐齐哈尔、大庆等5个地市处在DEA无效状态,这5个地市中大部分位于水土协调度和森林覆盖率较低的松嫩平原,且农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需要不断提高区域内的水资源利用率,优化农业产生要素的组合,避免无效投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农业产出水平。  相似文献   
89.
为了解红松湿生演替系列过程中土壤生境及土壤细菌多样性的变化规律,以小兴安岭汤旺河国家公园的白桦次生林、人工针阔混交林和原始云冷杉红松林为研究对象,分别代表湿生演替系列的演替先锋群落、演替中期群落和演替顶级群落,采用高通量测序的方法分析森林土壤细菌的多样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汤旺河国家公园从先锋演替到顶级演替阶段,森林土壤中w(OC)、w(TN)、w(AN)、w(AP)和w(AK)升高,而pH降低.此次分析土壤细菌包括16门27纲52目60科75属,其中Acidobacteria、Proteobacteria、Actinobacteria、Bacteroidetes为共有的优势菌门(相对丰度>1%).演替先锋阶段(白桦次生林)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最高,然而演替后期(云冷杉红松林)Acidobacteria相对丰度最高.通过冗余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发现,不同演替阶段的森林土壤细菌多样性与土壤中w(OC)呈显著负相关,与土壤中w(TK)呈显著负相关,与土壤中w(AK)呈极显著负相关.研究显示,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在不同湿生演替阶段有明显差异,主要可能受到土壤中w(OC)、w(TK)和w(AK)的影响.   相似文献   
90.
黑土区小流域土壤氮素空间分布及主控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的基础上,结合"3S"技术,对黑土区海沟河小流域土壤表层(0~20 cm)中全氮(TN)、碱解氮(AN)的空间变异、分布特征及主控因素进行深入探讨.结果表明:海沟河小流域土壤TN含量处于较高水平,AN含量为中等水平;TN和AN的变程分别为900 m和1282 m,其空间变异均受地形、成土母质等结构性要素影响较大,在东-西(E-W)方向的空间变异相对剧烈;TN含量与坡度等地形指标显著性相关,AN含量与高程等地形要素显著性相关;回归协同克里格插值结果显示,TN自东向西呈现"高-低"交替的带状格局,与土地利用方式在东西方向上的演替相近,AN的高值在东部山区,低值在中部旱地分布集中的区域,呈现"两边高,中间低"的特征;水系、居民点等环境要素对TN和AN的空间分布存在明显的作用距离,土地利用方式及坡位对TN和AN含量分布影响显著,且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