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2篇
安全科学   169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102篇
基础理论   12篇
污染及防治   28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1.
硝基苯微生物降解的优化条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硝基苯初始浓度、pH值、重金属和NaCl浓度对硝基苯微生物降解的影响.从污染现场筛选、分离出8株硝基苯降解菌,进行无空列重复1次的正交试验,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对降解体系中硝基苯含量进行快速检测.结果表明,硝基苯初始浓度、pH值、重金属和NaCl浓度均对硝基苯降解率有极显著影响,其影响程度依次为硝基苯初始浓度>pH值>NaCl浓度>重金属.硝基苯初始体积比为1 000 μL/L,pH值为8,NaCl质量浓度为50 mg/L,ZnCl2质量浓度为50 mg/L时,硝基苯降解率最高,为72.9%.硝基苯降解优化试验显著促进了硝基苯的微生物降解,可提高污染物的降解效率.  相似文献   
312.
一株对硫磷降解菌的诱变复壮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长期施用对硫磷的土壤中筛选分离出1株能以对硫磷为唯一C源的菌株D10,研究微生物对有机磷农药的降解作用.鉴定表明,D10为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 sp.)微生物,该菌株对农药对硫磷的最大耐受质量浓度为1 800 mg/L,但D10对农药对硫磷的降解率仅为25%.本文通过D10诱变复壮试验提高对硫磷降解率,结果表明,经紫外线(18 W)辐照10 s后,D10对农药对硫磷降解率提高至49.1%; 用0.8%盐酸羟胺溶液振荡处理30 min后,降解率为69.6%; 用60%土壤浸出液振荡培养48 h后,降解率为53.9%.对D10进行上述条件下的复合诱变,对硫磷降解率可达到82.8%.高效降解菌的选育为提高微生物对农药的降解奠定了基础.此外,通过改进有机磷农药萃取的前处理方法,使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简便、精确,与气相色谱法检测结果拟合较好,具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13.
尾矿坝溃坝致灾机理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尾矿库是矿山的一个重大危险源,一旦发生尾矿坝溃坝事故,将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需要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归纳整理了近年来国内外尾矿坝失事情况,总结出尾矿坝溃坝的失事模式可分为洪水漫坝失事模式和坝体结构失事模式,坝体结构失事模式又可分为渗透破坏失事模式、坝坡失稳失事模式和地震险情失事模式,并对导致尾矿坝溃坝的致灾机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14.
将纳米材料作用对象分为陆生生物、水生生物和细菌3类,总结常见纳米材料如碳纳米管、富勒烯、量子点、二氧化钛、纳米铁材料和纳米铝材料等生物负效应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对纳米材料安全性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纳米材料安全性研究还需要加强分子水平上生物致毒效应的研究;应深入研究纳米材料的毒性机制;积极开展纳米毒性消除的化学与物理研究;研究有关纳米材料的危害评价和表征;研究纳米材料在环境和生物链中的迁移过程、持续时间、形态转化和再循环等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15.
为获得高效降解2-氯苯酚的菌株,以红假单胞菌1D为出发菌株进行紫外诱变处理,确定了紫外诱变时间,考察了诱变前后荫株对2-氯苯酚的耐受性与降解能力的变化.紫外诱变时间与致死率效应试验确定该菌株的最佳诱变时间为50 s.不同质量浓度2-氯苯酚对出发菌株和诱变菌株脱氢酶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出发菌株与诱变菌株脱氢酶活性随2-氯苯酚浓度增加都逐渐降低,而诱变菌株脱氧酶活性下降程度明显小于出发菌株.在此基础上运用化学品对水生生物急性毒性试验的标准方法研究了 2-氯苯酚对出发菌株和诱变菌株生长的安全质量浓度、半致死质量浓度(IC50).结果表明,2-氯苯酚对诱变菌株的安全质量浓度和半致死质量浓度较出发菌株分别提高700%和60.4%.此外,经紫外诱变后菌株对2-氯苯酚的降解率可达到67.1%,较诱变前提高了98%.因此,经过紫外诱变处理后的菌株对2-氯苯酚的耐受性及降解能力均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316.
为缩短启动时间,提高脱氮效果,通过添加自制生物制剂(由原土、活性污泥、草炭、鸡粪、炉渣等按比例配成)的方法对地下渗滤工艺加以改进,并对改进型地下渗滤系统的启动、微生物种群分布、脱氮效果以及运行情况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进水水力负荷6.5cm·d-1、COD的污染负荷300mg·L-1时,改进型地下渗滤系统22~25d即可完成启动过程;氨化、硝化以及反硝化细菌在进、出水口分布均匀,活性强;水力负荷4.0~8.1 cm·d-1,进水NH3-N、TN质量浓度分别为92~103 mg·L-1、108~122mg·L-1时,NH3-N的去除率96.3%~97.4%,总氮的去除率88.5%~89.8%,改进后系统处理污水的最佳水力负荷为8.1 cm·d-1.  相似文献   
317.
针对普通生物转盘生物量小,有机负荷低等特点,首次采用新型网状生物转盘辅以生物接触氧化技术联合处理城市生活污水,为提高其处理效果,分别考察了水力停留时间、转盘转速、气水比、有机负荷的研究对COD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网状生物转盘具有较强的抗冲击负荷的能力,实验中转盘的有机负荷为35.41 g COD/(m2·d)时,...  相似文献   
318.
室内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的释放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房屋装修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采集其室内空气样品进行甲醛、苯系物浓度的测定,分析释放规律;另选某处新居于装修后24 h、1周、1个月且密闭状态下采集室内空气中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样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房屋装修后12个月内甲醛浓度随时间呈非线性递减,多项式回归方程为:y=0.277 13-0.199 72x+0.079 74x2-0.011 67x3+0.000 525 61x4,其中y为甲醛质量浓度,mg/m3;x为时间,月;各苯系物浓度也随时间呈逐渐下降趋势,且通过SPSS13.0软件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各苯系物间显著相关;装修后不同时间段室内空气中TVOC组分发生变化,随着房屋封闭时间延长,TVOC浓度超标严重;TVOC组分的增多或减少是由于室内装修材料TVOC释放的增强或减弱,以及门窗缝隙所带来的微弱通风造成,无二次污染物的生成.  相似文献   
319.
抚顺西露天煤矿的滑坡40%以上发生于降雨集中的夏季,说明该矿区滑坡与降雨关系密切。分析了西露天降雨型滑坡的时空分布特征,通过对降雨量和降雨强度两个参数的探讨,说明滑坡与之具有很好的拟和性,最后提出了有关该类滑坡的一些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